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是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核心,而在创新时代背景下熟练应用园林植物打造多维、多功能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园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就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构建多维化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园林植物类系列课程改革的关键措施,可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汤举红 《文教资料》2013,(26):161-162
美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开设《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遇到学生对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知识难以消化的问题.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与课程的实践应用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是本文探讨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植物形态特征与美学特征,生态学理论与植物配置相结合,园林植物的实地调查,以及开发园林植物新材料四个方面是作者凝练的教学内容的主体,也是课程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园林植物的识别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之一。但是,由于概念相似容易混淆、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教学手段单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将植物科学画引入课程的教学及实践设计中,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且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是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安徽建筑大学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从整合优化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体系、师资"植物"实践能力强化和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三方面,探讨改革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从而促进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深化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改革。在梳理知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新设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对3个专业、17门核心课程进行了内涵优化的改革。通过对10余所国内外高校电子类专业相关课程相应知识单元的调研,结合核心课程的基础与特色,优化课程内涵。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调研措施与改革成果,对其他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我国高校中的民办高校——广西某独立学院作为项目调研区域范围,选取该学院的园林专业作为调研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学"的角度,通过园林专业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认同情况、合理性评判、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调查分析,探讨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归纳得出相应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摸清全国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现状,本文分析了课程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问卷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全国21所高校的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水利工程学科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内容雷同,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前沿性不够和科研训练不足,等等。实践类课程及前沿类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不足:课程门数和学时比重明显偏低,全英文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50%的课程教学方式以讲课为主,研讨、案例式及现场教学方式所占比例相对偏少;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居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结合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现状,在确定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以植物应用与设计为核心的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制定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相互交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贯穿始终"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模式,以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内的代表性课程为抓手和突破口,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丰富师生互动形式,培养综合能力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风景园林人才。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219-221
电类基础课程是本科生电气信息及控制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基于CDIO教育理论,打破理论课程之间、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界限,合理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当前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要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专业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意识、创新思想、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创建优秀课堂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人才,本文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创新以及课程改革与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园艺植物育种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语类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针对新国标要求,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相关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元思辨能力、认知技能及情感品质的培养,做到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课程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其进行了改革,采用“全程理实一体”考试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明治课程是包含一年工作实习的本科学习方式,旨在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根据实习与学术学习的关系,三明治课程可以分为在实习中学术学习、实习是学术学习的资源、把学术课程应用于实习之中和学生核心技能培养四类;三明治课程实施时,对专业教师职责、整体课程的设计、实习场地的选择以及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职责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对三明治课程正面价值、负面价值的调研做了评论,从如何防止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如何保护中小型企业的利益和如何保障实习企业利益等三个方面对三明治课程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的要求。针对先进飞行器制造技术的特点,将飞行器制造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对多课程协作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构建基于飞行器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多课程协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相关课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反馈评价等进行改进与优化并应用。梳理专业相关教师资源及实验条件,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改革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需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群进行了重构,重新设计了“园林植物栽培学(总论)”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了“园林植物栽培学(总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知识体系,以期为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一流专业课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乔程 《成才之路》2020,(2):70-71
《园冶》造园理念能够对中职园林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园冶》关于植物造景的描述,还原场景,扩展设计,层层递进地学习植物知识、文化、配置,以及如何表达意境、内涵等,为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园艺专业的人才需求,在《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完善了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j积极性的教学改革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浙江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调研了17所高校的数字信号处理类课程,通过对课程知识点、考核方式、课程教材3个方面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浙江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探索教改实践并介绍已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土壤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土壤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德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和课程实践育人功能弱的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课程野外实践环节,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融会贯通;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线...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培养规格、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职技高师学生的教师素质标准;构建起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教育理论有机结合,并体现职技高师特色的教育类课程体系;总结教材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加强教育类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