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2.
巴黎《救国时报》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 ,立足巴黎 ,面向国内广大读者和世界广大侨胞 ,以“不分党派 ,不问信仰 ,团结全民 ,抗日救国”为宗旨 ,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宣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读者誉为“海外权舆”、“抗日先锋”、“革命民众的喉舌”等。其报道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利用中外媒体资讯 ,传播红军长征信息 ;连载长篇通讯 ,系统报道长征 ;出版《长征记》一书 ,反映长征全过程 ;抢译斯诺陕北通讯 ,披露斯诺苏区见闻 ;刊发大量图片 ,展示红军风采  相似文献   

3.
江沂 《中国档案》2006,(10):26-28
《红军长征记》是记载红军长征史实的最早文献之一,是长征亲历者的群体口述史,1942年出版,如今已存世不多。有人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里看到朱德签名赠给埃德加·斯诺的初版本,其实此书陕西省档案馆早有保存。最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探询了此书的编写过程,竟然意外了解到红军长征结束后,开展第一次征集活动的诸多细节,以及长征示人的最早记录。而《长征画集》则是长征过程中黄镇同志亲持画笔留下的记录,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彭鹏  刘冰 《军事记者》2006,(9):22-23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颗“红星”在征途中闪闪发光。它指示前进方向,激励斗争勇气,传播胜利捷报,颂扬英雄壮举;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这就是长征途中坚持出版的红军机关报《红星》报。《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在中央苏区时期发行量曾达117万份,是发行量仅次于《红色中华报》的中央级报刊之一。1933年8月,邓小平开始担任《红星》报主编,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转变,1934年10月10日黄昏,邓小平口袋里装着《红星》报“编辑部”,跟随突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军长征记》一书,于1987年“八·一”建军60周年纪念日前夕,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问世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中顾委委员伍修权、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王子野、河南省出版协会副主席王铸人等同志,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博览群书》杂志上发表了书评,赞扬它是多少年来“千呼百唤”出来的一部最系统、最完整、  相似文献   

6.
费云东  康俊娟 《档案天地》2009,(1):48-51,44
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的由朱德亲笔签名赠送给知名记者埃德加一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初版本,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红军长征记》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是1937年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政治部将其更名为《红军长征记》后作为内部参考资料发行,如今大多数已难觅其踪.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军长征记》这部差点夭折的好书,于我国建军60周年前夕问世以后,很快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供不应求。伍修权同志和出版界的领导同志先后发表了书评。伍修权同志赞扬它是多少年来经过“千呼万唤”终于出来的一部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长征史专著。据不完全的统计,国内外的报刊及电台、电视台共50多家发表了《中国红军长征记》的书讯或书评。《中国红军长征记》受到如此厚爱是令人高兴的!然而,它的面世也是艰难的。  相似文献   

8.
遵义因红军长征而名垂青史.遵义的山山水水因遍布红军足迹而独具灵气,遵义更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西部开发而成就彰显。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红军长征的光辉史迹与遵义人民的精神面貌?2006年,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配合全市系列纪念活动,《遵义日报》沿当年红军长征进入黔北地区的历史足迹,以记史为主线,结合写人、写事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社会变化,推出系列报道,并在日报头版醒目设置“红色遵义·长征接力”专题栏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璇 《军事记者》2006,(8):10-1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在这两个数字不同寻常地重叠的日子,军报于7月18日举行了纪念“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座谈会。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记协、中国作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军内外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在“长征”副刊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作者代表等百余人欢聚一堂,庆贺“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与会者对“长征”副刊长期以来坚持高品位,弘扬主旋律,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并举的办刊方向给予了积极评价,对“长征”副刊以文学形式反映火热的部队生活、讴歌广大官兵献身国防…  相似文献   

10.
刘冰 《新闻三昧》2006,(10):10-11
《红星》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1934年10月,红军踏上长征之路。由于当时处境非常困难,原有中央级报刊《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相继停办。但出于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红星》报随部队行动,成为长征途中坚持出版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唯一报纸。长征路上,《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报道军情消息、作战动态,刊载我党我军宣言文告、战绩战果,特别是在红军一面作战、一面前进的艰险情况下,它紧紧围绕打败敌人这个中心内容,想方设法对红军战士开展多种…  相似文献   

11.
近日,浙江省档案馆、浙江传媒学院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红军寻访记》因主题鲜明、题材新颖、内容生动翔实,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12.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10余万册资料里,有三部最早出版发行的、记述红军长征的珍贵史料.第一部:<红军长征记>(上、下册).第二部:<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部:<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相似文献   

13.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14.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史》《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这一座谈会,宋平以及洪学智、陈锡联、廖汉生、李德生等当年参加长征的老同志以及有关方面人士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两套丛书分别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红军长征史》题写了书名及“英雄的史诗”的题词。刘华清副主席也作了“长征精神万古长存”的题词,并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作序。  相似文献   

15.
黄霞 《出版史料》2006,(2):116-123
1936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在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了一篇名为《随军西行见闻录》的纪实报告。文章的作者署名“廉臣”,他自称是一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被红军俘虏后留用,后跟随红军一起长征。当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廉臣”脱离了红军队伍,辗转回到内地后写成《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作者在文章中以亲历者的身份、用旁观者的口气,讲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很快流传到国内,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5年,当《红旗》杂志公开发表该文时,“廉臣”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这一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英雄壮举,总政干部部老干部局和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在《离退休生活》专版,联合推出了“红军将士口述长征”专栏,着重反映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官兵友爱和尊重少数民族等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7.
何立波 《兰台世界》2016,(10):17-20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陈云撰写了《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简称《提纲》)。1935年8月,陈云赴共产国际汇报。陈云以《提纲》为基础,形成《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向共产国际进行了汇报。《报告》经简化整理后以《英勇的西征》为题,以"施平"的名义,于1936年春在《共产国际》杂志发表。1936年3月,陈云以"廉臣"为名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简称《见闻录》)在巴黎《全民月刊》杂志发表,成为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文献。陈云在莫斯科遗存的三份讲述长征的文献《见闻录》《报告》《提纲》以及整理简化版的《英勇的西征》,成为最早宣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色书籍《我的母亲——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讲述了母亲和她的红军战友们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事迹,读后催人泪下,该书是21世纪又一部红色经典,非常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6,(12):13-13
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说过:老战士不会死去,他们只会慢慢消失。对于创造了长征这样一个世界军事史上奇迹的红军前辈们来说,尽管穿越了70年时空隧道,但是他们铸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军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规模空前。我们时事部根据报社的总体宣传计划,从8月1日开始到10月23日,总共编辑了12个《长征·广角》专版,推出了“我和长征有个约定”、“红色旧址”、“万水千山的诉说”、“寻访老红军”、“外国人写长征”、“邮票上参加过长征的著名人物”、“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长征路上新景观”等近10…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5日,“永恒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创意实践活动”活动之一、第三场报网互动论坛直播“我心中的长征”,在浙江在线演播厅举行。直播过程中,浙江在线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在直播现场不时穿插《长征组歌》、电视剧《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