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惹"字,以心为形旁,与心有关,意为"令人动心、动意".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出奇不意地使用"惹"字,使其文章"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尽得风流. "惹"在唐代诗词中: 唐代一个名叫薛涛的女子写了一组<柳絮咏>,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是: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相似文献   

2.
据<福州地方志>载,自秦、汉、晋、隋以来,福州先后名为闽中、东冶、建安、晋安、闽州、东都等,随朝代变迁而屡屡易名.唐开元13年(公元725年)改闽州都督府为福州都督府,此为命名福州之始.据唐代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志>对福州的解释为:"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清乾隆<福州府志>按语云"福山,今名董峰山,属长乐县".显而易见,福州之名源于福山,但如此重要的福山究竟在何处?长期以来却未可定论.作为福州人,身在"福州"不知"福山",这对于素重历史文化传统的福州人来说,确是一大奇特而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志武嘱我为他的<一秋集>写几句话. "一秋,言之一季,对我而言,则是一生."志武在自序中如是说.志武非常重视<一秋集>的出版, "<一秋集>既是我来世的‘妻子',也是我今生从身上割舍出的肉体".真是"天命"之前的"一册人生"!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  相似文献   

5.
赵健 《知识窗》2002,(6):26
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内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相似文献   

6.
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意即做官的到了70岁就要"还禄位于君",告老还乡.但退休后,朝廷是不再发给俸禄的.例如东汉大臣郑均在建初六年(81年)退休时,章帝(刘炟,76~88年在位)只赐给他一个"终身尚书"的空名,没有分毫退休金.  相似文献   

7.
名画笔误     
仕奇 《知识窗》2002,(4):10
唐代绘画大师戴嵩,画牛独步千古,<唐朝名画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所画<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其中,<斗牛图>被杜处士所收藏.有一天,杜处士将这幅画拿出来晾晒,有位牧童路过时仔细看了<斗牛图>,忍不住"嗤"笑一声,杜处士惊奇地问小孩笑什么,牧童指着图画说:"牛相斗时,力气集中在角上,尾巴是夹在两股中间,可笑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让牛尾翘起来摇晃",杜处士听了十分叹服.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古籍上就有"避雷室"的记载.据唐代王睿的<穀子>记载,我国汉代就有人提出,把瓦做成鱼尾形状,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引起的火灾.  相似文献   

9.
郭炜 《知识窗》2006,(2):15
唐代白居易<西凉伎诗>云:"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这里的"金镀"是描写艺伎化妆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序志>隐含地表达了刘勰写<文心雕龙>的目的:实现功名德行、肩负历史使命感、提倡经典治国和文学教化和"载心".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窥探刘勰为文之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崔莺莺这一人物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较为成功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逐一分析崔莺莺的形象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纤维学会志>具有明显的办刊特色.每期内容分为"纤维和工业"和"论文"两大部分,由两个编委会负责编辑."特集"的编排形式构成信息的集合强势,强化了刊物的引导作用.每期有计划地进行同类信息组合,体现编辑的选题策划性和刊物的导向性.每期大量详细地报道会议和学术活动信息,也是给读者的信息大餐.  相似文献   

13.
赵健 《知识窗》2002,(8):30
晚唐诗人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文宗大和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武宗时数为刺史,官至中书舍人.由于他是"老杜"(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姓杜的唐代诗豪,后人称其为"小杜".他擅长绝句,尤其是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其中一首题为<江南春>的,写得最是明媚流转,富有情致,被辑入<唐宋诗举要>.  相似文献   

14.
<曙光集>已经到了最后审稿的阶段了.再次编读这些文章后,我对于振宁的价值观、为人处事、物理生涯更加了解.我特别喜欢Dyson在振宁退休典礼上的演讲:<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这并不是一篇迎合场面、用赞美堆砌出来的讲话.Dyson的语言平实而感人,字句间的真挚之情随处可见.我知道Dyson一定是个读懂了振宁、知道怎么去欣赏振宁的人,要不不可能用"保守的革命者"这么准确、这么简洁的词语来形容他.  相似文献   

15.
原来曹军在赤壁患了严重的疾病 有史为证,<三国志>、<资治通鉴>对曹操在赤壁之战患病与危害的记述是不厌其烦乃至多处重复.如(1)(周瑜对孙权说):"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相似文献   

16.
我勉可算是我国科学学队伍中一位较老的队员了.我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参与过她的创刊准备,做过一段时间的主编工作,现在虽然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而不在"岗"了,但我对科学学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仍有着颇为深厚的感情,值此杂志创刊20周年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同志们督促我说点看法和想法以志纪念,我自然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和北京地区植物的花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藏植物志>和<北京植物志>中关于西藏和北京两个地区各种被子植物花特征的描述,结合对植物花色的野外实际调查,对西藏和北京两个地区所分布的所有植物以及乔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生活型的花色比例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8.
王德亮 《知识窗》2006,(11):35-35
中华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之<吕祖谦传>,中有"(祖谦)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之语.此处宗教乃为官名."宗"、"教"分别作为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皆为时甚久,应用广泛,尤多见于佛门.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的学者在注解经典时,多从名、体、宗、用、教5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后"宗"与"教"逐渐被连缀成"宗教"一词,即指佛教的教理.  相似文献   

19.
陈赫是一名护士,却有一手按摩的功夫.一次,报上一篇<婴儿按摩有"钱"途>的文章让她大感兴趣.自己退休在家闷得发慌,不妨再度"上岗"从事婴儿按摩服务工作.何况这个项目既投资甚少,又有广阔市场.一间光线良好的房子,一张保暖床(约5000元),干毛巾、尿布,优质润肤油等保健护肤品,加上空调等,所有设备的投资不会超过1万元.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志(1979~2000)·科学技术>卷初审工作情况为例,讨论如何初审志稿,确保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