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2,(8):32+37+41-42,61,63,74,81,86,87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相似文献   

2.
高晴 《现代语文》2011,(11):160-16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把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法概括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的深刻道理。在我们日常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更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做人,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由此可见,做人、做事、做学问,此三者中,做人是最低保障,也是最高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历史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情景和课后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常啸 《教师》2013,(19):1-1
被宋庆龄先生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教育生活化",指出学校教师应该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致力培育真善美的活人。他大声疾呼":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1930年,陶行知应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之邀到南开演讲。当时,南开大学附设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几乎不及格。陶行知一见到张伯苓便向他道喜,说"我贺你会考成绩不好",并赋诗一首相赠: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一语道破教与学的真谛。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近年来,中学教学改革深入进行,一个可喜的明显特征是:教学理论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但切不可由此而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否则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1.
李素芳 《教师》2011,(36):14-14
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书,当以育人为重。我们老师每天最关心就是怎样把学生的成绩教上去,至于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认识不足,引导得不够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我们做得也不够到位。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做为一名美术专业教师,在多年的美术高考集训教学中,对育人,尤其是育心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专业老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绘画技能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育人,尤其是育心。有一年高三集训,在学生中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初中时,一次考试中,我抬起头,远远地望向监考老师,突然萌发出了想做一名教师的想法,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考试了。10年后,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才明白,监考只是教师诸多事务中的小小一环。今年,是我工作的第9年。8年的工作生涯让我逐渐领悟陶行知先生的那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而教人做人的根本,便是与学生一起,不断追求,做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曲月 《辽宁教育》2022,(2):91-9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如何做人。"教师教学生,首先应该心中有学生,要爱学生。作为班主任老师,更要做到目中有"学生""以班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管理都要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詹嘉 《生活教育》2009,(3):20-21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该专教书,应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只顾读书,应学为人之道。”他还指出:“政治之良否,视乎社会之风俗.风俗之厚薄,视乎人民之道德,败德之人,不得志害其身,得志害天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正如新编“三字经”里面写道:教之道,德为先。  相似文献   

16.
正"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孩子先要教学做人。针对班上学生最近出现的做事马虎、不负责任,不知道感恩的现象,我在班上开展了一项"护蛋活动"。本次活动的规则是:每人带一个鸡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个性。作为语文这门人文色彩最浓重的学科的教师,我们担起"育人"的重任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古人亦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烁着理性思索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材料。可以说语文课堂是人文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审美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巧寓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朱春洁 《考试周刊》2013,(95):167-167
<正>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发展到现如今的教学育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教学重心逐渐向德育过渡,即从原本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成绩的提高逐渐过渡到注重学生品性德行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品德兼修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重说﹃建筑人格长城﹄陶立志“建筑人格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42年向育才学校师生提出的道德修养倡议。他以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设疑,建议全体师生每天要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这根本一环,即使你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