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区域教育地域性、整合性、多元性等特征筑牢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基,并以协同发展、评价驱动与治理现代化探寻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一体化”作为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内涵,一市三省教育现代化历程既有共性,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又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经验与特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更高起点推进长三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需从优化治理机制、突破协作壁垒、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更多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学校治理转变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学校推行教育综合治理理念下的“学校治理”,坚持守正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制度”走向“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职教育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完善高职教育治理结构,优化高职院校治理,已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协同治理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是回应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战略诉求,应对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现实挑战,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当前,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面临协同治理理念转变滞后、协同治理主体明显失位、协同治理制度供给不足、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因此,需构建出以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为前提、以打造治理协同体为重心、以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为保障、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为关键的“四位一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呼应国家治理体系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然和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革的诉求,其内涵体现了从“统治”到“治理”、从“管理”到“服务”、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从“封闭”到“开放”的特点。构建具有民主化、法制化、系统性、生态性、发展性的治理体系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张俊平 《江苏教育》2008,(13):48-48
无锡人为自己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设计了三条基本道路: 之一:走科学发展之路。无锡人的设计理由是: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在上个世纪推进学校、乡镇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启动的。与学校、乡镇教育现代化相比.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涉及的面更广范围更大,面临的情况也更为复杂。为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要准确理解学校现代化的涵义,认识“治理”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尤为必要。与其他领域的治理相比,学校治理现代化有着综合性系统性强、公平公正要求高、治理成效显现慢、治理环节转化多等特点。学校治理现代化从不同角度分类,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形态。新时代之所以大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立德树人办学目标的需要,是探索形成学校治理“中国经验”的需要。要把学校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需要把握治理领导权、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利用新技术支撑教育治理是教育治理现代化方法论内容之一,文章提出基于画像技术的区域教育治理框架,设计了面向区域教育治理的学校画像,从学校信息、教师、学生、资产、财务、教学、招生和教研科研等维度描绘学校发展画像,画像直观展现区域教育发展概貌,为区域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的精细化教育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缩小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县域教育在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县域教育现代化重点聚焦立德树人、学生发展、文化传承和均衡发展等方面。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应以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建立县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落实城乡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构建开放的乡村教育体系为推进方向,为新时代我国共同富裕提供县域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9.
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兼具宏观与微观双重内涵,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教育治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而做出相应变革、跨越与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体制等诸多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由传统向现代不断持续变革、跨越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本质体现了一个从教育管理的现实样态转变为教育治理理想形态的过程。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以及治理制度等方面发力,以确保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0.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意指从法治视角探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其实质就是回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目标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路径两个基本问题。探究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逻辑对调节教育利益关系、规范公共教育权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法治逻辑认识教育治理现代化问题,更关注教育发展秩序的优先性、治理路径的可行性、治理方式的规范性以及治理目标的人本性。遵循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要用法治思维深化教育改革,在目标上追求教育制度正义,在着力点平衡教育自由与教育秩序关系,在落脚点通过教育法治实现教育善治。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国际化具有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助推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当前,高职教育国际化呈现出“理念提升、备受关注”“内涵加深、身份转变”“专业广泛、产业引领”“沿海活跃、内陆缓慢”等发展特征。在现代化征程中,学历层次差异是影响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的原生性因素,疫情创伤和世界变局是阻碍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次生性因素,“援外”政策导向是影响高职教育国际化平衡发展的派生性因素,致使高职教育国际化陷入困境。基于院校本位,从构建院校国际化内部治理体系、对标国际标准拓宽现代化发展空间、将开放办学纳入现代化轨道等维度架构高职教育国际化推进策略,以期用“国际化”手段实现“现代化”目标,助力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赵敏  纪大海 《四川教育》2020,(13):16-18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将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同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基于国家治理的背景来理解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管理者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本刊记者就“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几个问题采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纪大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从基本理念、战略目标和范畴定位上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现代化指明了大方向,而且包含了具体而有明确指向的目标以实现对接。梳理教育现代化价值维度,从公平、效能、赋权、生态等方面确立学校现代化基本标准,从而形成了“4E”框架。最后,从学校治理、课程开发、课堂变革、教育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诸方面提炼学校现代化推进经验、探寻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决定,乡村治理具体到社区层面,自然离不开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是全体成员、价值追求与乡村治理相契合、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可见社区教育与乡村治理有着内在契合性。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三大困境:主体缺位、组织弱化、文化缺失,社区教育能够通过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推进组织健康发展以及挖掘乡村治理文化的教育价值等途径充分发挥其治理功能,真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治理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受到全球的关注,与此同时,我国也提出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推进教育健康发展、良性运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治理结构及经验,研究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从治理视角下进一步探讨我国教育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影响深远,不可替代,其多元、跨界、开放等鲜明特征倒逼学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从“单治”向“共治”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从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内容与选择、“双高计划”引领下的特色与创新、类型层次视域下的实然与必然等维度,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蕴;要从治理理念价值重塑、治理形态一体协同、治理效能内外评价、治理方式数字转型、治理制度基础支撑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进行“五位一体”的逻辑构建。  相似文献   

17.
项目制教研是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区域教研方式上的转型实践。作为区域教育研修机构,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项目制方式聚焦关键领域和问题,并对教研资源予以整合,以切实改变教研方式,助力区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贾超 《职教论坛》2024,(1):103-1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及其内在需求的认识入手,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构为“物—人—治理”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中,新型举国体制以其理论体系的目标优势、特征优势、战略优势、实质优势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提供新的逻辑理路。这一创新体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推进“物”的现代化;需要完善职业教育师生素养结构体系,推进“人”的现代化;需要优化职业院校组织治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法治化。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国家法制和教育法规是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法治为职业教育治理“良法”注入基本价值,保障职业教育治理达到“善治”。法治化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法体系和教育法规体系实现治理法制化,建立健全国家法和职业教育法执行体制机制,提升治理主体法治实施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目标,一个教育现代化区域推进的态势正在形成,实行教育现代化区域推进战略已成必然。所谓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推进战略,是指在我国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机尚未成熟时,先在部分发达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而带动全国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在全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教育现代化实现方式的战略选择。一、实施教育现代化区域推进战略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