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反轰炸斗争中,重庆市临时参议会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组织慰问活动、谴责日寇的轰炸、对消防殉职人员予以表彰等方式凝聚起反轰炸精神力量;督促政府加强防毒与消防设施建设、增凿防空洞与加强防空洞管理、力主将人口疏散与疏散区建设相结合,从而使整个消极防空设施得到改善;督促政府机关健全救护组织、完善救护设施、加强救护力量,要求政府健全救助机构、增加救助经费、扩大救助范围、讲求救助实效,由此推动了空袭救护与救助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1938年至1943年重庆大轰炸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了空袭难民救济。救济措施包括组建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救济法规、动员民间力量救济和奖励空袭救济人员。在具体的空袭救济中,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收容、医治难民,并向难民发放急赈和小额贷款。国民政府的空袭救济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广泛性和慈善性的特点。空袭救济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难民的生命安全,解决了难民的生活问题,安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粉碎了日本妄图以炸迫降的阴谋,从而支持了中国长期抗战。但由于救济经费的不足、救济力量的有限以及救济措施的失当,国民政府的空袭救济效果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海军基地的安全,免遭敌空袭兵力兵器的袭击,分析了濒海地区反空袭作战的特点,提出了反空袭作战的对策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濒海防空必须纳入战区防空体系,统一部署,整体筹化。对基地防空作战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结合人防信息化建设,从人防信息化建设应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人防信息化建设应发挥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作用以通信队伍建设为本;人防信息化网络建设应注意安全防御技术措施方面阐述人民防空是应付战争空袭的战略措施和必备手段,实现人防信息化是人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夺取未来信息化战争防空袭斗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各行各业人员兼职从事人民防空工作,在日机空袭防护、救济、疏散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人民防空组织的临时性、战时国统区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及当时各方经费的紧张却导致了人防工作人员伤亡抚恤工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重庆市的保甲编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在重庆市进行大规模的三次保甲编查,建立了控制严密的基层行政制度——保甲制度。通过保甲编查,国民党势力渗透到重庆基层社会,为支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统治以及保证重庆市民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在重庆保甲制度上也有诸多反映。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抗战最主要的组织者,国民政府发挥自己作为中央政府的角色,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对敌宣传工作。国民政府的对敌宣传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范连生 《天中学刊》2013,28(3):117-119
抗战时期,为澄清吏治以保证抗战的胜利进行,国民政府大力"整饬官常,刷新吏治",成立了对惩治腐败具有监督作用的国民参政会。国民政府惩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和运作,对遏抑贪污、惩治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确实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违纪的军官将佐,一度使国民政府的吏治有所改观,这对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用。但国民参政会毕竟是咨询机关,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这就限制了其反腐败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唤起大陆民众关注台湾问题,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复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光复台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谱写了两岸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0.
匠人营国     
1940年7月,刚刚结束高考的吴良镛,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而改变了命运。走出防空洞,破碎的山河、残败的家园映入眼帘,也就在这一瞬间,建筑学成为吴良镛坚定的选择。同年,吴良镛如愿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开始铺展他重建家园的梦想。1944年,吴良镛发表在校刊上的一篇关于古代建筑的论文引起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战时兵工内迁保护了中国兵工事业的基础和精华力量,形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同时,重庆兵工厂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近八成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使重庆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供应地,支撑了国民政府正面抗日战场的武器装备供应。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重庆美术十分活跃,其战斗性、大众性、艺术性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与重庆成为抗战文化中心、抗日战争为重庆美术提供了新内容、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有坚强的组织机构、受延安革命艺术的影响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凝结成了独特的抗战精神。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度团结共御外辱、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坚决反对投降卖国。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还具有国际主义涵义,抗战精神是重庆人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大部分民族学研究机构和民族学家内迁至西南地区。民族学家们云集的城市依次为:昆明、重庆、成都、贵阳。文章主要探讨抗战时期在昆民族学家对云南省民族的调查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抗战时期的重庆,译家聚集,译著浩繁,所译国别多样。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文学的格局。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带有鲜明的战时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16.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重庆由于独特的政治环境和地理位置,成为了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抗战文物.这些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摆脱奴役、压迫,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不惜流血牺牲,与中外反动派奋力抗争的大无畏精神.陪都文化已经成为重庆的旅游特色,是重庆区别于国内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所独有的资源.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怎样充分发挥抗战文物在重庆的旅游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对中共南方局与重庆抗战文学关系的考察,长期以来呈现出一种简单的模式,即毛泽东→周恩来→大后方文学。这种格局显然失之片面,并且有违史实。文章借鉴中共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四个方面加以厘清和辨正:1.抗战时期中共的最高领导人;2.中共中央长江局和王明的右倾错误;3.抗战时期博古在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历史作用;4.抗战时期凯丰在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抗战文献整理开发有利于为世人提供全面客观、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抗战文本资料,完整展现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画卷;有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激扬中国民众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有利于弘扬以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与抗战文化。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为抵御外族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悲壮而惨烈的战争。时为陪都的重庆。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为人类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在今日,抗战文化成为重庆独特而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本文拟用SWOT分析法,探讨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机遇与挑战,以“抗战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将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积极的抗战精神作为展示自己、走向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以便为开发和利用其蹩源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