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道德可以分为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的道德。所谓社会的道德,主要是指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所共有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社会理想和社会风尚,包括社会建制的价值原则等。所谓个体道德,是指个人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完善所选择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行动以及所建构的道德品质。个体道德是由道德理解、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个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一个社会的成员作为公民必须是通过培养的,社会成员并…  相似文献   

2.
道德社会场是指影响道德场各因子间信息,能量,物质传递与交换并制约道德场主体道德行为的诸社会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场。道德社会场是道德场的宏观层次,直接决定着道德场的性质,方向,对道德场的发展影响重大,道德社会场从基层次上看,由道德社会系统场,道德社区场和道德群体场构成,它具有信息功能,调控功能,导向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道德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定人们生活的道德方向以及人格的发展水平,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道德多样化的社会,如何实现合理的道德选择,明确相应的道德责任,推动社会与个人趋向完善,已成为当代道德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即个体不愿将社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所实际遵循的道德规范与传统整体道德相去甚远,社会道德越来越外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漂浮于现实层面的无根的浮萍。要化解这种紧张关系,就必须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成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个体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内化,它不是被动吸纳既定的社会的道德规范,而是能动地选择、建构个体道德系统,充分体现了个体道德建构的主体性;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终生努力的事业;它不是既成不变,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人们经济关系或利益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必须建立全方位的道德调节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要想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必须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必须加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必须保证发挥个人才能作用的积极性;必须要求个人顾全大局和具有奉献精神,增加集体主义的包容性。必须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建立社会,系统化的道德协调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道德监督机制。总之,确立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是建立市场经济,社会道德调节机制的宏观基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则是它的微观基础,而加强道德咨询,完善社会道德监督,则是其得以运转的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会计道德决不仅仅是会计道德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它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会计道德的社会环境是影响会计道德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变量。我们可通过社会环境建设来改变或影响其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以及对物质收益与精神收益的偏好,使得会计道德主体选择道德行为。我国当前会计道德建设主要应从社会环境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机制、规范政府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适应会计道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的社会道德生活,无论是鼓噪道德正在复苏,还是惊呼道德已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无不表明我们的社会道德已陷入异常的困境,集中表现为道德个体的孤独与道德权威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构成:道德规范是形式,道德价值是内容。道德价值亦即所谓行为应该如何,它是行为事实如何对于道德目的(亦即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社会的道德需要、社会的道德要求)的效用,因而又由道德目的与行为事实两因素构成:行为事实是道德价值实体;道德目的是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9.
卢梭试图通过新的社会创制建立道德理想国,期望用道德拯救被社会败坏了人性,卢梭的公意至上的共同体是一个道德理想的承载体,它是社会道德的唯一的合法的制定和执行,他把个人人性的道德塑看作是公间社会的道德权威所带来的人性升华与进步的唯一 方式。卢梭的教育理想与他的道德理想是一致的。道德理想国必然预设人性的完美与至善,自然教育则必须构筑阻断一切已经腐烂的社会影响的墙,承担起塑自然人性的道德使命,为社会塑造出纯洁一致的道德来,自然教育因而是道德与人性的监护,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包含着控制和干预人性的教育暴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景 《天中学刊》2002,17(1):15-17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功能。道德观念是引导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道德活动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发生影响功能的具体实施途径。从理论上讲明这一点,对于走出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决定论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体现以德治国的要求,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法制建设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是卓有成就的学和散家。他力主“崇真实、尚个性、贵简单”的散观;他的散或嘲讽针砭,或宽厚温和,或恋故土,恋亲朋,恋雅舍,均是他中西合璧式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他学养丰瞻的艺术再现;他旁征博引,收纵自如,幽默轻松,闲适雅致,具有丰厚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处于草创时期的简朝亮研究,其生平事迹在以下两方面存在不少必须明辨分析的地方:一是生年和出生地、竹林苦读与"竹居先生"、前往澳门和香港、数度开馆授徒等,二是与周祝龄、陈庆笙、梁鼎芬、樊恭煦、赵尔巽等人的交往。考辨其生平事迹,有利于将简朝亮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林纾的爱国思想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而翻译爱国思想研究也较为丰富。学者们考察林纾译著的序跋,提炼出林纾的爱国思想,这方面工作做得较为充分。也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林纾译著本身反映的翻译意识形态,包括爱国意识形态。但到目前为止,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基本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问渠哪得清如许?──论包拯清廉的品性和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素以清廉而声名久传。清廉,确实是其品行的一大特征,在言论、行为,以及他人的评论方面,都有系统完整的表现。他之所以能够一生清廉,始终不渝,主要来源于其很有特色的思想、品性和修养,也即他的民本忠孝、修身律己、接受批评监督等。而这种基于个人品性修身的清廉,又存在无法克服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书家个人风格是其内在品格修养和书学思想的体现。傅山是中国书法史上独具魅力的草书大家,其重自然、崇自由,尊个性、斥奴性,爱民众、反专制,近古雅、避恶俗,重直率、轻安排的思想内涵和美学追求,是其草书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书学思想的核心,是对字中之"天"的独创性认识,也是其一生积学磨练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7.
寇准不但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而且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其表现在诗歌中的浓重的故土情结,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故土情结的成因,既和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也和作者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及由之而来的"宦"与"隐"的内心矛盾、学习晚唐诗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大凡伟大的悲剧之所以能成立,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对于海子而言,他短暂的生涯中,实际走的是一条“不归”的诗学道路,即从对神圣乡土的怀吻到逃离现实的逼仄,从原始赤贫的生命冲腾而起直面内在生存的爆裂。在这条不归路上不断地闪现着弥散于大地的美学风景:乡村神圣、逃亡冲动、原始主义和内在爆裂。这些风景就是潜隐在海子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王翰以《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著称,在盛唐恢弘的宏观时势之下,造就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传奇。然其事迹诗文流传极少,遂致鲜有关注与研究。文章从史料记载及其现存的十余首诗作文本出发,循端理绪,就其生平性格、艺术特质进行了探讨,并从其独特的人格特性研究入手,考论其诗歌用韵的特点,解读其骨气标举的诗歌创作风力。  相似文献   

20.
在追求艺术升华的过程中,贝克特念念不忘。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他的现世与理性精神成就了其戏剧人物的辉煌。尽管贝克特的剧中人物常常处于消失与溶解的边缘,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力却更加强烈。贝克特独特的叙述策略使其人物具有了一种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