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20世纪中国教育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所产生并依赖的国家主义及其教育理想,是欧洲近代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中国独特社会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欧洲各国国家主义教育理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学术论争,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与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几方面.在21世纪,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依然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同时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融合世界主义的理念、关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力克 《政治思想史》2019,(4):53-67,198
梁启超的中国复兴之理想,徘徊于西方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儒家大同理想之间。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少年中国说",其中国史观之洞察全球化趋势的"世界之中国论",其追寻现代国民精神的"新民说",其文明高于富强的文明国家理想,其护守中华文化认同的"国性论",其晚年超克国家主义之新天下主义理想,凝聚着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毕生追寻的民族复兴理想。梁氏的现代中国想象,为我们在21世纪求索中国发展问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3.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6):58-64,80,100
随着人类迈进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的理想与国家主义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张力。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与国家主义政治观相呼应,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义;而比国家主义发源更早的世界主义理念折射在教育中,体现为一种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和对世界公民的诉求。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要超越并整合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致力于公民的全球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正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传统的办学模式,走上了一条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互动的道路。实用主义、国家主义、科学主义、平等主义等世俗化、官僚化的办学理念严重地冲击了以追求本真教育、自由教育、精英教育为使命的经典大学理想,致使学界强烈呼吁回归大学之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十几年间发展非常迅速,大学的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突飞猛进地增长,一跃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中的住宿制学院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宿舍和更充实的校园生活,还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此实现知识传承和教化育人。从起源来看,住宿制学院的前身发端于中世纪的学舍,而中世纪学舍又与中世纪大学几乎同时产生。中世纪学舍可以细分为法式、英式、德式三种,分别对应学生宿舍型、师生共处型、涵养师资型三类。与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同步,三种类型的中世纪学舍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各自的新形式存续于现代大学体系当中。探究中世纪学舍的起源与分类,可以厘清它与现代住宿制学院之间的传承渊源,突显其与大学之间相互支撑的紧密联系,借此为中国大学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创建于中世纪的巴黎大学被誉为“大学之母”,成为各国大学的办学模式。“13~15世纪是法国高等教育的黄金发展时期”,期间,巴黎大学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前来任教或学习,它颁发的学位,在西欧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都享有盛誉。19世纪以后,虽然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先后赶超过法国,法国高等教育失去昔日辉煌,但其成功经验仍是研究一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绕开的经典案例,我国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仍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国家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大学理想和理念漫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以理智训练和发展理性作为其根本目的。这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等大学所秉持的办学理念,体现了理想的大学活动,并引领欧洲中世纪大学向前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随之而变。当理想遭受严峻的现实挑战时,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哲学之才”变成了“利禄之徒”,这种办学理念的骤变致使大学深陷两难困境。因此,当我们在新世纪环境下解读或构建大学理念时,需要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正>李尚群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国家主义向职业教育的渗透带来了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兴起,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带来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兴起,而区域职业教育正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当下处境。国家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观,它认为存在一种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且对这种利益的维护具有最大正义性。国家主义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向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贾玉超 《教育学报》2012,8(6):52-60
教育中存在的"国家主义问题"是不同国家遭遇功利教育的共同根源,要克服功利教育就需要一种明确支持合理分配教育权威以及确定国家干预教育的合理限度的民主教育理论。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教育中的"国家主义问题",但他并未为教育权威的分配提供具体见解;努斯鲍姆声称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是,功利教育必须向民主教育转型,但遗憾的是,她并未在学理上分析这一转型的涵义、机制以及可能性;古特曼的审议民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权威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成为可能,并且支持就教育公共事务相关的道德分歧以公民审议的方式达成各方都可接受的公平条款和原则,从而避免教育中过度的国家主义问题。但是,他(她)们的理论都没有彻底解决"国家主义教育之合理事实"与"作为目的的教育之光辉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义是一种国家利益至上的政治哲学观。国家主义向职业教育的渗透导致了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兴起,具体表现为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一种国家理性,而职业教育则要为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出力。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中,区域职业教育登上国家舞台,而与产业对接、为城镇化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则是其重要任务。区域职业教育目前只能是国家主义职业教育的一种区域实践,它既要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彰显国家的教育特色。国家主义是区域职业教育最大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大学将把中世纪教师辅导学习的风格与将来的讲课方式溶为一体。未来的大学与当代的大学颇有差别,未来的大学师生和社会之间也将形成新的联系。令人惊奇的是,和上个世纪的大学(学生很少听课,偏重于自学)相比,未来大学教师的作用和课程的组织更接近于中世纪的大学。此外,大学一旦迈向二十一世纪,信息与通讯新技术就会使教室和校园发生重大变革。同时,学生中成年人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大学将和工商业界共同合作,制订新的教育计划。由于商业界许多人才资源开发者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理想》一书可说是开创和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书中,纽曼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以其大学观为基础,对与大学紧密相关的涉及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证。纽曼的大学理想是一种代表了经典自由教育哲学的大学理想,其顽强的生命力早已并将继续在世界高等教育思想史上得到证明。重温经典,收益和启示颇丰。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大学知识现代性的四个重要面向。高深学问由原来的整体性、非世俗化与自由的知识转化为分科、世俗性、功利性知识,是国家民族之间生存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民族国家的构建是大学知识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学问体制与国家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互动对大学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解读了中世纪和近代大学自治的内涵及特征。笔者认为,虽不同历史时期大学自治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却明显地体现出历史继承性,具有如下的文化价值:成为保障学术自由和摆脱外在权力影响的一种制度层面的内在精神;成为处理大学与国家、政府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内在规则或尺度;溢出制度化的层面,渗透于大学“精神生活”的场域中,形成大学人独立自主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国家主义视“国家”为人类最高群体,坚持国家的统一与秩序优先于民主和自由,鼓吹个人为国家无条件奉献。这些观点在梁启超的“新民说”中都有体现。它表现在政治伦理方面的“群己之辩”上,其内容不再是个人与普遍的“人类群”的关系,而是个人与“政治国家”的公私之辩。也表现在自由观上,其自由成为张扬团体(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与个性的国家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梁启超的个案折射了国家主义发生初期的思想环节,也多少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民族主义缺少国家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从历史上和制度上看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发明的大学制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于十二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这种大学是一种行会组织。拉丁文叫作“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社会形成一种特有的二元结构,即代表王权的国家和代表神权的教会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的权力争夺深深影响到整个中世纪的社会发展形态。始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彻底变革了英国社会的统治权力格局:世俗政府首脑国王成为英国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最高掌控者。宗教改革对英国大学与世俗政府关系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洁 《时代教育》2009,(6):22-23
现代大学的雏形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尽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古代文明的衰落至15世纪,文学、文化和艺术‘复活’的整整一千年,仅仅是一首不值得称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但事实上,中世纪与古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也正是有了中世纪这一环,今天意义上的西方世界才得以实现。其中大学这种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20.
前言再过六年我们的世界就要迈入21世纪。有人说,21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思考亚洲将走向什么样韵一种世界。本文拟先谈国家中心的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再由国际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体系的过程,然后对地区性合作组织出现的状况加以分析,最后谈在世界体系的背景下,亚洲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可行途径。教育国际他的演变一、19世纪的国家主义教育在欧洲,教育原是教会的事务,但是到了19世纪,国家主义盛行,教育变成了富国强兵的工具,先进国家竞相建立其国民教育制度,其中以德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制度。18世纪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