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使用广泛、独具特点的句式。典型的“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而且具有极强处置意义的句式。如: ①他把苹果树锯了。②我把旧窗纸撕了下来。③炊事班把饭送上了工地。④这孩子把我们给忘了。⑤妇女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以上五例是“把”字句几种常见常用的结构形式,从中可以看到“把”字句的一些主要特点:(1)句子原来的宾语用介词“把”提到了谓语之前,成为逻辑宾语,并与“把”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例①的“苹果树”,例②的“旧窗纸”,例③  相似文献   

2.
在“被”字句的结构和运用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项;但是,有时却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这样,就必然存在着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谓语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关系都比较复杂,也比较难处理。因此,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以下所谈,是这类错误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谓语动词联合不当,造成“被”字句使用不当。如: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句子中,主语和宾语一般是不能直接发生关系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还有个谓语成分。例如: ①他还记得自己去过的那个山村。 ②文章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例①主语“他”与宾语“山村”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它们之间横着一个谓语“记得”。它们可以分别与谓语发生直接关系:“他”与“记得”是主谓关系,“他”被“记得”所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把”字句强调对某一事物的处置,句中的主要动词必须对这一事物具有处置作用。例如:①把国家机密摆在个人生命之上;②把农村经济活了。第一个句子是对的,因为“摆”对“国家机密”有处置作用;第二个句子是错的,因为动词“活”是自动词,对“农村经济”没有处置作用,须得加一个“搞”字才通。关于“把”字句的运用,报刊上时常出错。《北京晚报》今年3月18日有一篇专访,题目  相似文献   

5.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点的结构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被动句式的主要区别是用“被”字表示句中的被动关系。例如: ①他被批评了。②他被哥哥批评了。③他被哥哥所批评。以上例句是“被”字句的三种不同的结构形  相似文献   

7.
二、“使”字句中的主语旁落“使”字句常见的特点是都带有“使”字。“使”字句是兼语句,基本结构是甲使乙怎么样例如: 振动会使机器寿命降低。不带“使”的“使意句”基本结构是甲怎么样乙例如: 振动会降低机器寿命。不出现“使”字结构,非本文所涉及的范围。下面主要分析“使”字句,以及由于“使”字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凡是完全的“使”字句都包括4个成分: (宾语,主语) 甲使乙,怎么样 (主语) (谓语)  相似文献   

8.
在造句中,句子本来的宾语被另外的词语所暗中替换,因而使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关系失调,句意不通者,就是宾语的暗换。例如: ①名闻遐迩的大熊猫早就受到各国朋友的喜爱,仅去年一年,“迎新”、“永永”就“接待”了一千万游客的观赏,其中有12万外国游客。(《体育报》1984、7、7第一版) ②这些同志为了完成这件艺术品的制作,每人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把全部力量和心血都用上了。(《体育报》1984、6、13第一版) 例①“仅去年一年……观赏”中,谓语是“接  相似文献   

9.
通常所说的主谓关系,都是指直接主谓关系,即在语义关系上,谓语直接陈述说明主语;在结构关系上,谓语直接置于主语之后,两者之间没有什么中介。例如: ①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②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③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巴金《鸟的天堂》) 例①谓语“赞美”直接置于主语“我”之后,对“我”加以陈述,两者中间无任何中介性词语。例②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丰富、最生动、最富表现力的音义结合体。新闻标题中的动词用得活,可使新闻标题平添一种夺目的光辉,传达出一种特有的精神。而在具体的拟制过程中,如何才能使新闻标题中的动词“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透现动词的生机 充满生机的事物,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新鲜,二是活泼。新闻标题中动词的新鲜,是指摈弃了那些表现效果一般化的动词,而寻得了一种独具表现力的动词;活泼,则是指动词能够绘声绘色地再现所描述的标题内容,赋予读者一种生气勃勃的视觉美感。请看以下标题: ①《30万头生猪拱入关内——辽宁改写“南肉北调”的历史》(1993年12月28日《新民晚报》) ②《“蝴蝶”又飞回她的发辫上?》(1982年5月15日《襄阳报》) 例①不说生猪“调”人和“运”入关内,也不用具有相当动感的同类动词“冲”和“闯”,而是选用一个表现生猪处于拥挤状态的特有动作的词汇“拱”。这一动词  相似文献   

