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上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延边地区,以中朝边界纠纷和保护越垦朝鲜人为借口,捏造了"间岛问题",至1909年中日签订的《间岛协约》标志着"间岛案"的终结。"间岛问题"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近年来在韩国《间岛协约》"无效论"甚嚣尘上,否认"间岛"为中国领土的言论被重提。深入探究"间岛问题"之真相,一方面是为了驳斥韩方谬论,证明"间岛"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另一方面是以史为鉴,为当代和后世更好地应对领土边界争端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清末中日“间岛”交涉为个案,揭示了日本歪曲利用中朝界务遗留问题,策划“间岛”事件,制造领土纠纷,通过协调与列强的关系,谋求对华扩张的有利局面,以六案交涉向清政府发起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对其让步,使其在东北南部地区的势力得以大为扩张。  相似文献   

3.
1907年-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门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4.
1907—1909年的中日“间岛”交涉是清末围绕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日俄战争后,日本利用外交上的有利时机,于1907年8月以中朝界务问题为由提出“间岛”问题。 “间岛”初指吉林光霁峪前图门江中一块滩地,日本歪曲“间岛”真相,将其扩大为涉及延边广大地区的领土纠纷。日本提出“间岛”问题时,即从派兵越境侵占配合其外交讹诈。清政府一方面在延吉地区组织有理有节的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交涉,驳斥日方在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争端,妄图侵占中国的长白山地区。为此中国政府与日本多次交涉,最终粉碎了日本的美梦,维护了领土的主权。在中日交涉中,吴禄贞、宋教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1907-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交涉结果对东北时局及近代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间岛"为筹码,向清政府发起了一场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利权."间岛"交涉展示了清政府外交形象有新变动,清政府以积极有为的抗争姿态与日本展开了斗争,并试图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开放东三省地区,引进美资,限制日本侵略势力的发展,希望通过加快东三省建设逐步挽回各项主权.总体上看,"间岛"交涉的结果得失参半.  相似文献   

7.
明初,路经庙岛群岛的朝鲜著名使臣郑梦周、李崇仁、郑道传、权近、李詹等均创作过呜呼岛诗,对田横与五百士视死如归的事迹进行评点并抒怀。这既说明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明初紧密的中朝(韩)关系和友好往来的见证,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山东半岛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先后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西力东侵使得东亚维系中国、朝鲜、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清政府的衰败使得其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日本的崛起必然把矛头指向了与其近邻的朝鲜,而这又摆脱不了与朝鲜有着宗藩关系的清政府的关联。《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近代国门的打开,是对中、朝宗藩关系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殖民统治的开始。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使得中、朝、日三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对于朝鲜、日本自身来说还是对于东亚原有的华夷秩序来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直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官方在各种文件中仍承认独岛为韩国的领土。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期间强行将独岛划归日本所有(日本称"竹岛")。二战结束后,朴正熙执政期间,由日方提出的独岛归属问题成为韩日双方争论的焦点。整个冷战期间,由于韩日两国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国,每当韩日两国出现岛争问题时,美国表面上总是持中立态度,实际上存在着听信日本一面之词而混淆是非的问题。韩日岛争的问题不只是领土归属问题,也是一个是历史认识问题。同时,韩日岛争不仅是韩日两国间的问题,也应该加上美国因素,在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框架下考察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才是恰当的。美国作为调解者,理应选择历史上独岛主权归属韩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地解决韩日两国之间的岛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句法关键主题"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此书综合全面地阐述了:岛是什么;如何产生;为什么存在?Boeckx对各种有关岛的观点做出分析,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讨论了岛究竟是句法的产物,界面因素影响的产物,还是表征影响的产物。理论的追求在两个方向中摇摆,一是追求统一的理论,二是否定句法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日中立条约》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作为二战期间苏日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使苏日双方得以避免两线作战。但从苏日双方签约的动机、谈判的中心议题乃至条约的内容看,都是围绕着中国问题而展开的。《苏日中立条约》是日苏双方牺牲中国利益、干涉中国主权而达成的交易,而且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远东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水主权构成了严格限制,表现在经济、政治与军事三个方面。经济方面主要是指沿岸贸易权与内河航行权的攫夺;政治方面则表现为租借条约、租界条约、不割让协定等对领水主权的限制;军事方面,列强租借水域布置军事设施和外国军舰自由航行中国领水,大沽至山海关不设防规定是领水主权限制的重要表现。总之,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意味着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3.
条约文本与实践的互动,提供了观察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的新视角。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上海港引水权丧失的法理基础。基于条约文本之上的不对称性实践,才是引水权丧失的持续动因和深层内容。但后人往往忽略这种互动,误将“文本”当作历史。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在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中、日双方最终签订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收回山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美、英两国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边界具有构建国家身份、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沟通国家间交往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不同时期其价值体现各有侧重。中印建交后,印度一方面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另一方面,从构建民族国家身份和国家安全战略考虑,印度在边界问题上态度强硬,频频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严重威胁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由此导致边界冲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印两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边界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功能削弱,政治功能淡化,经贸交流功能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印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五国机制"是处理国家间边界问题的成功典范,对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的妥善解决具有借鉴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是发展新型国家关系的样板,对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全面发展中印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顾维钧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不平等条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的侵略、外交上的丧权辱国等问题作出了论述。他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产生、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不平等条约与国际法的关系、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民国时期,顾维钧为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了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新一轮冲突暂告一段落。日本的盟友美国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和合作条约》,这样使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又掺和进美国因素。通过对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缘由进行历史分析,进一步分析美国因素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对中日解决钓鱼岛之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