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意思是说自己与任意两个人同行,那么这两个人中间一定有一个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虽然孔子是大学问家,但他仍然很谦虚,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还要向别人学习。你知道吗?这句话其实蕴涵了一个数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迷惑而没有所得.通过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不难相信学习之后的反思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思想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反思是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3.
我有很多的人生体会,但最深刻的,要算以下这十句话。这十句话,是我几十年间学习、积累、感悟出来的。我认为,做到了,就有益健康。第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蓄电"。有了这两个好朋友经常相伴,身心都健康。第二句话,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  相似文献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是古代大学者孔子说的一句自谦的话.孔子很有学问,但他很谦虚,自称与任意两人同行,他们中间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下面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孔子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说,意谓冉雍可以南面称君。对孔子这句话的涵义,前人或从德行求解,或以个性为说。其实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孔子真实的政治主张。此前学者多根据《论语》讨论孔子政治思想,视孔子为纯粹的仁政德治论者。但是《论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孔子政治学说,它只收录孔子的德治语录,而舍弃孔子关于刑罚的论断。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看,"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导方面,但绝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全部。完整的孔子政治思想应该包括德、刑两个方面,即以仁政德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刑罚。孔子政治学说的直接渊源,是周公关于"明德慎罚"的思想。鲁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则是孔子政治学说的现实依据。孔子深知,德刑结合是最可行的君人南面之术,而在孔门七十子中,完整地理解孔子德刑思想学说并对此具有浓厚理论兴趣的只有冉雍一人,所以孔子才说冉雍之才堪任君主。这就是孔子"雍也可使南面"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6.
于丹 《高中生》2011,(16):18-19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相似文献   

7.
谈“交友”     
同学们,大概你们都有一个、几个或者更多的好朋友吧!也许你们听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这句话说明:如果我们交了好友,就会对我们的品行、道德有好处;如果我们交了损友,就会使自己各方面倒退。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益友三者:友直、友谅、友多闻。』意思是与正直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有学问的人交友,可受益非浅。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的啊!相反的,孔子也说过:『损友三者:友辟、友佞、友善柔。』  相似文献   

8.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自古至今对其的理解和解释都有所差异,笔者结合历史资料与各家之说,认为这句话最合理的解释是孔子在批判使用俑殉葬的人,应当解释为"第一个使用俑来殉葬的人,应当会灭绝子孙吧!"体现了孔子对人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管理是通过别人的手来完成工作。这句话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也害死很多人。很多人没听过这句话时,事必躬亲,做得很多。但是听了这句话以后,认为自己不能做,否则就不叫做管理,所以就变成什么事都不做。一个人由事必躬亲到什么事都不做,这是两个极端,都是错的。这句话我们要小心听。每个人多少自己做一点事情,同时也要通过别人来完成一些事,只是在比例上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这句话中有两个我,不同的两个我。“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中有两个自己,也是两个我、两个不同的我。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经典篇目《沂水春风》时,学生往往有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对于子路和冉有的治国设想,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公西华为什么只想做一个小相?孔子赞同曾皙什么?孔子的理想具体又是什么?对此,我想用关联阅读的方法,结合《论语》中的条目以及其他文化经典作品的内容,用文本来解读文本,搭设一个探究儒家思想的支架。一聚焦人物,结合儒家"为政"的原则,分析治国设想子路和冉有在谈自己的理想时,都谈到了治理国家,孔子对二人的评价只有两句话。他对子路的态度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相似文献   

12.
《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载"孔子适郑"一段,有"郑人"对孔子"形状"的描述,用尧、皋陶、子产、禹作类比。在典籍对于孔子体貌的种种说法中是较早的一种,描述方式也很奇特。对于这则材料,至今尚无专门、详细的研究。依据传世文献和古文字材料,对这四句话详加考辨,可知这些描述都是附会自某些与孔子有关的信息,而将这些信息与传说中尧、禹等人的体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是对孔子形象的神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孔子的圣而不遇给出一个神秘主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所谓pun,通常是指利用一个单词的两个含义,或者利用两个特定的单词,达到"一语双关"的目的.比如下面第一句话,其中的grave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严肃的"(形容词),一个是"坟墓"(名词),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是一个严肃的人,除非他躺到坟墓里,才能严肃起来.  相似文献   

14.
孝道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孝道思想即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不朽的价值意义。但孔子的某些孝道思想在历史的传承中每每被后世尤其是现代人误读,例如对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句话的理解就存在很大争议。而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对孔子孝道思想基本精神的把握,即孔子的孝道思想是主张孝敬还是孝顺。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辩证,以期还原孔子孝道思想的原意。只有弄清孔子孝道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更好地继承、弘扬孔子的孝道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两句话在教育界十分流行,一句是:"像专家那样去思考",另一句是:"让研究成为常态"。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就是要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专家型的教师,这个目标听起来非常让人向往。但这两句话能在自己身上实现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这个目标有多远?忙碌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在不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我太忙了……"、"我没有办法……",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吗?正如我们的肉体是由水、蛋白质、肌肉、骨骼等物质组成的,我们的生命则是由单向度的时间组成的。当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胳膊和腿时,你会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却不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成才之路》2014,(25):51-51
正春秋时期,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大门。当你对一门科目产  相似文献   

18.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不知是谁最先说的,我认为,说过这句话的人应该为很多人的失意和悲剧负责任,因为这句话让人缺乏回旋的空间,自己把自己的出路堵死了!把"好马不吃回头草"信奉为人生金玉良言的人,大概以为  相似文献   

19.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这是身教的重要表现.我作为班主任,经常以这句话来约束自己.正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跟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深,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会胜于千言万语.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觉指的就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