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鹏 《广西教育》2014,(9):43-43
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猜想是人们的一种重要思维活动,最常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笔者就数学猜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波利亚说:“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被证实。”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指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通过思维的能动作用,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猜测性推断。数学猜想或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猜想,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  相似文献   

3.
歌德巴赫猜想是数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数学猜想是在数学证明前构想数学命题的思维过程:猜想的形成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形象的分解、选择、加工、改造的整合过程。猜想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也可能一下子并不能被证明,但不管怎样。它毕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金慧琦 《辅导员》2010,(4):56-58
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的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大胆的数学猜想也是解决问题的源泉。可见,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猜想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猜想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很多的数学发现也是从猜想开始,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波利亚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诱导学生“从猜想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如何诱导和激发学生的猜想思维的一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维方式与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紧密相关,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和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归纳与猜想,类比与猜想,推广与猜想。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数学实验属于科学实验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它是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四大环节:创设情境、动手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8.
徐健清 《考试周刊》2010,(45):63-64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而应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主。猜想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本文对数学猜想中常用的类比性猜想、归纳性猜想与数学猜想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学中如何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呢?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猜想,猜想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要让"数学猜想"常驻课堂,就必须提供感性材料,激活学生猜想,预留探究时空,引导学生猜想。在猜想中让学生洞察数学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彰显数学猜想的"数理逻辑"。  相似文献   

12.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判定。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因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扼杀学生的猜想思维。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会学生猜想吧!”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甚至可以浮想联翩。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首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其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就数学猜想的教学意义、数学猜想教学的应用以及.数学猜想的教学策略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数学“猜想”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正如弗赖登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数学中运用“猜想”教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要学习的数学结论及解题途径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是激活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猜想因素,恰当处理教学过程,这是十分必要。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活动需要猜想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 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么,它该是“猜想和检验”。牛顿讲:“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教学和研究中同样也需要猜测与想象。许多数学问题,包括著名世界难题的解决,往往是在对数、式或图形的直接观察中获得猜想的,而后再进行逻辑验证。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里亚对数学的本质有如下精辟的论述:“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以最后确定的形式出现的定型的数学,好象是仅含证明的纯论证性的材料,它是欧儿里得式的严谨科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从创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数学发展史中名的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都是名的数学猜想,正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碍后来的学努力探索。这些猜想对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察、统计观察、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猜想,是由非逻辑思维初步判断认为可能成立又未经逻辑证明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的推想。注重数学猜想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精神,也符合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生学会猜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数学猜想入手,通过探析数学猜想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揭示数学猜想的方法论意义,从直观猜想、类比猜想、构造猜想、归纳猜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猜想的运用,阐述了数学猜想在中学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数学问题都是直觉感知得到某种猜想、预感,然后再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进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猜想是成功的先导,没有猜想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呼吁数学教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这对数学教育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一曲“哥德巴赫猜想”,曾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至今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足见猜想的魅力.本文仅就数学学习中的解题猜想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