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人做人"的教育.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人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明白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明白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捍卫什么,摒弃什么.《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熔炼,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一般政治理论课和人生修养课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2.
听课评课要多关注学生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堂课我应该"学什么";其次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该"怎么学";再次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得怎样",形成自主评价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学生本人知道了每节课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将大大增强,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肯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来评说     
2010年第11期,我最喜欢的文章是《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的误区和解决策略》。因为现在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两课时如何分开并不是很清楚、明白。每位教师都知道第二课时要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理解课文,但对于第一课时究竟要做些什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教师清楚、明白。我也是为此我自己也在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4.
高瞻远瞩,理性发展 人无大智,成不了大气。没有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就办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校长,应该高瞻远瞩,办理性教育;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做明白教师。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作为高中教育当前最大的任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吕爱军 《贵州教育》2011,(21):24-24
班规,又称班级制度或者班级公约,就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细则、奖惩办法、评比方案等,以此要求、约束、规范、评价、督促学生的各种行为。班规建设是班级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或缺。它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形成规则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上,我喜欢对学生说:“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课文学习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倡导学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富有个性的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积累良好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品德课文中,“导行型”课文占有很大比重,这类课文特点是夹叙夹议地摆事实讲道理,从正面或从侧面甚至从反面给学生以触动和启示,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对“导行型”课文的教学,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课文的具体事例出发,由对具体事例的感知、评价,再迁移、扩展,使学生明白一般的道理,然后将一般的道理深化,进而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为此,我们在“导行  相似文献   

8.
疫情当前,孩子们未能在开学日返回校园,而是在家开启了"云"学习。为了准备这段时间的"云"学习,我们从大年三十就开始行动了。在二十余天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段"云"学习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孩子们是否能明白开展"云"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重庆市各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各校正在大力整合、完善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人文素质选修课也出现一些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以重庆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问卷调查为依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主要分析了学校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学校应该怎样管理课程、教师应该教什么内容、教师应该采用什么形式教学、教师应该使用什么评价方式、学生应该学什么知识、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应该怎样把人文素质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除去传授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和答题技巧之外,基本上是乏善可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选取什么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的内容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明白?  相似文献   

11.
教育问与答     
徐凡 《父母必读》2009,(3):120-121
家规怎么立? Q我的宝宝6个半月了,发脾气时哭声特别大。他爸爸认为,孩子这是使性子,应该好好管教;我认为孩子现在根本不懂事,现在管教孩子还为时尚早。请问,孩子要多大才能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2.
李良稳 《教师》2010,(11):71-72
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审题应该是第一步,也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步,学生只有看到作文题目并经过审题后,才能明白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不少教师对学生审题教学不重视,认为审题不重要,考试时间紧,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考虑审题,所以,多数语文教师作文审题教学不完整。  相似文献   

13.
地震往往只有那么几秒,但是这短短的几秒对我们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几秒。怎样让从来没有见过地震的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地震,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行动呢?  相似文献   

14.
肖莉 《小学语文》2012,(7):51-54
中年级的精读课文,一般都是两课时来完成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两课时分别应该做什么,很多老师并不很明白,而是跟着感觉走,跟着人家走。致使一些第一课时的课教学效率低。第二课时又变成了理性的分析与讲解,缺乏对语文课应有的人文色彩的开掘。有些老师干脆把一篇课文一分为二,第一课时学一部分,第二课时再学剩下的部分,其理由是因为课文太长,一课时讲不完。  相似文献   

15.
瞬间     
米洁 《新读写》2014,(6):1-1
其实,往往是那一瞬间就会让你明白该做什么…… 有的时候,我们对内心的选择很纠结,不知道应该怎样的时候,我们总会让他人或者是老天爷来决定这件事应该怎么办,我们大多数人会选择抛硬币……  相似文献   

16.
伦理与道德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往往把"伦理"和"道德"两个概念混同使用,并且也能够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在学理研究和阐述中还是应该严格加以区分,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7.
所谓作教学的工具性.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所谓作教学的人性,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去写”。这三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现二的有机统一呢?下面将着重谈谈有关统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同时也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 ,笔者认为 ,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应该注意“六个结合一个突出”。一、提高道德认识与进行行为训练相结合这是个知行统一的问题。坚持这条原则 ,一方面 ,要从理念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另一方面 ,要针对中小学生自觉性较差、自制力较弱等特点 ,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做起 ,加强养成性教育。理念解决的是“知”的问题。明白了道理 ,行为上…  相似文献   

19.
地震篇地震往往只有那么几秒,但是这短短的几秒对我们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几秒。怎样让从来没有见过地震的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地震,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行动呢?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应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而应想到你没有什么有。有时候需要狠很摔一跤,我们才知道自已站在哪儿。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没有什么,才明白自己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