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理想,是指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旗帜,是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实现理想的口令,也是一所学校的校魂和优良校风形成的基石。“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校长是办学理念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校长的办学理念,一旦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学校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和管理全校师生员工,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要使学校这架庞大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校长的民主治校和协调管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校工作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校长个人的素质,也取决于领导集体的工作成败,还取决于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校长如果调动不起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韩亚成 《上海教育》2006,(7A):58-59
从现实存在的角度来看,学校化网络有两种形式:合法网络和影子网络。合法网络是通过学校行政、权威等正式渠道建立的化网络,在合法网络系统中,强调的是同一、服从和重复,学校成员的化行为往往是共同认可的、显而易见的、普遍遵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校当前的办学质量,能够维持学校系统正常运行,但容易走向僵化,也更难以使学校发展走向创新。影子网络是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的另一种网络。对于合法网络的运行必须有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建构,而影子网络的主体就在师生员工之中。所以,在学校化认同度建设中,应该不断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策略,使学校化能够面对学校发展本身,面对师生员工发展本身。  相似文献   

4.
一是什么影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一个团体或单位是否兴旺发达,一个人一生是否功成业全,与人的极积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只要学校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个学校就会朝气勃勃,蒸蒸日上。反之,学校就会死气沉沉,秩序混乱。是什么影响师生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我以为影响师生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十分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  相似文献   

5.
论校报在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南京林业大学姜芹高等学校的校报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是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耳目喉舌,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师生员工的纽带和桥梁,是沟通校内信息的新闻传播媒介,是学校对外交流的新闻窗...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培养四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的一切财产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学校设施和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为了维护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特通告如下: 一、不经学校允许,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强行进入学校。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破坏、捣乱学校教学秩序,凌辱、殴打师生员工,追逐、调戏女学生、女教工,抢夺师生员工财物,侵犯师生员工人身安全。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损害学校利益。不准侵占学校土地搭盖房屋、畜舍,圈修围  相似文献   

7.
冯波 《天津教育》2007,(8):16-17
一、学校价值观的含义学校价值观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在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所共有的,是关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客观对象的意义的总的观点和看法,是学校全体或大多数师生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级判断。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信念的力量,影响和决定学校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引导和推动整个学校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力量,使师生员工在各种环境条件中能保持坚定的信念、进取的精神、乐观的情绪和顽强的意志,从而形成整个学校的心理优势;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道德的力量,促进师生员工自觉主动地按照某种共同的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并逐步转化为师生员工内在的品质,改变和提高其基本素质。信念自觉、心理自觉和道德自觉构成校园文化中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论坛》2006,(6):F0003-F0004
学校位于成都市东大门、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10亩,现有师生员工3500余人。学校环境优美,桃花掩映,绿树成荫,是一所生态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特殊教育》2006,(4):39-39
龚春燕在《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期上提出要“以学为本,建设学习型学校”。章指出: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营造促进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支持和鼓励师生员工开展学习活动,建构“以学为本”的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创造性,不断创新学习,从而提高个人和学校的学习能力并营造学校学习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使师生员工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设立意见箱,是校长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学校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师生员工信访难的一种好办法。有了意见箱,能及时了解到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需求;有了意见箱,能让广大师生说出平明不愿说不敢说的心里话,有了意见箱,可以对个别中层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也有利于促进学校中层干部的勤政廉政建设。那么究竟怎样发挥意见箱的作用,请看来自一线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全体师生员工均有指导意义的诫勉词句,是全体师生员工都应遵循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校本法则。它对内引领学校建设发展的方向,对外影响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凝聚力是指师生员工对学校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的程度,反映了学校对师生员工的吸引程度。凝聚力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向心力、亲和力就强,就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融为一体,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凝聚力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要求。学校行政要从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培养四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的一切财产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学校设施和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为了维护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特通告如下: 一、不经学校允许,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强行进入学校。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破坏、捣乱学校教学秩序,凌辱、殴打师生员工,追逐、调戏女学生、女教工,抢夺师生员工财物,侵犯师生员工人身安全。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损害学校利益。不准侵占学校土地搭盖房屋、畜舍,圈修围墙,挖掘水沟,开辟园圃。不准侵占和破坏学校校舍、教学设备、树木和环境卫生。不准堵塞学校道路,妨碍学校交通,污染学校水源,随便卡断学校电路。如有土地财物纠纷,由有  相似文献   

16.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依法制订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学校的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有力措拖和手段,它作为师生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师生员工每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师生员工共同权益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全体成员构建和认同的,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学习、群体活动等各个领域共同形成并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显。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下发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通知 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肩负的重大责任  本刊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4月17日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教育部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及高等学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对师生员工安全教育的工作力度,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掀起教…  相似文献   

19.
管理工作作为一门艺术是在管理原则指导下,针对管理的目标、要求和对象的不同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巧、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工作目的。管理是要同人发生关系的,学校的管理实际是师生之间进行互相交往互相监督的管理,这就要运用民主管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学校民主管理要充分依靠师生员工。教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我们要充分依靠师生员工办学。学校领导对学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交给职工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能部门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一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体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员工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是实现办学目标十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