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鼓上蚤脱穷     
石平 《传媒》2001,(11):56-56
话说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归顺官家之后,因无甚军功,一直在闲职上呆着。数年之后,清风县知县提升进府,时迁才被委任为清风县知县。时迁到任,便想在清风县大干一场,遂找师爷商议道:“此县刚摘掉穷难帽子,我等须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干出一番名堂。请问师爷有何高见?”师爷道:“大人来此,是图升个一官半职,还是图吃  相似文献   

2.
无为     
佚名 《档案管理》2006,(6):84-84
无为被撤了职,心情很不好。无为把无住拖住直唠叨。“我唯上司之命是从,又从不为难下属,为何上下都说我不称职?”无住淡然问:“你办事的原则是什么?”“无为。”“错!无为一颤,道:“难道圣人说的话错了吗?”无住道“错的不是圣人的话,而是你!无为怒道“我按照真理去做,难道也会有错误?”无住道“憨山禅师曾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居十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无为顺口接道“又过了十年,他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那么他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里见到的山水,哪个才是真实的呢?”无住问。无为默然。无住说“执著于真理,就会落入教…  相似文献   

3.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4.
石平 《传媒》2003,(3):55-56
话说梁山泊一百单八条好汉排定座次之后,都统领宋江要做一次报告。这日,宋江将吴用找来,扳起指头数说了欲讲的几件事项后,便让吴用集合全寨人马,准备讲话。吴用忙摆手拦住道:“且慢!兄长讲话,不可如此草率。”宋江不解道:“此话怎讲?”吴用捻须道:“兄长你听我说。往日戎马倥偬,兄长讲话,在水边,在山前,即使在马背上,亦无不可。现今山分八寨,旗列五方,良将百员,雄兵数万,今非昔比。你是全寨之主,山寨又定了许多规章,比起往常,更须规范。若是  相似文献   

5.
报载:某县干部下乡了解农民修建沼气池的情况。问一个农民道:“沼气池大约要挖多深?”农民答:“六尺即可。”县干部回城以后,在一次有关修建沼气池的会议上问一技术员:“你看到的沼气池农民是挖多深?”技术员答:“两米。”他马上显得很不高兴地批评说:“你这是怎么搞的嘛,农民说沼气池要挖六尺深,你却说是两米,两米有多长,够深吗?”结果,引起哄堂大笑。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深重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深重,便去见哲人,寻找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深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  相似文献   

7.
造字     
一天,甲、乙二位秀才在河边散步,边走边说闲话。一群本来在水面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突见人影,一摆尾巴,倏然不见。甲秀才惊叹道:“看,这小鱼儿窜得多快!”乙秀才也附声说:“是呀,真快真快!”但马上就若有所思,沉吟起来,问甲秀才道:“你刚才怎么说的?”甲秀才道:“我说鱼儿窜得好快呀!”乙秀才道:“是呀,你说这窜字该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去做头发,发型师的手穿过我的长发,说,你头发太硬,先做个柔顺吧。我说不。发型师说,要么烫个卷发。我说不,就直的,清纯。发型师说,那你要先离子烫,不烫直得太乱。我不由得抒发抑郁:“好烦,明儿把头发剃了当姑子去。”发型师竟听出此话出处,接话道:“我给你做个漂亮的发型,你也可以去参加红楼梦中人的比赛!”  相似文献   

9.
“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郑红光书记这样形容他的治县,殷殷深情令人感动:“河曲可是个好地方哇!” 风景这边独好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咱们晋西北是个盛产民谣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见文化底蕴之深厚。当然,时代变迁,翻天覆地,昔今河曲岂可同日而语? “道同”方能“志合”,我们县几大班子有个共识:那就是河曲县立地基础“得天独厚”。何以这样说呢?咆哮黄河汹涌澎湃,经青、甘、蒙等五省区进入晋  相似文献   

10.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乃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这一段话好象老百姓叙谈家常,那用语,也象平常人一样称“你”道“我”,甚至还称对方“你老”,而没有张口“孤家”闭口“朕”,完全没有封建帝王常用的那些套话。但这简明通俗的语言里表达的意思,谁又能说不扼要呢!简短的几句话,朱元璋的“风格”就跃然于碑  相似文献   

