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徐永强  徐燏 《中学生物学》2012,28(10):24-26
教研工作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教与研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学研究,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笔者对本县农村学校教研工作做了初步调查,并对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但在很多基层学校,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毫无帮助,很多教师只有无奈、被动地接受学校布置的任务。那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必须走教育科研之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育科研应根植于教学,发源于问题。贴近课堂、走入实践的“田野式”鲜活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研活动的科学表达是一种幸福的收获。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先生说:“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手中有笔,能写,是一种幸福。其一,白纸黑字,写出来,就多了一条表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研系统面对基础教育"坐大盼强"的特殊省情,保持着教研必须先行的良好态势;针对基础教育"由大变强"的特殊阶段,丰富着教研必须转型的生动实践;践行基础教育"既大又强"的特殊要求,体现着教研必须研教的价值取向。做好我省教研工作,必须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追根溯源,坚持教研必须研教;聚焦课堂,体现教研必须研教;提升素质,实现教研必须研教。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研是培养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条件。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近年来,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工教研室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中基本形成了以优质课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龙  相似文献   

6.
一、明原因--时代和现状要求2019年11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工作主要有四大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这是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站在“互联网+”和疫情教育时代风口,探索新时代教研模式是教研部门的一项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冯祥国 《教师》2012,(35):105-105
开展有效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研中促教,实现教师专业快速提升已成为一种共识。以此为课题展开的各类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其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开展网络团队教研不失为现代教育过程中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通过校本教研制度实现的,而学习型教研组又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一直以来,教研组存在着“教而不研”“教而少研”与教研群体建设不够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与教研群体的发展,制约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增强教研本位意识、回归教研本职,“聚集课堂”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并成为教研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我校自2003年9月开展“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将教研活动的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五个步骤。两个阶段是指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使教师在试教、再教和发现、改进、比较之中反思、改进、提高;五个步骤指备课、学习一试教、观课一研讨、改进一再教、再观课一再研讨反思。毋庸质疑,两年来我们发现这种教研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将教师推到了教研活动主体的位置,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养融为一体,并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要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就必须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管理。管理策略的确定,往往基于管理者对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认识。我认为,尽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并不是说教师不搞教育研究就不能开展常规教学工作;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良好的教研品质与教研能力,对于某些教师来说,并不是说开展教育研究就可以开展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观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研工作则过分强调了管理职能,强调了课程的规范、有序运作和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与甄别,而忽视了教研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间的重要关系,尤其是偏离了教研工作要服务于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一重心和目标。为此,作为基层教研部门——教研室,我们在广泛征求教研员及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研方式,实现教研创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工作思路——"蹲点教研"。  相似文献   

12.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如果"教"而不"研",只能成为"教书匠",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研"源于"教"才有活力,善"研"者才能善"教"。而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探索新的教研方式,以激发语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  相似文献   

13.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研实际就是"研教",要到"教"中去,还要回到"研"中来。只有"走下去",才能将"研"置于"教"的环境中;只有"领进去",才能将"教"摆在"研"的平台上;只有"钻进去",才能将"教"的问题升华成"研"的课题;只有"拉起来",才能让"研"和"教"诚心相携,共同提升;只有让教师"站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研的帮扶作用;只有"编出来",教研活动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更进一步去指导改变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也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人人有机会,人人可成才"的教研土壤、"人人敢创新,人人要发展"的教研氛围,它将推动我们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学业务技能精良、教育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作为“科研兴教、优师兴校”的着力点、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结合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生长点,在教师学习、反思、合作、交流、行动研究与专业引领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由于教师自身意识和研究能力不足、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而导致校本教研活动成效不高;有些教研不能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出现研而不用的倾向;有的教师只是把开展教研活动作为评先进、评职称的“敲门砖”.功利性太强:  相似文献   

16.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自2006年起,我园探索了园本教研的多种形式,从"一课多研"到"学科教研坊",从"横向交流"到"多维同研",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着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教研工作促进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广西基础教育比较薄弱,中学历史教研工作又尤显薄弱,具体表现为教研力量尚不充足、教研活跃度有待提升、教研深度有待挖掘、名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在过去的三年里,广西历史教研工作围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等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使教研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正>"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与"研"相辅相成,教研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校本教研应该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而且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更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园在近几年的教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教研工作之准则,教研活动一直立足本园实际,扎实有效地进行(简称"园本教研")。它让全园教师享受到了园本教研为我们专业水平的提升所带来的快乐。我园教研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研促教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多数学校非常重视教研工作,将其视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谈“研”色变,认为教研是压在教师身上沉重的负担。甚至有人这样形容:“教研就是老师甩不掉的‘包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