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重叠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在时体研究方面颇有争议.本文主要介绍了动词重叠的方式和由来,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动词重叠的时体特点.  相似文献   

2.
动词"类重叠"是"动词+同形借用量词"短语,是由"动词+一+同形借用量词"短语省略成的。以往学术界将动词"类重叠"与动词重叠相混淆,因而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归纳动词"类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不能合理地解释动词"类重叠"形成的机制,因而需要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动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总结近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情况,分别从动词重叠的类型、制约因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而且也是语法研究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标志体意义的一种特定的形式。近二十年来,以动词重叠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很多。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动词可以重叠,什么情况下又是不可以重叠使用的呢?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动词重叠范围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重叠频率高的动词为切入点,分析认为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是可控性。可控性从语义上分解为两个方面:动作主体可以控制动作行为量的变化;动作主体有意识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表层语法意义是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可控性———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VV看"作为一个整体,深入探讨"VV看"的语法意义,同时涉及动词重叠和"看"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柳 《语文知识》2011,(1):84-85
重叠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动词重叠研究中,讨论最多、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本文以AB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为研究对象,依据情状分析和"意象"图示,同时结合结构和语义分析,探讨其状态义。  相似文献   

10.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 ,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 ,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动词重叠与句类的语用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讨论动词重叠,多从静态的角度,关注哪些动词可以重叠以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这里尝试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句类对动词重叠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4.
“重叠”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这一现象。流行歌曲中也存在着名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重叠现象,且具有一定的特点,但目前对此进行研究的却很少。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统计的方法,从重叠的形式、句法功能、特点以及作用方面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叙实动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基于语料分析和对比,对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本研究在构式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汉英叙实构式,并以汉英叙实动词“知道(know)”为例对汉英叙实构式框盒图进行构建与分析,尝试从理论层面加深对汉英叙实动词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的刻画。  相似文献   

16.
西宁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客词和量词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重叠,重叠后各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动词的重叠.西宁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和普通话基本相同,但重叠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体”和“式”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 ,在 6 0余万字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探讨了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功能。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应同动词本身的词汇义及具体语境中与动词重叠形式相关的连带成分表现出来的意义严格区分开来。语法分析不同于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不能代替语法分析 ,这一原则在分析动词重叠语法意义时同样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