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正>2016年,洛阳师范学院联合当地教育局,积极探索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地方乡村教师的有效补充机制,即实行定向公费培养和全科培养,建立了地方政府、大学和小学合作"三位一体"培养教师的"洛阳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乡村小学对"综合型""全能型"的教师要求,有助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是破  相似文献   

2.
培养适应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的优秀小学全科教师,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工作重点,坚持实践导向是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对目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在实践层面存在问题的研究,可以给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就实践导向的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的培养模式就是以面向农村、扎根本土、实践取向的全科教师培养为价值追求,做实践"加法",以师技、师能、师艺并重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具有"看家"专业本领的"全能型"教师,全面实施的小学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培养模式是基于满足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意志"、为解决理念困惑和实践无奈而提出的,其实施策略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4"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实践+5"学习方式、完善"实践+资源"配套设施、组建"教师指导组"式"高基"共同体引领团队、设置"四位一体"的组织运行与保障机制、建立以"实践"为中心的职前教师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师范院校逐步开展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尝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培养模式。依据师范生需要掌握的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学科数量要求,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1+1”模式、“2+1”模式、文理方向模式、“2+1+1”模式、全科目模式。通过对五种模式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对此还需进一步思考四个问题:为谁培养全科教师,培养谁成为全科教师,谁在培养全科教师,以及小学是否一定需要全科教师。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农村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主要体现综合培养的价值取向,其基本特质包括农村情感的深厚性、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能力素质的综合性三个方面。本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标准应包括人才素质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知识标准。根据这三个标准,可以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农村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主要体现综合培养的价值取向,其基本特质包括农村情感的深厚性、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能力素质的综合性三个方面。本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标准应包括人才素质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知识标准。根据这三个标准,可以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促进我国教师队伍优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是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经过长期的探究和试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包括小学全科教师基本内涵的合理界定、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机制的主体构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思路的顶层设计、小学全科教师主体地位的日益凸显等.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意蕴尚未达成共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机制平台缺少统整、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方案尚未形成系统、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基本制度设计缺位等.为此,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理念内涵、创新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协同机制、统整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整体方案、健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推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8.
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作为教育部的一项政策实践,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生报考动机存在功利化趋向,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较低,对农村教育情感缺失,职业能力不足,与全科教师还有很大差距等。因此,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应按照"本科定位、全科定性、农村定向"的培养方向,结合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从政策宣传、工作环境、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养成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提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全科教师是指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学科融合能力,能够对小学两门以上学科进行综合教学的教师。全科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更广的全景性以及更强的实践性这3个特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底线救急"与"高位要求"的双重期待;另一方面是为了顺应世界未来的潮流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变革小学师资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加大政策的支持与激励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学全科教师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在我国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目前普遍的观点是着重在学科上体现"全覆盖",那么在综合素质上要体现"全",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本文就是从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小学全科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承办"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特点,优化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策略,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准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缺乏学生学情数据驱动教学的问题,故探索一种教师与计算机合理协同的工作模式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人机协同"理念,以某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构建小学英语写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人机协同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型,最后开展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此模型能够精准定位写作的薄弱点,为教师开展精准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补救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促进了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混合式培训是对传统教师培训反思构建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采用了网上培训和线下研修相结合的形式,拓展了教师学习的空间,能够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惑。通过对传统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不足的研究,指出中小学教师混合式研修的优势与发展方向,以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葛学彬 《高教论坛》2012,(7):109-112
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构建"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涵盖学校管理部门、导师、企业(社会)三个方位,分别对应调控子体系、监控子体系、落实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分工明确、协同工作,主要从教学改革、"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基地三大模块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职职业道德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重理论而实践缺位等现象,这主要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文章从联系实际开展职业道德教学、联系热点开展职业道德教学、结合实训开展职业道德教学三方面,对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每年有大量初任教师进入教师行业,帮助这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并热爱教师工作,这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为此,很多中学都采用为初任教师指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的方法来引导其上路,但在“师徒结对”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笔者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等三个不同的层面为提高“师徒结对”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中国 ,融合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是随班就读。本文使用开放式问卷 ,录音采访了大连市 1 1所普通小学的 2 3位班主任教师。研究的结果表明 :(一 )大连市的普小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基本上持接受态度 ,集中有近一半多的教师认为要视学生的残疾种类合程度来确定特殊儿童是否随班就读。(二 )在多数普小教师看来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往势必交顺利的 ,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合经常出现在课外活动、集体活动、游戏的场合 ,而在课堂学习的情况下较难产生。 (三 )从社会融合的可利用资源中 ,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协作的桥梁并未建立起来。 (四 )普小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建议是希望得到特殊教育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全科型教师是小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基本职责。百色学院在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中,根据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特点,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出“全程·融合·协同”的“双元制”基本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民族教师汉语培训工程”是我国发展民族教育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必须从培训学员的实际出发,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汉语培训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阐述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