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文化概要》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该书是从中美文化比较与中美传媒研究结合角度着力开拓的专著,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全球传播丛书”本年度的第一本著作。该书重点探讨了中美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关系,揭示了中美两种新闻文化的表现形式、新闻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根源。该书作者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高金萍博士很早进行中美两国新闻传“媒奥运报道”的比较研究,她以此为起点,逐步拓展这一研究,深入到中美两国新闻传媒的报道形式、传媒组织的体制形态,透过传媒业发展变迁的表象,探寻新闻传…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本刊设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观察、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史、媒介文化、媒介伦理、写作讲堂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3.
马缘园 《新闻通讯》2014,(11):30-31
新闻伦理研究是传媒伦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伦理研究始于美国,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快速发展。随着大众传媒对个体认知、社会价值判断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的反思,传媒伦理课题尤其是新闻伦理研究在近年再次进入研究视野,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新闻伦理的界定,早在1993年出版的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中,将新闻伦理学定义为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及其规律的学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及新闻职业规范之间的含义几乎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4.
出版从业者和出版机构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把关人,其诚信直接关系到文化产品传播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传媒的公信力.现今出版界,出版诚信是一个从上至下众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出版业界对诚信话题投入如此多的注意力、执行力?恐怕它不仅仅是一个伦理学层面的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论题.本文选择文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传播学三个理论视点,提供了考察出版诚信建设问题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周国清钟情于出版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等领域并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他多年用心解读出版传播视域下的“三农”问题,务求获得新的视野和路径,使研究进入更完美的境界.2016年10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出版传播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对出版传播文化功能的独到表达,表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细读后,感受深刻.  相似文献   

6.
社会伦理、道德一直渗透在传媒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对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传媒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活动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本文研究社会伦理、道德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正是期望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找到积极引导传播活动的出路。本文认为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把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力从而影响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然后再利用传媒对伦理道德具有的传承、建构、保持作用.实现传媒发展和伦理道德建设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6,(1):81-81
近两年来,《视听界》对办刊定位做了修正,偏重于广播电视产业实践研究,在业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文摘界享有盛誉的《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摘要转载了《破冰前行的电视产业变革——制播分离与节目公司化运作趋势分析》一文(作者:陈鹏,原载《视听界》2005年第4期)。2005年第2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国有传媒控股集团公司的模式选择与风险管理》(作者:陈共得,原载《视听界》2005年第4期)。在学界拥有权威地位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新闻与传播》对国内公开出版的上千种报刊上的新闻传播类文献进行收集、精选和编…  相似文献   

8.
把握中国视听传媒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规律,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维度予以定位与审视。传媒平台的升级迭代,网络视听的兴起与发展,关涉主流价值导向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一书对中国视听传播发展新景观的研究,兼具实践性、学理性与系统性。正视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传媒内容新生态,以建设性文化批评构建理性、平衡和相对稳定的媒介观,有助于中国视听传媒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评史初探》,赵晓梅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6月版本书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出版文化、书评传媒、书评作者的概括及各个时期书评发展的观察与特点分析,具体论述了自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之间一个半世纪中中国书评的发展历程。作者将中国近现代书评发展史分为:中国近  相似文献   

