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NBA全明星周末和全明星赛并没有辜负全世界球迷的热情等待。在动人心魄的比赛直播现场,球迷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其中摄像师和现场球迷最青睐的无疑是魔术师约翰逊等昔日传奇巨星。他们的到来令我们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而今天在球场上风光无限的主打之星在若干年后也会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忘于NBA篮球江湖。与其在多年后回忆这些当红篮球巨星昨日之风采,不如珍藏他们此刻的辉煌。NBA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通信似乎洞悉了这一点,趁全明星赛的热度推出了一套以当红NBA巨星为主题的“NBA球星珍藏卡”,以便于球迷珍藏。  相似文献   

2.
少年朋友看了这个题目一定要问:篮球还能打补丁吗?打了补丁的篮球还能玩吗?今天的你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你们确实没有见过呀! 50年前,我在一座师范学校初师部读书。那时候,从社会到学校正在掀起一股篮球热。那声势毫不逊色于今天的足球潮。对于篮球,用今天的话说,我也算个“发烧友”。在小学我就是个“校队”,到了师范,不用办任何转会手续,便成了“班队”的主力。初师  相似文献   

3.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勿庸置疑这一段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于1937年在延安写给其恩师徐特立六十岁贺信中的话语。十年之后,当这位老先生七十岁寿辰之时,毛泽东又为其题词“坚强的老战士”,朱德司令为其题词“当今一圣人”,高度盛赞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不朽成就。  相似文献   

4.
苗宪瑛 《小学语文》2013,(12):48-49
读《看雪》至文末,老师那一句深情的话语——“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让我一下子揣摩到了编者的心思:难怪要将这篇课文放到“爱祖国”这个主题单元里!可不是吗!先看本组教材的单元导语——“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虽然简短,却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再细读所选的课文,  相似文献   

5.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是涓涓细流,请不要自卑;如果你是滔滔江水,请不要自负,因为我们终会汇成大海!水是江南绵绵不绝的细雨;水是阿尔卑斯山上的皑皑白雪;水是撒哈拉沙漠的一掬清泉;水是大海中漂流的冰山。水像个百变精灵,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水是伟大的母亲,她孕育了世上千千万万的物种,包括你、我、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瀑布的壮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江河的执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是大海的包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是冰的坚持。“天街小雨润如酥,…  相似文献   

7.
佚名 《教师博览》2008,(9):59-59
误传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  相似文献   

8.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每天放学回家后总会说:“我们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我们老师说上学回家注意安全”;“老师要我们在家多吃青菜和水果”。在她那水晶般的眼里,老师说的话就像妈妈说的一样,甚至老师穿衣服的颜色和样式,都是最好看的,老师比任何人都伟大而神圣;启蒙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永远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杂说     
一人们总说蜜蜂是伟大无私的奉献者,可又有谁问过蜜蜂:“你真愿意把自己辛苦采来的蜜白白送给人吗?”二都说乌鸦的叫声难听,可说不定在众鸟们的耳中,那还是“天籁之音”呢!三大家都说栅栏中的肉猪是既幸福又悲哀的——在尽情享受生活之后又被屠宰。可是谁记起,千百万年前,猪的祖先们还曾同恶狼搏斗、与野马赛跑过?四新西兰的无翼几维鸟世界闻名。可又怎能忘记,那光秃的脊背上,也曾有过一双能承受暴雨狂风的翅膀?五龙是我们的图腾,是我们崇拜千年的偶象。但可曾知道,龙也只是一个虚构的神物?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之一,它为人服务却极少…  相似文献   

10.
在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有一个红领巾CBA俱乐部,俱乐部里的成员个个都是篮球迷。提起乔丹,他们会告诉你他是“篮球飞人”、“灌篮高手”;提起大郅、姚明,他们会说“那是中国的骄傲”、“篮球新星”;说起国际篮坛的最新动态,那可了不得,什么火箭队、芝加哥公牛队……他们如数家珍。这群红领巾用火一样的热情谱写着一曲——  相似文献   

