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苏南富裕乡镇的基本情况及对其与英克尔斯标准的比较分析,对富裕乡镇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对苏南富裕乡镇体育管理与运行机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现行乡镇的体育管理上仍存在着机制松散、依赖性强、人为因素左右兴衰、经费缺乏保障等问题;在运行机制上基本上仍按国家、社会办体育的旧模式行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苏南富裕乡镇的相关人群体育意识、知识、情感的调查,结果显示苏南富裕乡镇人群的体育意识较强;在体育知识上已达到较高水平;在体育情感上则表现为对体育功效的充分肯定,对体育活动需求较为迫切。总体呈现明显的体育供求失衡,供给不能满足体育需求的现象。同时调查还发现,体育的经济效能在当地群众心里较淡薄,体育产业的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南富裕乡镇体育基础设施情况的全面调查分析,认为目前苏南富裕乡镇的体育设呈现以下特征:该区域学校体育设施较为完善,且大型设施多集中于此;公共体育设施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设施数量可观,但功能单一;现代大型体育设施尚不多见,但部分地区已在筹划建设。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苏南乡镇体育设施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南富裕乡镇体育基础设施情况的全面调查分析,认为目前苏南富裕乡镇的 体育设呈现以下特征:该区域学校体育设施较为完善,且大型设施多集中于此;公共体育设施 及企事业单位的设施数量可现,但功能单一;现代化大型体育设施尚不多见,但部分地区已在 筹划建设。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苏南乡镇体育设施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富裕乡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逐步发展,呈现出体育消费需求生活化、多样化、新奇化和高质量化的特点。目前苏南富裕乡镇的体育消费结构主要还是以实物性体育消费需求为主,然后依次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博弈性体育消费。结合苏南实际,笔者认为引导当地体育消费的合理升级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时刻关注当地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变化,拓展体育消费人口比例,特别是潜在的人群;二是要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为当地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细分体育消费市场,实现合理的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苏南富裕城镇群众的体育消费结构维度及其走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服装、器材等实物性体育消费仍是苏南富裕乡镇群众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然后依次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博弈性体育消费。调查还发现,参与型体育消费正在逐渐取代实物性体育消费的主导地位,成为多数当地民众未来增加投入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苏南富裕乡镇居民体育消费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江苏南部富裕乡镇各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总体调查,研究发现富裕乡镇居民人均月体育消费水平低于10元,中青年人为当地体育消费主流人群,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极低;在体育消费内容上,居民直接性和观掌性体育消费比例偏小,体育服装消费占很大比重,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体育消费目的上,健身是绝大多数乡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目的,年轻人群注重消费的娱乐健身目的,中青年人群的体育消费目的较为均衡。对此提出了引导富裕乡镇居民正确体育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富裕乡镇体育发展新特点及其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珠江三角洲富裕乡镇体育活动规模之大,人们参与的热情之高,均属全国之首,为广大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充当了“龙头”,做了“示范”。阐述了九十年代珠江三角洲富裕乡镇体育的新特点;建立了”北模式”,总结了其成功的基本经验,为农村体育的开展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为国人展现了一幅乡镇体育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9.
论富裕乡镇体育在中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农业人口比例非常大 ,因此 ,农村体育发展战略在未来中国体育发展战略里的地位愈加显得重要。而在中国农村体育发展中 ,研究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与经验 ,更是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与措施 ,对制定其体育发展战略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沙四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要求日益增长,现行体育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在分析长沙四县乡镇社区体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乡镇社区体育管理的四条优化设计思路,以期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符合长沙四县乡镇体育实际的体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乡镇社区体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文献资料法,对当前人们很少关注的乡镇社区体育进行调查和研究.从社区体育活动点,社区体育项目活动状况,社区体育活动状况以及管理等方面来把握海淀区乡镇社区体育的现实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为乡镇社区体育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研究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乡镇社会体育需求相适应,与乡镇社会体育的发展相适应,与乡镇的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就要在当前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逐渐满足需求,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改善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国富裕小康地区体育社团成员体育主体意识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以期促进富裕小康地区体育社团成员的主体意识,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响水县乡镇节日体育活动进行社会学调查,就响水县乡镇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组织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苏北乡镇节日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其变迁呈现以下社会学特征:(1)乡镇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主体正发生着较大改变,即已由以往的农民自发组织活动逐步转为由乡镇一级政府出面组织;(2)随着乡镇企业实力的壮大,当地的乡镇企业在节日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在具体组织形式上目前出现了居民自发组织、当地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以及企业出资而由政府组织四种形式并举的格局。以上变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苏江阴市在全国首批实施了农村"三集中"工程,在这种背景下对乡镇的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集中"建设大力推进了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在基础性投入与建设、基层体育组织构建、文化与体育的共同发展、创新群众体育活动的机制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乡镇体育文化的发展态势。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我国乡镇体育进一步发展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视野中的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乡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利于居民积极体育行为的发生;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资本、延长生命、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捷径.建议:政府在提升人力资本体育因子的重要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视角中的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镇与乡居住地居民体育价值观存在差异,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乡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利于居民积极体育行为的发生;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资本、延长生命、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捷径.建议:政府在提升人力资本体育因子的重要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乡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与农民生存环境及体育权益密切相关.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实地考察,发现花都区乡镇体育公共服务呈现出以下特点:管理日趋规范;服务意识日渐增强;领导参与意识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有直接关联;经济基础仍是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中乡镇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有:体育场馆建设用地已成为大众体育发展新的瓶颈;政策扶持中出现扶强不扶弱现象;农民素质与收入增长未保持同步;外来工成为新的体制外居民;引导和利用社会力量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江苏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在体育消费水平上,苏中高于苏北和苏南,苏北最低,出现了体育消费投入和区域经济收入的非同步增长现象。但总体上看,仍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我省居民的消费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休闲类体育消费的水平偏低。居民所能承受的每次最高观赏竞技门票价格,男、女居民间,苏北、苏中、苏南居民间,城市、乡镇人群间,在0-1元、6-10元和11元以上的三段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趋势与中国乡镇社区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趋势进行分析 ,探讨在此前提下中国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