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01-10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儿童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传播中,儿童哲学探究计划、儿童哲学、儿童哲学课程等概念的内涵相近又有所不同,更易与儿童哲学教育相混用。儿童哲学教育,是一个包含理念、实施、方法、宣传等内容的整体,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而非单纯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更非简单的儿童哲学课程的开设。  相似文献   

2.
儿童哲学启蒙教育是自由教育过程,就是要把美的意识贯穿于这个过程本身,绘本则为这种教育过程提供一种有效媒介。论文以实践教育哲学为视角,结合儿童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征,从儿童哲学情境的含义及特点出发,探索了儿童哲学情境创立的条件,并分析了绘本在儿童哲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绘本哲学启蒙教育包含绘本讲读、绘本绘画、绘本戏剧表演三个方面内容,而三个部分都和哲学情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儿童也能运用哲学、讨论哲学问题吗?如果能,儿童以怎样的哲学指导生活?儿童的哲学思维是如何获得的呢?儿童的哲学世界与成人  相似文献   

4.
儿童哲学教育是一个新兴的而又亟待发展的学术视域。李普曼在杜威之后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问题提出儿童哲学教育,目的是让儿童能够"做"哲学,从而提升其思想能力,通过儿童的哲学对话和参与探究群体重构哲学教育,进而为教育的重建找到坚实的基础。其儿童哲学教育思考是针对哲学和教育根本问题的奠基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儿童哲学萌发于上世纪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经过30多年,我国的儿童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反思三个阶段。笔者通过文献梳理,考察我国儿童哲学的研究现状,在儿童哲学的内涵与外延、实验涉及的广度以及儿童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上,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哲学活动中,一线老师经常担心自己和儿童的探究活动主题"不是哲学问题"。通过梳理儿童哲学活动中和主题相关的活动现象,发现儿童哲学探究活动主题可以是文本内部的中心主题,也可以是在文本内部抽象出来的话题,但是最重要的必须是原生于儿童的兴趣话题,并且是由儿童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件来论证和推进的主题。儿童哲学主题谈话和一般主题谈话的根本区别在于谈话过程中对思考过程的自觉,主题生成关键在于聚焦原生于儿童的"小哲学问题",而不仅仅是专业哲学家们的"大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儿童哲学主要围绕“什么是儿童哲学”,“儿童如何学习哲学”等问题进行。国内对儿童哲学的研究倾向于将儿童哲学融入其他学科中,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其实践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献综述从儿童哲学的理解和定位、对儿童哲学发展的梳理与剖析、对儿童哲学研究的反思三个维度展开论述,进而找出国内儿童哲学发展的不足,以期对儿童哲学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儿童哲学研究是"批判性思维运动"以及对话哲学在反思教育变革的一种尝试。在40多年的发展中,儿童哲学研究经历了探索与争鸣、扩宽与深化、反思与总结3个阶段。考察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现状,问题与成就并存,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的领域仍需拓宽,研究的深度还需加强,儿童哲学比较研究也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童年是进化史的产物,是"幼态持续"的结果,是一种自然意志、自然设计、自然趋向、自然目的的体现。儿童本质上是赤子、"天人""自然人"。童心主义乃古代中国哲学的内核,是古代中国人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思想。尼采与海德格尔对赫拉克利特"主宰是儿童"的支援和阐释,揭示了儿童的存在论统治地位。儿童本位不只是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现代社会、文化、伦理、政治的根本法则。儿童、儿童世界与儿童研究均是复杂的隐喻系统。童年哲学或成"未来哲学"体系的核心,并将有助于促成中国哲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2):76-83
开展师范生儿童哲学教育,培养师范生的儿童哲学素养有助于师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提升与意义构建,也是培养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重要抓手。当前师范生儿童哲学教育的开展面临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不足、师范院校内外支持条件不够以及师范生儿童哲学素养偏低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儿童哲学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嵌入儿童哲学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师范生主动修习儿童哲学等路径推动教师教育职前端的儿童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