11.
“小不点”是我的老友闻茵的女儿。她们一家三口眼下都快乐地生活在美国。年前带女儿回了一趟国,她说此次回来想做的事就是要吃一顿“正宗的中国菜”。她的首选便是作为老同学的笔者家。席间我们的话题始终都没有离开她那“美丽的花朵”——五岁的女儿,她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在美国带女儿时的一些值得回忆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记忆中,总有些画面让我们激情满怀,譬如那在夏日的暴雨中湿透了全身却依旧奔跑在篮球场上的男孩;譬如那在漫展上穿着青学的队服、手持网球拍的女孩;又譬如那熟悉的跑道上三三两两追逐嬉闹的身影……曾几何时,我们会因为一部动漫疯狂迷恋上一种运动;曾几何时,我们会因为那些大步向前、永不言败的运动少年热泪盈眶、半志昂扬……也许那就是竞技类动漫作品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动——那承载了我们肆意挥洒出的汗水与泪水的青春画卷! 本期关键字是“热血·竞技”,参考动漫为《棒球英豪》《灌篮高手》《网球王子》。  相似文献   

13.
1905年的奇迹     
提到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大家也许会说:“地球人都知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百年前这位伟大的天才没有提出这个伟大的理论,人类要何时才能步入“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14.
春雨     
“春雨贵如油!”二十年前,面对这样的赞许,我坦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却愧于接受这句话。我叫阿晶,是我们雨滴家族中年纪较高的一位。作为春雨,第二次和同伴们一起来到人间。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降临人间那令人激动的情景。二十年前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灌篮高手”,大家马上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陈洁。陈洁长得非常漂亮,她那白皙的脸上总是挂着恬静的微笑。提起她的球技,同学们都会拍手叫好。因为她不仅在班上,而且在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在上个学期的一节体育课上,陈洁就让我们领略到了她那“篮球尖子”的风采。那天,严老师让我们去打篮球。其他组的同学打得异常激烈,而我们组的同学却提不起劲来。原来,我组的同学不是投得太高,就是太远;不是用力太大,就是太小。最好的一次,篮球沿着篮筐潇洒地跳了一圈“华尔兹”,又不听话地滚了出来。正当我们唉声叹气、相互埋怨时,…  相似文献   

16.
NBA,篮球王国最高殿堂,是每一位篮球运动员的梦想剧场。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大赛是世界各国项级青年篮球运动员进入“NBA”的最佳捷径。而几十年来,NBA选秀第一名——“状元”一直是篮球王国霸主美国人的天下。2002年6月27日,历史被改写,NBA史上诞生了首位外籍状元——姚明,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年轻小伙子正谱写着中国男篮乃至世界篮球史上新的乐章。  相似文献   

17.
陈维羿 《家教世界》2013,(11):53-53
他,获得了四届NBA最有价值的球;他,获得了2012年NBA总冠军;他,获得了两届NBA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奖,他,就是当今世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詹姆斯的全名是勒布朗·雷蒙·詹姆斯。在他小的时候,他就喜欢"飞人"乔丹,詹姆斯从小就梦想自己能长到1.98米,像乔丹一样飞翔,他小的时候,经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想:我是不是这么地刻苦呢?  相似文献   

18.
他,获得了四届NBA最有价值的球;他,获得了2012年NBA总冠军;他,获得了两届NBA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奖,他,就是当今世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詹姆斯的全名是勒布朗·雷蒙·詹姆斯。在他小的时候,他就喜欢"飞人"乔丹,詹姆斯从小就梦想自己能长到1.98米,像乔丹一样飞翔,他小的时候,经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想:我是不是这么地刻苦呢?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6年第12期沈为慧老师的《苏格拉底死了——我的忏悔》一文,引起了同仁们的广泛关注,潘金传老师的《我们都来忏悔吧》就是其中积极的回应之一。忏悔,多么沉重的字眼,然而老师们需要它,作为编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它。举例来说,给沈为慧老师那往篇文章所加的“编者按”,我们就把作者的性别望“名”生义地误作“她”,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错,特向沈老师和读者朋友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20.
有关长征     
长征,这个发生在70年前的伟大事件,不断地给我们新的启示。而对于我,“长征”这个词,是一个开关或者一个按键,会让我想到许多……也想到我们每个平凡的人,想到我们的父辈,想到我们自己。讲一个小故事吧——那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天,我获准去探望受到批斗的父亲。父亲1935年参加革命,没走过长征,人们习惯称为“红军干部”。我看到他时,两个造反派押着他从批斗会场送回住所,父亲头上戴着造反派糊的高帽子,胸前挂着一个大硬纸板牌,上面写着:黑帮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叶××。他见到我,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转身对两个造反派说:“明天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