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请文章的“情”。然而后者常常被一些教师忽略。目前,一些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强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以其五彩缤纷,各具一格的个性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曾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又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更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的“情”,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天职“文章并非无情物”。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论是文学作品,也不论是议论文、说明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语文课要进行情感教育,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 ,语文教学有一种现象很为突出 ,即“重文轻情”。在人们的意识里 ,教师只要教授好知识 ,便是“大功告成”的事 ,而事实上 ,语文教学的成功还在于感情的调控与运用。列宁指出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者同教育对象双方感情的“鱼水关系”无疑会增强语文的魅力。那么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 ,如何重视学生的感情、活跃学生的感情呢?一、课前“连”情 ,调动情绪我们熟知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教师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中积极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同时也应知道 ,教师与学生课前的情绪与情感准备 ,…  相似文献   

6.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情感教育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文章中宣泄奔腾的感情激流,无视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无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即便那些文学色彩较淡的文章,也都有着作者的情感所系之处。缺少了情感,就会使这些文章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感教育也是由教学对…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学是——“情智语文”。有人问我:情智语文是什么呢? 我说: ——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也就没有了语文,没有了语文教学。文章是个有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无不抒发了美好的感情,体现了真、善、美。阅读这样的作品,就会愉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收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真、善、美情感渗透,使听、说、读、写在美的旋律中达到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和谐统一,使学生产生情感激动,精神愉悦,从而领悟到社会和人生的某些真理,并转化为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力量。   一、读出情感   有人把范读,称之为“美读”,这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9.
徐剑青 《湖南教育》2004,(12):30-30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而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诗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更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 一、要“通理明情”。通理,即通教材之“理”;明情,即明诗人之“情”。只有“通理明情”,才能以诗歌中的“情”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感情之弦。教师在刻苦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做到“通理明情”的。 诗词当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诗情画意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情弦,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一、巧设悬念,拨动情感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含的真挚感情、打击学生的心弦,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美学很重视“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美育的特殊内容,也是“情”。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把美育叫作“情育”。他们都从一个重要方面突出了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即“以美动情,以情育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就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以文中内在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受到情和理的潜移默化。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做法是: 一、激发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写作的全部目的都在于表达思想,寄托感情。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只有通过读者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时才能实现。语文教师不仅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之尽快地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尽快地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课文中所饱含的情感,教师讲不出,学生听不来。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去感染、去熏陶;要靠自己去体验、感悟。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情感人格是学生人格在情感活动中的体现。情感人格的形成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后天实践的结果。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情感人格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促进学生情感人格健康发展方面,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没有真情,就无法真正读懂任何一篇作品;没有动情,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一个“情”字,离不开一个“情”字。循着这样的思路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语文学习与情感人格的完善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传递情感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仅要受逻辑推理的制约,而且还要受情感的驱动。所以,完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认知、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不用说,学生们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这些感情所浸润、所陶冶。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显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不“通情”难以“达理”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读懂文章就只是弄清文中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吴祖兴材料与…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说就是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就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文中有生活的愉悦 ,有人生的哲理 ,也有悲歌慷慨壮志 ,这一切都是作者感情的抒发。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的感情 ,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掘而达到增加启迪智慧的目的。因此说 ,情感教育应当是掌握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媒介。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 ,也应从情感教育出发。“文以载道”就是说“文”是“道”的载体。“文”中的“道”虽最终可归结到思想方面 ,但其中介体仍是情感。情感的长期积累和升华便形成思想。抛开中介体而直接由…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切忌抽象空洞地进行政治说教,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感结合起来,突出情景熏陶、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当中把握好课文当中奔腾的感情激流,让学生领悟文章中不断跳跃着的感情脉搏非常重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自然真切地将情感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巧用多媒体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正课、结束及拓展延伸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真实自然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当中把握好课文当中奔腾的感情激流,让学生领悟文章中不断跳跃着的感情脉搏非常重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自然真切地将情感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巧用多媒体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正课、结束及拓展延伸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真实自然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