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4年8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出版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刊物的改革方向是转制改制,规范上市.这就把出版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明确提上了议事日程.<北京青年报>、<中国证券报>、天津<今晚报>被指定为试点单位,现在已在堂而皇之地运作.北青传媒已在香港上市.这批试点单位完成试点之后会怎么样,必然会有一场大动作.2004年12月,在海南省博鳌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亦表态将不再批建事业性广电集团,要求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要继续保留事业性质,就一定要把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新的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由此可见,传媒产业大发展的政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认真研究一下传媒产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元月1日<北京青年报>改版到现在已有半年,由"浓眉大眼"到"眉清目秀",面目焕然一新的<北京青年报>让读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新浪网的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对话当下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处长陈丽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丹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4.
笔者去年前往京城考察学习北京报业的绩效管理,最后决定选取<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精品购物指南>和<财经>双周刊,并谓之"京城传媒四少".  相似文献   

5.
朱鸿军 《传媒》2010,(10):33-37
成都传媒集团2006年11月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设若从考核传媒企业绩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指标来看,成都传媒集团是成功的.从社会效益来看,三年多来,集团不仅打造了一些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如成都传媒集团获"2008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奖",2007年<成都商报>品牌价值高达19.34亿元,位列中西部上榜品牌第一,等等,而且也创作和生产了大批优秀作品,如在全国反响很好的影视剧<赤壁>、<女人泪>、<死水微澜>、<张居正>,等等.  相似文献   

6.
《新闻三昧》2008,(1):31-31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这时,距离它接受国泰君安的上市辅导已经过去了整整40个月.2001年5月28日,注册资金1.01亿元的北青传媒成立,相继被注入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发行和印刷、纸张等业务.尽管随后的IPO进程一度陷入停顿,北京青年报依然最终成为内地传媒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  相似文献   

7.
作为共青团北京市委的机关报,北京青年报是我国第一批下海从事市场化经营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家赴香港H股上市融资的新闻媒体.作为新闻界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在中央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报社于2002年12月24日,在香港股市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2亿元港币,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是南非的MIH传媒集团,开启了我国传媒融资的新渠道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9.
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准备 报纸的选择.<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这三家报纸不仅是所在城市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杰出代表,而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此外,2007年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显示:<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入围前20强,分别列第一、第六和第七位,并且都是其所在城市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黄鑫 《编辑之友》2010,(12):39-40,44
<中国新闻周刊>创办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旨在构建中同权威时政传媒,与进步中国同步.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的白热化鏖战,<中国新闻周刊>也日渐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现代传播>编辑部、央视<人口>栏目承办的"人口·家庭·健康与电视传媒论坛——纪念央视<人口>栏目创办20周年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 "电视传媒在人口与家庭发展中的作用".国家人口计生委王培安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副校长、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张汉湘主任、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管理处霍振恒处长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上市创业板,至今已过去一年. 作为首个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民营电影企业,这一年华谊总资产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与中影集团、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唐山大地震>票房收入6.6亿元,创下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上映,这是公司涉足电影业12年来第一部100%自己全资投拍的电影.  相似文献   

13.
[前面的话]孙伟,高级编辑,北京青年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社党委委员。1983年加盟北青报,历任记者、新闻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2004年9月出任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青传媒”)总裁。曾获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多个奖项,并连续四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由北京青年报控股的“北青传媒”2004年12月22日在香港成功上市,被称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个崭新的探索和尝试;上市之后,“北青传媒”又准备进军电视领域,打造跨媒体平台,积极探索平面媒体立体化之路,受到业内同行和业外专家的广泛关注。本次访谈就是围绕上述两个主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辰目 《传媒》2010,(12)
11月21日上午,在初冬的呼啸寒风中,笔者和<传媒>杂志社的两位负责同志,与首都新闻界、文化界的上千位人士一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向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院长范敬宜同志挥泪告别.范老是有恩于研究所和<传媒>杂志社的.这几年,岁末年初所里和<传媒>杂志社为业界主办"中国传媒创新年会",邵老(邵华泽)和范老总要到会上为我们坐阵、鼓劲.范老有几次其实是"带病作业".记得<传媒>的一些重要文稿,也得到过范老的支持与指点.再往早里说,那还是笔者当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工作的时候,因为评比党报编校质量的缘故,也因为若干新闻研讨会的缘故,受报社负责同志委托,多次请过范老参加我们的会议.  相似文献   

15.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还原历史     
1997年的确有些特别,就连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也比往年多了一层历史烟云.在文化圈里口碑颇佳的几家传媒: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华读书报>、<读书>、<随笔>、<书与人>、<新华文摘>等,都在争相说道两件半古不古的"古董"--半个世纪前留下的两本日记.  相似文献   

17.
4月7日,<北京青年报>"饮食主义"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食物真的相克吗?"的报道.这是<北京青年报>与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质疑食物相克"专家研讨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在路上——“京华”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东  喻乐 《传媒》2004,(5):8-19
对于北京报业乃至整个中国报业而言,<京华时报>从草创到成长,具有某种符号意义.从没落的机关报到都市主流报纸的成功转型,引入国有商业资本,延揽职业报人、建立有限责任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用吴海民社长的话说,"我们在路上,一直在寻找".也正是这种"寻找",诞生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新突破.这份于2001年5月28日横空出世的都市报,在北京市场一战成名,一年半便在广告经营额上创下3亿元的骄人战绩,昂首挺进全国报刊广告十六强,三年下来发行量稳居北京早报市场第一……坊间盛传<京华时报>迫使<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放弃零售全力争夺订阅市场,迫使京报集团试图借助晚报之力再办一张晨报,迫使<新京报>避免与<京华时报>正面冲突,迂回发起向<北京青年报>的攻势.我们可以质疑种种说法的准确性,但我们不能否认<京华时报>的令人生畏的力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京城报业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9.
聚焦"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官场来说,四月是个残酷的季节.2004年5月2日的<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形容它所指称的"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20.
<正>——以4家传媒上市公司为例"剥离上市"与"整体上市"是当前我国传媒公司上市的两种模式。本文以出版传媒、新华传媒、粤传媒和博瑞传播为样本,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绩效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致力于揭示在这两种模式下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绩效的差异。问题的提出自1994年"东方明珠"上市之后,我国传媒公司上市热潮一路高涨。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传媒板块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7家。尽管绝大多数传媒公司的上市路径选择了"借壳上市",以自有资本直接上市的公司并不多,但传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