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96年旅居伦敦的孙中山在大英博物馆看到《共产党宣言》,成为最先读到《宣言》的中国人。20世纪初,《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1903年2月,马君武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列举过《共产党宣言》等著作;1905年11月,中国资产阶级政论家朱执信在《民报》第2号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一文,用7页2800字的篇幅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以及《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在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在北京选择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进行小范围的为期一学年的实验。一、实验目的(一)评定《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为《标准》的实施提供实验依据;(二)摸索试行《标准》的教学、锻炼程序的做法和具体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巴黎公社革命一周年之际,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倡议出版《共产党宣言》新的德文本,联合写了序言,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这篇序言在《共产党宣言》出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自从《共产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一经问世,就对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离它所宣告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已经有一百多年,资本主义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的人就认为《共产党宣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社会形态,这是不正确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洗礼,《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它的理论具有科学性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性,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正确地对待《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党的性质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一论述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方向。在当代对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仍有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的《共产党宣言》。它既是《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又是《共产党宣言》在当代的价值彰显。  相似文献   

6.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90多年前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时隔90多年的今天,我们重温这篇文章,其中的一些观点对当前形势下学校体育的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主要表现在:(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保证学生体育运动时间;(3)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4)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5)坚持合理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理论汲取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和谐社会基本条件的理论营养,进一步完善了如何实现民主法治、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并推动科学文化教育高度发达。同时,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作用的规定,将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作用明确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政治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结合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及实践硕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笔者通过多年研究 ,形成了教材教法改革的总体构想 ,即 :(1)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 ,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的目标要求 ;(2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 ,探寻教学改革思路 ;(3)研究教学程序 ,改进教学方法 ;(4 )改进评价体系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的宣言书,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新作为,不断推进新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重读《共产党宣言》,阐述"四个伟大",二者具有共同的实践与理论逻辑,秉持一系,"四个伟大"却又是对新时代发展的呼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 ,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 :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 ,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 :(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 ;(2 )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4 )课后进行实验验证 ;(5 )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 :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 ,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从中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最主要,最广泛的世界性组织.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普遍安全宣言》中,以及在美、英、苏、中一系列重要会议上,提出并酝酿了建立联合国问题.1945年6月50个国家出席的美国旧金山会议签署《联合国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精神实质的再认识和再 学习,透视了苏东剧变的内部动因,批判了社会主义运动失败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客观评价当代资本 主义的同时,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漫长曲折性和艰巨复杂性,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历史时 期中的主要历史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群体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水平,笔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乡土文化认同状况调查》问卷调查表,对200名在校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1)公费小教专业师范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2)对乡土文化活动及其衍生活动的喜好程度偏低;(3)乡土身份认同度较高,但回乡村就业愿意不强;(4)接受乡土文化教育的机会不多,家庭教育是主要途径;(5)了解乡土文化兴趣浓厚,接受乡土文化教育意愿强烈.地方本科高校应采取的对策:(1)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好乡土文化教育的主体责任;(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3)丰富课程设置,强化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4)注重实践教学,完善乡土文化教育实践体系;(5)增强学术研究训练,培养乡土文化教育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一脉相承的。认为《宣言》的"阶级斗争"思想"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优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和"消灭私有制"核心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张积玉编审主持的课题成果《编辑学新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所出的关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曾是《光明日报》和《中国编辑》共同的推荐书目,其展示的新观点、新见解被多位学者和专家赞同,在业界和学界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什么一本并非热门学科且学术性极强的理论著作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笔者经过仔细研读和思考,认为该书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于“新论”之“新”。“新”在1999年版的《辞海》中主要有3种释义:(1)初次出现的,与旧相对,引申为新鲜;(2)才,刚;(3)改旧。如果用三个与此相应的语汇来做深一层的阐释,可认为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资产阶级通过雇佣工人为劳作而获得资本积累,为了追逐私人利润而对工人进行剥削,阐明了这一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在此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资产阶级,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社会历史演变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思想有助于引导当今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的内在联系来说明,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与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审时度势,顺时应变,不断地调整改变对蒋的方针政策,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前——“反蒋抗日”;《八一宣言》发表到1936年《五五通电》发表前——“抗日反蒋”;《五五通电》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以后——“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