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学生在高考物理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是因为物理题设条件具有许多方面的隐含性。如何教会学生挖掘隐含条件,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条件去解决问题,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从高考实际问题出发.探析条件隐含的奥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以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为条件,求参数范围问题”,这种问题大部分可以利用一种通法解决,即“分离参数法”.下面就此通法的有关原理,给出说明并列举几道典型的例题.  相似文献   

3.
1999年,对于全国普通高考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在高考试卷中体现出来了.随着近年来对高考改革的呼声逐渐升高,教育部从1998年起就对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对高考的形式和内容作出了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种大的改革背景下,全国高考物理在遵循“保持稳定,坚持改革”的指导原则下成卷,经实测后反映及数据来看,得到了广大中学界的好评,达到了命题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高考的基本考点,高考主要求最值、判断不等式、解决不等式有关的问题.运用基本不等式需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为了得到“定值”,往往需要对目标式进行恰当的“配”“凑”.“1的代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用来创造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最值问题常出现在重庆高考试卷中,已经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研究五道高考最值问题编制的方法,探索试题编制的规律及解题的方法,总结出高考试题编制的四种方法——改造原有高考试题;改造竞赛题;从简单出发,运用代换编制复杂试题;应用科学思维策略,从一般到特殊编制试题.揭示高考试题与课本题、竞赛题、原有的高考试题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解题中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并自觉将之运用到解类似的题目中,在运用中灵活掌握方法,沟通知识、思想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本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这五道试题的研究对于高考试题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年高考立几题,很多较为复杂的计算问题,用解析法处理,可谓方法巧妙,且有规可循,令人回味无穷.本通过几个高考范例,谈谈用解析法处理高考立几计算问题,以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孟拥军 《新高考》2006,(7):9-11
经过近三年的高中物理的学习,许多同学在做题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一些问题看上去不难,但感觉“条件不足”而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的确,一年一度的高考物理试题对考生而言,突破的难点不仅在于某些综合命题中物理过程的复杂多变,更在于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散难寻,因而无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如何迅速识破高考命题中的隐含条件,选择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简洁高效地完成解题,应该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重点培养的重要能力.高考命题中条件的隐含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前年高考过后,江苏考生普遍反映化学试题较难,他们说“几乎每道题中都有弯子”.笔者也有同感.去年江苏省化学高考试题的题给条件大多比较隐蔽,很少平铺直叙的.因此,如何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就成为考生们正确解题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前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做以下分类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9.
代数式的求值问题常常需要通过各种技巧,将所求代数式恒等变形与已知条件进行转化,使之能更简捷地达到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字母代换法,整体代换法,还有转化变量替换法和引人参数法等.本文重点谈整体代换、转化变形巧解.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的高考试题中,有些压轴数列题常用“叠加法”求解,后来就冷落下来了,而2004年高考压轴题的解答又涉及到叠加法.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多数同学思路受阻,有的考生无从人手,关键是不会使用叠加法,因此对叠加法进行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试题通常具有很好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尤其是处于改革之际的近几年高考试题更具有比较明显的导向性,高考复习中,必须观察高考命题的变化,并整合到学习中去.2004年全国高考(旧)数学试题有多道重点题与往年的高考题有重复或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摘来做一比较,对研究高考提高高考复习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轨迹是解析几何中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对求轨迹方程主要考查五种方法:直接法、定义法、代人法、参数法、交轨法.  相似文献   

13.
高考复习历来提倡回归课本.一方面,翻开课本。可以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知识因此被激活。联想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课本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命题人创作高考试题的园地。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内容,激发着命题人的灵感.因此,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高考试题中总有几题是直接来自课本中的例习题。或是由课本例习题经过适当改编而成的.高考命题追求创新。创新可以推陈。推陈意在创新.下面以2006年高考中几道推陈出新题为例,领悟高考命题人思想的精彩,并从中探索回归课本复习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对放缩法的准确把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也就成为了考察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热点,成为近几年来的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下文借助几例试图探讨一下放缩法在数列不等式中的各种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2022年多份高考试卷中、多个模块内容中的高考试题,例析“1”的代换与齐次化思想在高考中广泛的应用价值,并谈谈学生面对2022年高考显露出来的不适应性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往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条件抽象的试题明显增多.解答这些抽象试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策略.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给定的题设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或由给定的结论追溯应具备的条件,或变更题设、结论的某个部分,使命题也相应变化等等。这一类问题称之为探索性问题.从最近几年来高考中探索性问题逐年攀升的趋势,可预测探索性问题仍将是高考命题“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昆 《数学教学》2011,(5):35-36
在高考压轴题中,命题者给我们奉献了不少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在考查思维含量比较高的高考数学试题中,条件要素与条件要素之间,或条件要素与结论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关系,不是呈现在表面上的,而是暗含的、隐蔽的.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通过思维的创造将隐蔽的联系公开化的过程.下面以高考压轴题中的不等式证明题的放缩过程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则折射出命题者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因此,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来分析命题规律、把握高考方向、充分挖掘高考试题的教学功能应是每位中学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初、高中数学竞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此类问题在高考中也逐渐出现,其涉及的知识面广,解法灵活多样,同学们要予以重视.本文以2011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为例,介绍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判别式法、配方法、消元法、构造法、不等式法、代换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