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网络日益成为民众发布信息、表达民意的平台,同时为政府了解民意、改善民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何正确分析和界定网络舆情,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网络执政能力,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成为政府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关系着网络危机事件的及时有效化解,丰富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研究网络舆情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关联,突破网络舆情功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生态,健全网络舆情的监控机制是现代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我国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作为一种监督方式,网络舆情有效地促进了转型时期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但是,地方政府往往把网络舆情视为一种威胁并试着加以控制,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地方政府要有正视网络舆情的勇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政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问政的逐渐兴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能否正确应对"网络问政",提高"网络问政"能力,已经成为贴近民众、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要求。本文试图就提高网络民意回应能力、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提高网络媒体环境下执政能力等方面论述党政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意在社会民意表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种新形式的群众意见表达方式,有利于各级政府及时了解社会舆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因为其匿名性与不可控性,给政府的决策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网络民意崛起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从提高重视程度、改进宣传方式、健全监管机制、提升应对能力和进行公关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推动网络民意在政府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情形,通过组合预测方法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化趋势并对其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掌握其基本的变化规律,可以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及时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会民情民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发生也愈发频繁.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与实体性群体性事件虚实交织,影响难料;感召力强,一呼百应以及易生谣言,舆论难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难度.因此,重视并尊重网络民意的作用及时收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与应对机制,促进网络与传统媒体及多元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引导舆情发展方向,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透明、权威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菲定律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提供了借鉴:其一,网络舆情在全面考验政府及其官员,任何微小的源头都有可能掀起狂风巨浪,政府必须建立网络舆情的长效监测机制。其二,网络舆情有鲜花也有毒草,要认清两者的差别和各自的内在规律,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解读。其三,对网络舆情的控制不当经常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在其中要尽量掌握主动话语权,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应该在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提升新闻应对能力、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时代中,政府官员诚信意识、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都受到网络媒体的监督,网民对政府公信力空前质疑与冲击,使政府公信力面临巨大挑战。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需优化网络生态环境,积极构建服务型和阳光型政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效力,积极应对网络社会新变化,对政府官员加强诚信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chool psychologist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activities, topics, needs, motivations, financial expenditures, and opinions, as well a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ec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ertain CPD practices and preferences. A survey was mailed to 1,000 randomly selected Regular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resulting in the return of 510 completed surveys, a 51% response rate. Respondents expressed opinions about CPD that were positive, optimistic, and consistent with their high levels of engagement and investments of both time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Most respondents reported engaging in 25 or more hours of CPD during the previous year. CPD topics in which they engaged most frequently were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and academic, behavioral, and social–emo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academic screening and progress monitoring. Respondents reported a high level of need for more CPD in those same topic areas, but a low level of need for offerings in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Older school psychologists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engaged in CPD relating to contemporary assessment practices and interventions and more likely to have engaged in activities related to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Almost half of the respondents had engaged in CPD through an online activity and reported a desire for more online opportunities.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ge and usage of, or positive opinions about, online CPD.  相似文献   

12.
当前突发事件网上舆论的发展演变与“两新”人员、媒体工作者、社会闲杂人员、网络公关群体以及高校学生等几大网络群体关系密切。因而要重视网上舆论发展趋势中存在的若干最新走向,关注几类网络新技术对网上舆论传播速度、影响深度与传播广度的影响。对此,我们在网上舆论预警、引导和利用网络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网络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网络舆情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健全网络舆情长效监控机制,建立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网络部门的技术支持是处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思想多元激荡,网络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舆情更容易通过加速效应和放大效应与网下舆情交叉波动。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营造和谐舆论环境,统一思想,维护稳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网络舆情。为此,要认识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涵来作为引领的认识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网络舆情的要求是明确引领网络舆情目标;建立法律法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主体,构建专业工作网络;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及时有效汇集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网络已成为社会舆情最集中、最活跃之地,而网络舆情的爆发常与快速更新的网络新词汇相联系,因为,网络新词汇总是产生于社会热点事件之中;并且,事实证明,网络语言有着从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显然,网络新词已经成为研究舆情信息的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对网络词汇的研究,及时根据网络新词汇,准确研判网络的舆情动态,从而确保在第一时间对网络的热点、焦点与敏感话题作出反应,对于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分析和预警能力,进而提高处置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稳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网络新词汇的产生与使用及其与网络舆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的社会管理,有赖于宏观和微观的控制。宏观上,一方面必须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披露各种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另一方面,网络立法和网络伦理道德的约束要紧紧跟上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微观上,设置网络议题、议程,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发挥网络"把关人"作用,多力共举,建构新型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不断变革让市场机制走进了职业教育。由于校企双方具有不同的利润期许以及所有制角色的不同,造成了市场机制在合作中的失效。政府需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推动双方的双赢合作,实现积极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18.
由微博等掀起的"微革命"越来越呈现出影响舆论甚至制造舆论焦点的力量。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可通过微博采用"微处理"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回应关切、沟通信息、服务群众、引导舆论、规范行为。熟控"微传播"是确保微处理有效运作的前提,破解政府面对危机时的惯性思维是微处理有效运作的基础,建立完善微传播系统是微处理有效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关注使他们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网络舆情的推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构建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体系,对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几乎是在美国新经济遭受重创举步维艰的同时,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几年间网络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由此拉动IT及相关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业绩。然而,在数字辉煌的背后,中国新经济同样面临诸多困惑:政府上网雷声大,雨点小;企业上网应景多,务实少;家庭上网数量多,质量差。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经济目前尚处于“网络基础设施”大干快上的初始阶段。超越初始阶段,新经济需要助力,需要强力推动。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思想、资金、环境和人才四大“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