11.
CIO,也许再古怪,晦涩的技术词汇也难不到你,也许再难管理的员工在你的团队里也听从你的指挥,但也许一次在信息系统的验收会上,失败的演讲可能会断送你的职业生涯。 今天Sys方略宝典,就给你指点几个窍门。让你今后能够从容面对任何大众发言的挑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如同得了恐台综合症,只是听你黯然道:“我只能对着自己的脚讲,却无法面对观众。” 那么,从这一刻起专注起来,轻松地按照图中所示,逐一做下去,你会发现演讲变得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2.
1、轻松一个电话接了个“大活” 2003年9月初,世仁(现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报道工作负责人)打来电话说:“你离开沈阳这么多年,没给老部队做什么贡献,是不是该回来干点活?”我自感心里有愧,忙说:“应该,应该。”他不客气地道:“别来虚的,现在就有个典型,你何时能过来?”世仁说的这个典型就是李守发。 几日后,沈阳传来中宣部长刘云山对李守发这个典型的批示。此刻,方知对李守发新华社已发了内参,人民日报也在5版发过通讯。找来人民日报一看,不  相似文献   

13.
诚信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酷爱文学。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写了一首赞美家乡的抒情长诗,老师非常欣赏,作为范文传抄到全县各小学。我少年气盛,心血来潮就立志长大非做个诗人不可。于是按一本诗集的出版社址:天津市哈密道12号百花文艺出版社,给编辑叔叔写了一封信,问他们:“怎样才能写好诗?怎样才能做个诗人?”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对我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太笼统了,人家太难回答了!要回答这个问题,能写一本书!”我突然  相似文献   

15.
宋公明扶贫     
石平 《传媒》2002,(2):54-55
话说宋公明宋江率军平定方腊之后,官封楚州安抚使之职。宋江在任,虽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怎奈所辖地区多是穷山恶水,几年过去,仍有数县尚未脱贫。宋公明体恤百姓,便带了五百万美元,轻车简从,下到各县扶贫。 扶贫的第一站是子虚县,县令乃是短脚虎王英。这日宋江到得县城,王英接着,叙礼已毕,宋江抚慰道:“兄弟辛苦了。哥哥知道兄弟这里是贫困县,特来探望。”王英说:“哥哥来得正好。俺们要脱贫致富,正需要大笔资金哩。”宋江道:“不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传媒》2002,(2):48
我先引《绘图青红帮演义》一书里的一段对话—— 话说王四见这黑面大汉挂出青帮招牌,上前盘问海底道:“请问老大,你在门槛没有?”那汉子听得,连忙起立离座,正襟躬身答道:“不敢。沾祖爷的员光。” 这里“老大”是对青帮中人的尊称,“在门槛”即“在帮”;“起立离座”为帮规。“员光”也是“在帮”的意思。这些话是旧时黑社会隐语,如果不解释,一般人听不懂。 我再引几段网络语言—— 网友甲说:“DD,你真是个286。”网友乙说:“MM,你是个不折不扣的恐龙。”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年,刚满二十岁。当县广播电台一纸报到书传到手中时,我几乎彻夜未眠,因为,记者这个具有耀眼光环的名词使我兴奋不已。见习一个多月之后,电台领导决定把一组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交给我,这组节目除星期天以外每天播发,我非常清楚,这样的信任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精心编织的记者梦又离我远了一点。当时,编辑部一位领导意味颇深地对我说:“小张,做几年编辑对你有好处,说不定能长不少见识呢!”说实在话,当时父母眼中仍是个“毛张飞”的我,对这“好处”并没有多深的理解。那时,虚荣心颇重的我自然觉得当记者比编辑更“带味。”  相似文献   

18.
每每通讯员谈及采写稿件之甘苦,就忍不住苦涩地一笑,说:“到有些厂去采访,去了几次还没人接待,问急了,就回你道:‘你又不是市长,逼我们那么紧干啥?’”闻此,心中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跟院长说:“这几年跟您学到了不少东西。”院长听后,回答说:“其实学习是相互的,我也从你那里吸收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0.
“电台看病” 现在多起来了。我留意了一下,每天上午8点半至10点半、下午四五点钟的时段里,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几乎都开设了类似“健康服务”、“医药咨询”、“专家热线”等栏目;形式也都差不多,由主持人和某某医生、专家一起回答听众打电话进来的提问,然后就推荐你使用某种保健品、治疗仪。听众若“有意”反馈信息——称某某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就会得到“送你一只某某杯”、送你几盒产品或优惠购买的奖励……天天千篇一律,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让人听了心烦,但频道换来换去,在这个时段里,几乎调不到新闻节目或其他的节目。难怪一位老友打趣道:天天“强迫”听人家“看病”,听来听去听得熟了,这医生我也会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