10.
征稿细则     
《今传媒》2016,(4):4
《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媒业学术期刊,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开展学术研究,探索传媒新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业专业学术期刊之一。主要设栏目:名家访谈;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研究;传媒与法;媒介批评;组织传播;传媒调查报告;媒介经营;广播影视评论;传媒技术;传媒实务;文化传播与教育;新视野专栏展台;课题专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2012,(5):6-9
2月24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2〕3号)。这是总署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总署首次针对出版传媒集团的改革发展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分为8个部分32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战略方向,指出了出版传媒集团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推动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目标,紧密围绕"三改一加强",细化了推动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责任任务,并对推动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便于全行业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特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12.
宇勋 《新闻记者》2007,(8):72-72
北京语言大学高金萍副教授的《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文化概要》近日出版。这本专著运用文化结构理论,从新闻文化的表现形式、体制形态、价值观念三个层面入手,透视全球化背景下中美新闻传媒的发展态势、传播者的传播活动;从文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持续多年的"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和"传媒伦理研究报告"本次合并为一文,以6类1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为主体,对2021年包括虚假新闻在内的信息传播失序、传媒伦理失范的突出问题、总体特征、研究趋势做了梳理.研究发现,对新闻发布端资质的严格管理、大幅扩展"白名单"形成优质内容池、建立专业媒体与非专业生产内容隔离墙等管...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东南传播》2014,(8):17-18
布莱恩特所著的《传媒效果概论》一书,作为媒介效果研究中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当下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乎所有理论和假设,比较全面地概述了当下传媒效果的研究领域。作者以理论统摄全书,从历史、理论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探讨过去、现在和未来传媒效果研究的发展,并分析了媒介对个人、社会、文化三个纬度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此著作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12,(12)
正座谈会前蒋建国会见了该书作者贾长华一行,对今晚传媒集团的改革发展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报刊单位的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刊讯(记者彭波)今晚传媒集团董事长贾长华所著《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一书日前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这一课题,深入分析和发掘该书的思想内涵和出版价值,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  相似文献   

16.
蔡斐 《今传媒》2016,(10):22-22
蔡斐,男,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新闻与法律交叉领域。出版专著有:《新闻传播经典文献导读》《1903年: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20大案》,并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由传媒智库研究基地推荐担任今传媒杂志2016年度“传媒与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春秋》是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报,是一本以新闻传播研究为特色,涵盖新闻传播学历史、理论、实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新闻春秋》始终坚持学术精品路线,刊发新闻传播学领域前沿性、原创性的研究论文。2015年11月,本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录。根据办刊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新闻春秋》于2019年改为双月刊,每年2、4、6、8、10、I2月出版。本刊实行来稿匿名评阅制度,并综合评阅人意见和编辑部意见做出录用、修改或退稿决定。本刊常设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学研究”“传播学研究”“视听传播研究”“出版学研究”“广告与传媒经济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媒介伦理与法研究”等,欢迎海内外学界、业界同仁赐稿!  相似文献   

18.
封面人物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蜜蜂华报〉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公关传播》、《公关心理学》、《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国际传播学教程》等专著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9.
彩色套印术,古代称“版”,现在称木版水印,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一样是中国对世界印刷文化的又一杰出贡献。从出版印刷史和美术史研究的角度,一直需要一部集历史、理论、方法为一体的学术专著,有关部门也曾明确提出要把“彩色套印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列为课题,利用现有的文献、文物,结合版画工艺加以系统梳理。我们高兴地看到,由冯鹏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的《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以下简称《概说》)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完成了这一课题。《概说》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称得上是匠心独具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分三篇:…  相似文献   

20.
贺子宸  杨燕  杨帆  叶思诗 《传媒》2016,(17):95-95
媒体人电影是指以媒体人和传媒业界为主要反应对象,塑造媒体人形象,讲述媒体人的业界生存故事,表现媒体人的精神心理情感,反映大众传媒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相互关系,对大众传媒运作加以反思和批评的一类电影。这类电影有其特殊性,如何对其进行理解和解读是每一个公众应该关注的话题。但是,目前对这类电影的研究和解读并不多,而新近出版的由西华师范大学程丽蓉、蒋忠波老师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媒介素养与传媒批评:媒体人电影解析》就针对这一类电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该书将传播学、新闻学、艺术学理论和传播史、新闻史的知识与电影文本解读高度结合起来,对传播学与电影文本相结合的优势与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根据中外有代表性的媒体人电影及其反映的真实传媒事件,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电影传播的机制和本质,揭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进一步让读者了解大众传媒和传媒人的生存状态及其与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