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释"禅"     
首先分析了“禅”字的构成部件“单”的形体义以及“单”在卜辞里的用法。“单”的甲骨文形体义为树干状,作为树干的“单”可以用于燎祭活动,即焚烧树干去祭祀天神或祖先。卜辞里所谓四单的“单”,其功能就是将树干用于祭祀,而置树干之地自然就是祭祀的场所。“禅”当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用树干祭祀,《说文》解释“禅”为“从示,单声”的形声字,不确,为缺乏历史演变的分析手段所致。  相似文献   

2.
《诗经》祭祀诗与周代贵族政治思想雒三桂一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远古时期人类的祭祀对象、时刻和目的有各种各样,祭祀占据着远古人类大部分的精神生活。进入阶...  相似文献   

3.
王珊 《文教资料》2010,(10):7-9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超自然能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周代的祭祀制度打破了殷商一元神的崇拜,代之以先祖与天地既分立又配合的观念。而连接祖与天的中介便是“德”。周人理性思想的发展使其诸如祭祀这样的宗教活动更多地成为团结凝聚宗族的纽带,《诗经》对周人思想的这种变化作了多方面记录。  相似文献   

4.
诗歌起源新探刘为钦诗歌起源,历来众说纷坛:诸如诗起源于人类善于模仿的天性、起源于巫术、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劳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新的探讨。一、“啊”、“哦”之类是最原始的诗要探讨诗的起源,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最原始的诗。在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相似文献   

5.
"礼"的起源与原始祭祀活动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程序与礼仪演变为一种规则与规范,以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于是就产生了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的"礼"。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礼"起源于对神、对天的祭祀;其敬畏神灵、崇奉天帝的意义与"人神"之间、"人人"之间相互尊重、尊敬的精神,遵守公序良俗等等内容是通过祭祀礼仪得以传达的,所以,祭祀礼仪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礼乐教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运用献资料法,对有关“龙化”资料进行分析,论述舞龙的演变、定型及现代舞龙的发展状况,认为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求雨祭祀活动。为关注舞龙和弘扬传统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达斡尔族民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以其神职人员被称为“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思想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信仰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8.
吕梁是一个民间艺术非常丰富的地区,伞头秧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把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民歌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黄土高原上独特的艺术门类。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农村祭祀时的歌舞演出活动,它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表演形式分为“过街场子”和“小场子”两种,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编唱,唱词要求既快又准。  相似文献   

9.
祭祀词是原始宗教仪式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对《彝族撒尼“祭祀词”译疏》一书中集录的祭祀词进行分析,梳理出一些程式化内容,以展现祭祀词在建构、传承、流布中固有的程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傩,起源于原始宗教,是中国远古时代人们为驱逐疫鬼所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源于先民对客观世界的无知、抗争及对生命本体的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于是在先民对自然、对灵魂、对生殖、对鬼神的崇拜、信仰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傩".傩,就是衍化出来的一种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1.
前老子时期“道”语词的发展及哲学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其具体包括:(1)“道”包括道路、引导在内的原始含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2)方法义;(3)社会法则义;(4)道德义;(5)自然法则义;(6)更为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义;(7)由原始而发展的言说义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子之前或同时,关于道的语词内涵发展所已到达的进度,了解老子“道”的哲学的概念准备,了解前人为老子哲学所奠定的观念甚至是思想基础,并了解前老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内在连接。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老子的道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是前老子时代关于道的丰富理解或认识构成了老子“道”的哲学的坚实概念与思想基础。老子所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向着抽象与系统高度的辉煌一跃。  相似文献   

12.
“高禖”祭祀是一种祈孕子嗣的祭祀形式。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祭祀“高”的神话传说。“高”祭祀在周代正式成为国家祭祀的一部分,祭祀的目的、仪式、膜拜对象等方面更为成熟。这种祭祀活动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传统的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即“重生”“重男”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壮族歌圩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壮族歌圩起源于壮族先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即“乐神”);另一种认为,壮族歌圩起源于壮族先民的“择偶”生活。本文笔者否定后一种看法,并对前一种看法的科学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傩戏 傩文化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5.
原始体育起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始体育起源一直是体育史学研究的重点,本着重分析研究生存需要、安全军事需要、教育活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原始娱乐活动、原始养生医疗活动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类艺术遗迹分析入手,探讨原始人艺术活动背后的动因,阐述原始宗教在艺术起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提出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7.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18.
佤族节庆文化根植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区—阿佤山区,是佤山文化的代表,现今依然固定持久地保持着“原生文化样态”的特征。佤族节庆文化活动与原始宗教观念、神灵祭祀融为一体,表现出泛灵化寓意的奇特性,叉表现出奇异的地域民情风俗,浸透着原始古朴的豪放和率真。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绝非漫无边际的空谈。“道”字初义指婴儿分娩的过程,“导引”是其在使用过程中较为原始的涵义,含有“接生”的意思。《老子》是考证“道”字初义的重要文献依据。探求“道”字初义有助于对老子思想的研究,但文字初义并不完全等同老子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0.
殷商时代,先民生产力水平低下,灾祸的降临严重影响生活,殷商先民为防灾避祸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占卜活动。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录着先民对各类灾祸的畏惧和重视。本文意在全面梳理甲骨卜辞“灾祸”义词语的使用特点和组类差别,找出其中的异同和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