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新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近两年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分析2008年度立项的国家精品课程,探究一些有利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和申报的思路和措施,其目的是为高职高专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与发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覃志强 《高教论坛》2006,(5):113-11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制作发布流媒体教学录像是申报精品课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申报精品课程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实施,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于2006年4月申报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大举措,这些精品课程的推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纵观已获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西部地区高校的课程门数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除了西部高校在师资队伍、科研成果、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外,西部高校对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文件的理解不够透彻,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翔 《文教资料》2012,(3):238-239
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高职教育教改工程的一个重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如何在学院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根据高职特色,加强管理,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是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从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指出在当前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争取高质量的高教资源成为人民群众新的追求。为此,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计划评审产生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00门,推荐课程总数908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  相似文献   

7.
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选工作是教育部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还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名牌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1]就在教育部2003年春天启动这项工作不久,我校就取得了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极少取得的好成绩:2003年秋天,历史系余方平教授申报省级精品课旗开得胜,他主持的《商洛及陕西历史述略》课程荣获陕西省高校首批“省级…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计划评审产生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00门,推荐课程总数908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实施的首届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在全国494门推荐课程中,最终评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称,今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将突出两个核心:“精品”和“共享”。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将继续采用网上初评,会议终审,网上公示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深刻认识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意义,深入了解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吃透教育部精品课程评估体系指标.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申报需要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然而目前上网的很多精品课程录像画面不清晰、播放不流畅.将流媒体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录像的制作与发布中,对于提高录像的质量和访问速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促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建设措施以及建设成效,以期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申报需要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然而目前上网的很多精品课程录像画面不清晰、播放不流畅。将流媒体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录像的制作与发布中,对于提高录像的质量和访问速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选工作是教育部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还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名牌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先进教育理念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教育理念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系统的观念、与时俱进的观念,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科特色和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精品课程呈现模式,有利于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够优化教学效果,示范和辐射推广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指导全省高校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陕西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省各高校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了认真严格评审,在最终确定的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中,由本人主持的“现代汉语”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是全省102门精品课程中惟一的一家“现代汉语”精品课程,也是我院今年惟一的省级精品课程。它表明我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狠抓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校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必将影响中文系其他课程甚至全院其它系各课程走向更高的境界。“精品课程”是衡量一个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  相似文献   

17.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精品课程,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1组建教学团队,增强师资力量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重要资源。教师精湛的教学方法、高深的学术造诣、较高的人文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1],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强有力的保障。本课程涉及猪、牛、羊等动物的饲养及育种繁殖,在教学和科研中既有某些  相似文献   

18.
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高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网站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网站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就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质量、促进精品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项莺要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精品课程“市场营销管理”的建设及其经验分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南开大学“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之上,其核心是案例教学库、前沿理论库、电子教材库和决策模拟库等四犬模块的搭建和相互支持,而课程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