11.
本题的上文,简要分析了“使”字句运用中的两种错误;除所谈的这两种外,也还有其他类型的错误,本文再续谈几种如下。第一、在“主语+由于……,使……”的结构中,滥用“使”字句,暗换了主语,使句子的结构混乱,句意不通。例如: ①有的自然科学家由于受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影响,使他们直接在科学研究中作出错误的结论,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北京日报》1986.5.5第三版) ②流失学生由于缺乏学校的正常教育,因而使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方面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句子中相关成分的搭配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兴昌句子中2个相关成分能否搭配,决定于下列3个方面:①是否符合事理;②是否符合语法规则;③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比如,可以说“种庄稼”,但不能说“种石头”,因为后者不合事理,谓语动词“种”同它的宾语“石...  相似文献   

13.
谓语是句中用以陈述、说明主语的句子成分,它告诉人们: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等,因此,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不是表达所需要所允许的省略,该用谓语而未用的地方,主语自然就得不到陈述或说明,句意也得不到准确、恰当的表达,句子结构不完整,有时还连带造成其他语义及语法关系上这种或那种错误;这就是谓语残缺。谓语残缺有多种,以下分析的是其中的几种: 1、滥用名词性词语缺谓语句子本来有谓语,但由于滥用了名词性词语,这本来的谓语就误变为其他成分;同时,滥用的名词性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又要求有恰当的动词与之相配合,这动词一般应是句子的谓语,但是句中没有。这样,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谓语。例如: ①人患流感后往往突然发冷、高  相似文献   

14.
病句七例     
1、严翔说,他女儿严晓频早已回美国半月之久…… 动词之前如果有了状语,之后就不能再有补语。有两种改法: ①严翔说,他女儿严晓频早已回美国; ②严翔说,他女儿严晓频已回美国半月之久。 2、我最初从1986年开始唱歌,1987年开始录制一些拼盘磁带。 “最初”即开始的时候,与“开始”表义重复。 可改为“我从1986年开始唱歌,1987年开始录制一些拼盘磁带。” 3、他说:“他的身上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和假文雅。”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大观周刊》2011,(17):97-98
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把”字句的偏误实例从“把”字句的动词、宾语及“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求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第三、语义相矛盾 语义相矛盾主要是指“不仅”、“不仅仅”之后的谓语动词,与后一分句的相关部分语义上相反相矛眉。由“不仅”、“不仅仅”构成的递进复句,其两个分句的意思应属相同的范踌,而且应是同向的。这主要表现在“不仅”、“不仅仅”之后的谓语动词与后一分句的相关部分意义的同向一致上。如:“他不仅看了这部小说,而且还看了用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个厂不仅仅增加了产品的数量,还大大提高了产  相似文献   

17.
三、谓语残缺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陈述主语“怎么样”或“干什么”的。缺少了谓语,意思就表达不清楚。有的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的对象(主语),后面却没有谓语来陈述它,这样主语就没有着落,成为“半句话”。这种语病叫谓语残缺。例如: ①一身身崭新的绿军装,一朵朵喜庆的大红花,一队队光荣应征的新兵开始奔赴全国各地军营。(《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3日第一版) ②热心参加这场讨论的,从地域看,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来稿外,其余28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读者参加。(《经济日报》1990年12月10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18.
动词“发生”在词组的组织与句子的构造中,常见的另一类语法错误是:与其相关的句法成分关系不协调。这类错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发生”做谓语时,与其宾语关系不调 “发生”做谓语时,其后所带的宾语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名词性宾语,即宾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如:“发生了交通事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句子中的“事故”兴趣”都是名词。另一种是动词性宾语,即宾语是由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充当。  相似文献   

19.
动词“进行”是个很普通的常用词,在造句中,经常做谓语,如:“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其前可加状语修饰限制,如上例中的“正在”。“进行”是个及物动词,做谓语时,其后可带宾语,宾语一般是动词性的,如:“进行讨论”、“进行审查”、“进行分析”、“进行调查”、“进行化装”、“进行研究”、“进行批评”、“进行表彰”等。同时,也可以带补语,如:“进行下去”、“进行得挺顺利”等。此外,“进行”还可以做定语,或前加定语修饰限制等。严格地按照上述特点和规则使用该词,是正确运用该词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差错,特别引人注目。有一类差错,是不规范的标题。可能有些编辑不觉得它有什么问题,所以,往往难以纠正。这种情况多见于地方报纸,兹举两例: ①“老面”干部撤下去开拓型干部提上来。 (辽宁日报1985年2月12日一版) “老面”,在辽宁方言里,有粘糊、怯软的意思,外地读者是难以理解的。人民日报2月19日转载这条消息时,从规范、通俗的角度出发,删改了所有的“老面”字眼。②党委书记搞赌博受到严肃处理(重庆日报1985年2月15日一版)。“搞”,是重庆方言里的一个常用动词,口语中往往与其它动词连用。这种动词结构一旦运用于书面语言,便是明显的语法错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