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新大纲对作文教学进行了调整修订,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和对新大纲的学习体会,就“四个结合”谈谈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指导,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密切作文与生活的结合,让习作内容漂远流长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言之有物”,这“物”从何而来呢?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实践证明作文必须从生活入手,那么在采撷作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加强指导呢? 1.丰富学生生活,充实习作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留心观察。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类活动都是作文  相似文献   

2.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平时习作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丰富学生生活、指导观察方法上,充分开拓学生的习作源泉。只要教师指导得法,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绿色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这里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情趣开放,让学生焕发习作的欲望。“绿色作…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如何在作文这个学习和创造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优化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优化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突破,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一、沟通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启迪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在写法上指导多,内容上指导少,因此,“空洞无物”、“表达平淡”成了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通病。叶圣…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作文教学命题单一,体裁单一,批改形式单一,评价单一,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习作教学进行改革,倡导多元习作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令学生苦恼的恐怕就是写作了,许多学生一提起习作就会焦虑,提笔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学生写出的习作往往是东拉西扯,硬生生地凑出来一篇满足字数的作文,选材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模式其实已经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生活作文。顾名思义,是将习作教学生活化,学生的选材、内容以及思想情感也要源于生活。课标中这样表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  相似文献   

8.
一、图画书作文教学的价值 1.让学生在丰富的画面中,直面习作的内容 图画书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活的画面,将学生的种种生活情状定格于图画中,并辅之于简练的语言旁白,引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遐想,从而成为学生爱读乐写的习作“平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若是引导学生站在图画书这个平台上,让学生在丰富的画面中,直面习作的内容,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难,激发起他们习作的兴趣。这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意义似乎更大,  相似文献   

9.
“生活习作”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生活与习作紧密结合,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写生活的作文,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绿色评价”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小学生心理特点,用清新、亲切、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习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作文。一、课题的提出1.当前,学生习作中虚假作文现象比较严重,缺少生活气息。因此,我们力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习作教学,以激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赋习作教学以生活的气息。2.《语文…  相似文献   

10.
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浅谈作文如何选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平时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此“积累习作素材”,表达个人“独特感受”,写出内容“新奇”、“有趣”、“具体”、“印象深刻”、“感情真实”的习作。但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学工作者会发现学生的习作常常达不到课标要求。这与我们部分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了解学生生活有关。教师备课,注重备教材,轻视备学生.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习作作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途径,展现的应该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视写作为苦事,作文内容则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凸现自我。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拓展思路,让他们乐于写作呢?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一看,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一、从内容入手,诱发写作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变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在习作教学中,叙事是记叙文当中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害怕的学习内容之一。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厌烦或恐惧心理,让习作“走下神坛”,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是当前习作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从叙述角度上讲,都是思维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输出,更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的描述及感受。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联结学生和习作之间最大的能量场。习作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叙事作文教学这一活动置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习作知识及能力有更清晰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新课程标准》)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常常会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真情习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我在习作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诱导学生进行真情习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理论网页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学生习作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中心思想已被框定,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素材。这种“立意本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套奉命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本领,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和儿童的情趣。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而是教师…  相似文献   

17.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能不令人深思。开放型作文教学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新天地,引来鲜活的内容。拓宽习作视野、升华习作情感、丰富习作内容、孕育习作灵感,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倾听、去实践、去思考、去感受,不断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害怕甚至厌恶作文,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源头——占有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生活自然难以下笔。大纲指出:“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现实。”叶老也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呢?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 ,“把内容写具体”是一项基本要求 ,而大部分学生习作中最困难的就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特别三年级学生。因此 ,在作文指导课中启发学生怎样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几点有效的尝试。一、“看一看”再写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不大关心 ,熟视无睹 ,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第一单元的作文教学中 ,我就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悄悄话》 ,先从图的名字或人物的表情等几方面来观察 ,然后再把观察…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改为“习作”,中年级习作强调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可写见闻,也可写想象;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能根据需要写应用文.这些要求的调整突出了习作的内容,淡化了习作的形式.新课还强调学生习作的“记实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开掘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愿写乐写,通过习作抒发对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