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师: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为什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请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完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它命个题目吧。(拟定的题目有"无题"、"离人"、"忧思"、"望乡"等,)出现了这么多的题  相似文献   

2.
《锄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仅短短四行,二十个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写的是烈日下农民挥汗锄禾的情景,着实让人留于脑海之中,久久挥之不去。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些生活衣食无忧、幸福快乐的孩子而言,此情此景,怎样才能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呢?怎样通过教学让他们真切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教学这首诗,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蜡染     
军训生活,就像一首动人的诗, 那里面写着酸、甜、苦、辣四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那么值得去体会,而这首诗的一个小插曲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相似文献   

4.
李白有一首诗题目叫做《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考验,仍然保持其艺术生命,足以列入不朽的经典。但是,它的艺术成就高在那里,至今却几乎还没有能够圆满地说清楚。不少学者的赏析文章有意无意地把这首诗的好处归结为:李白热情地  相似文献   

5.
<正>唐朝诗人郑谷有一首著名的诗《淮上别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在唐代的诗坛上,郑谷虽然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地位那样高,但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写诗的水平当然就不用说了。就这首诗来说,也是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然而,明朝的诗学理论家谢榛却认为这首诗的结尾句写得不好,只写出友人和自己分手,"送别"的意思太明显了,没有余味。于是就把这首诗改为:  相似文献   

6.
在什么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什么时候,我读过一首诗。这首诗很快就被我忘了……但第一行却留在我的记忆里。玫瑰花儿那时多美丽,多鲜艳……①如今正值冬天,严寒使窗玻璃蒙上了一层冰霜;幽暗的房间里点着一支蜡烛,我躲在一个角落里坐着,头脑里总是回响着,回响着: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人物所作的诗词仅有十首,其中酒后诗有五首,而这之中有四首是宋江所作,这一叙事现象在《水浒传》众多人物的许多相似塑造中显得独特。因为酒后诗是宋江冲破理性樊笼的心理的真实写照,分析这四首酒后诗,能清楚认识宋江的"忠"与"义"的相互关系以及他的人性的发展和其中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我的四季     
一.自述写这首诗时一直在想,或许我就像这仙人掌一样.守望着,却又不知守望什么。于是.我便将这首诗当作我的自述了,同时,也是四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张含颖 《班主任》2006,(4):47-48
除夕,我收到了陈娟的贺卡.贺卡上写着一首小诗:"……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善良,不是夜色里的松明,却总能把前途照亮,热血点燃.真诚,不是春光里的花朵,却总能指示希望,把憧憬编织成花篮……"诗下还有一行小字:"还记得您教我们的这首诗吗?您的善良和真诚就是松明和花朵,我深深地感谢您!"这张小小的贺卡使我陷入了回忆.  相似文献   

10.
《雪夜林边驻步》被公认是弗罗斯特最好的诗歌之一。它是一首既描写了实景又富含象征意义的小诗。这首诗描写了我在雪夜路过一个熟人的树林,看到了在白雪覆盖下了的可爱的幽深树林,我驻足不前,然而我的马儿却提醒我继续往前赶路。这首诗貌似在叙述一件我赶路途中的小插曲,实际上却意义深刻,里面充满了象征含义。作者从几对关系入手,分析了这首诗所表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人的无奈等情感。  相似文献   

11.
《雪夜林边驻步》被公认是弗罗斯特最好的诗歌之一。它是一首既描写了实景又富含象征意义的小诗。这首诗描写了“我”在雪夜路过一个熟人的树林,看到了在白雪覆盖下了的可爱的幽深树林,我驻足不前,然而“我”的马儿却提醒我继续往前赶路。这首诗貌似在叙述一件“我”赶路途中的小插曲,实际上却意义深刻,里面充满了象征含义。作者从几对关系入手,分析了这首诗所表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人的无奈等情感。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们创作的第三首诗,主题是"童年",这首诗意义重大,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创了我们班级儿童诗创作的一个崭新时代。或许是这首诗的主题更加贴近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吧,每一首诗都极具个性化,所以几乎每一首诗都是我眼中的精品。信手采撷几句——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随手翻阅一本杂志时,偶然发现这首小诗的。诗,短短的,隐藏在书中的一角,却掩盖不住它作为诗的魅力。我一直都认为,一首好诗,不在于句子长短或是否有华丽的修饰,而在于是否能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对读者有所启示,令读者回味无穷。冰心的这首小诗,短短三行,不足20个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和隐晦的字眼,却意味深长,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自负,只会蒙蔽了你,使你只看到一个似乎完美的自己,却忽略了“天外有天,一山还比一山高”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这也正是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当一个人一夜成名或因一件事的…  相似文献   

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巴迪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一首诗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父亲对他的诗不满意,皱着眉头评价:"这个糟糕透了!"可母亲却骄傲地说:"这个精彩极了!"为什么同一首诗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我疑惑不解。经过一番认真阅读,细心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母亲觉得巴迪还小,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已经很不错了,需要鼓励,所以母亲对他大加赞赏。而父亲  相似文献   

15.
灵魂的飞扬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这首诗共四节。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  相似文献   

16.
登黄鹤楼     
"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能够让诗仙李白赞叹不已的,是崔颢的诗《黄鹤楼》。记得初学《黄鹤楼》是在小学三年级。老师介绍说,这首七律写黄鹤楼,极负盛名。我读完这首吊古怀乡的诗,觉得写得十分美,但那黄鹤为何"一去不复返",这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疑问。诗人放眼古今,俯仰山川,面对此等美景,作者并不流连,却萌生了思乡之情,我又有些不解。再读《黄鹤楼》时,已是初中,经过老师细心讲解,我对《黄鹤楼》又有了更多认识。我体会到这首诗语言的清新流畅,民歌风味浓郁,不像有的诗读起来拗口,难以理解。从诗句中我领悟到岁月不再,仙去楼空,天际白云,悠悠千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钩帘归乳燕,穴窠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对才华盖世的苏东坡来说,这算是他的最简单的诗,一点也不稀奇。但是读到这首诗时,却使我的心深深颤动,因为隐在这首简单诗句背后的是一颗伟大细致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  相似文献   

19.
一序昔为倡家女,今为荡于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上面的诗是《文选》卷二十九所收帖诗十九首》其二的末尾四句,这是一首描写丈夫离家未归、妻子独自寂寞等待的所谓“思妇“哀怨的诗。汉代象这样表现“思妇”主题的诗(含乐府)有很多,但能表明诗中主人公女性身份、职业的具体实例,除这首诗之外几乎是看不到其它诗了。‘“昔为倡家女“清楚地表明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在汉代以“思妇“为主题的诗歌中,可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例开头的四句提示着似平易,实际上围绕‘卡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好二句的解释,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1“昔…  相似文献   

20.
人间好时节     
<正>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子游戏,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背唐诗。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我背的第一首诗。那时我还不识字,母亲念一句,我就跟着念一句,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瓜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