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25):14-16
在"爱的教育"一百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中,在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提出构建"爱的课堂",以探寻真正意义的课堂本质和教学理性。在我们看来,"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逻辑起点与归宿是爱,教学方式与载体还是爱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工作想做好,师爱要先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班级如家,家中有爱;班规是绳,约束是爱;教师的信任、课堂教育更是爱。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实质是传递爱的活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迫不及待地要在世界、教育和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并把所看到的本质画像刻印在此"。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工作是最能体现这一教育意蕴的。从吸收与付出的视角看,爱呈现出"学会爱、拥有爱、表达爱、分享爱、给予爱"的序列。其中,"给予爱"处于爱之序列的最高端。用爱为每一位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指出前行路径,鼓舞  相似文献   

4.
黄娅菲 《教师》2020,(12):9-10
以德立教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爱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爱"是一个有魔力的字,爱能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需要爱。同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乡村教育,提醒我们,"爱"也是一个有营养的字,爱如甘霖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乡村学生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爱的滋润。文章论述了如何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三爱"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创新载体,选树典型,营造‘三爱’教育的良好氛围"、"抓住课堂主渠道,‘三爱’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等十个方面探讨了深入开展大学生"三爱"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闫勤  贲友林 《人民教育》2012,(Z1):14-16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集百年历史积淀与现时思考于一身的教育理想和主张。承继历史,面向未来,如何赋予"爱的教育"以现实的、长久的生命活力?我们以为课堂是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爱的课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逐步  相似文献   

7.
"三爱"教育是顺应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下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所谓"三爱"分别是指:人格爱、责任爱以及信任爱。"三爱"在传统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硬性要求之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发展,实现了身体心理同时强化。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爱"与"规范",绝非"鱼"和"熊掌"般难以得兼。无论是学生管理还是教学管理,"爱"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缺失了爱,就不成其为教育,职业教育尤其如此。我们也明白,教育不是万能的,爱也不是万能的,"爱"并不能完全替代"规范",离开了"规范"的"爱"难免"错爱",离开了"爱"的"规范"难免"失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是教育管理的底线要求。当前有些学校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在取得显著管理成效的同时也常招致一些非议和诟病,其根本原因在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学生学英语从不理解到认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到大学,甚至到念博士的时候都还在上英语课。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喜欢英语,讨厌英语,"恨"英语,直到走出课堂、走上工作岗位,仍然是一口的"哑巴"英语。原因究竟何在,"爱"与"恨"相距有多远?笔者在一所外国语小学实习,课间碰到一件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关注的一节好课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是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效果,是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完美,是在"爱"与"活"、"美"中使学生心智灵慧。一、"爱"在课堂中流动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既爱又怕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慢",笨","实",相信必将"慢"出精彩,"笨"出火花,"实"出高效.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诗教",以诗感人,以诗化人.他的"诗教"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诗教"是文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与理科老师"无缘".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的数学教师们不信这个邪,用行动解答了这个"无缘"难题.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经典古诗文,将数学问题化为美妙的诗意,展示数学与诗文的联系,把理性抽象的数学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深度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飘溢人文诗香.我们的实践与感悟是:①情境引入,"引"得诗词来,与诗共舞,人文诗意飘课堂;②数学建模,"入"得诗词里,与诗共舞,人文诗趣溢课堂;③数学思想,"用"得诗词去,与诗共舞,人文诗香满课堂;④数学解题,"融"得诗词中,与诗共舞,人文诗情充课堂.  相似文献   

13.
李征宙 《中国教师》2013,(24):79-80
"师爱"即为师之爱,其本质是教育之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审视,师爱既是教育的实践智慧,又是师德的集中体现,还是师德的重要内涵。国内外历代教育名家都非常重视"师爱"。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观点就是师爱的集中体现。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问我一生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与校风。班主任不但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绪、日常表现、衣食住行等,及时协调和处理因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班主任的高尚人格和敬业精神是学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的精神支柱,"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严而有度、严中有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裴斯泰洛齐在自身的经历、"博爱"的基督教教义、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爱"的思想,"教育爱"作为裴氏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则,在其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中,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做了较详尽的描述。"教育爱"思想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家庭教育中的"爱"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中的"爱"是家庭教育"爱"的延伸,而无原则的溺爱是不能培养出有德行的人的。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教育》2014,(6):7
正凌宗伟:"教育之爱"是一种不可窄化的人间大爱■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通州市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认为,"教育之爱"是一种不可窄化的人间大爱,它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自己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的、慈悲的、博大的,同时,又是相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教育指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这个本质就是"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百多年来始终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传承着爱的教育。基于稳定性要求的新常态教育要有一个基本的实践范式,这种范式的建构会让新常态教育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方向。这种范式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建构,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南师附小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框架进行了具体而有创造性的校本建构,初步形成了基于爱的教育的"原色课程"和"生长课堂"体系,这代表着新常态教育的一个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8.
"翻转课堂"是合作学习的课堂、思维碰撞的课堂、互促互评的课堂。书法"翻转课堂"引发师生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书法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其实践过程亦有规律可循、有策略可施——"任务单"驱动指向有效度,"微视频"支撑有浓度,"二维码"传播有力度,"课堂内"衔接有维度。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爱,多种多样。有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爱"的表达方式、表现程度有不尽相同。爱国爱民,这是大爱;爱生爱子,这是小爱。所谓大爱无私,小爱不断。"雪中送炭"让人感激涕零;"滴水之恩"让人涌泉相报"公平公正"让人终生难忘。因此,"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老师的无私,感受到集体的和谐。这,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20.
张红霞 《山东教育》2012,(Z5):50-51
构建有效课堂是当下教育界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与行为,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课堂,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比比皆是。我之所以用"理解与执行"这样一个题目略谈自己对有效课堂的思考,是因为"理解"和"执行"是实现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理解"偏重蕴涵秉持何种教育理念的思考,"执行"更多地落脚在教学技术层面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