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本文立足于文本,阐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理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成熟的线索,并探析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我国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从哲学视角探究以人为本思想之"人"与"本"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把握其当代价值意义重大。以人为本思想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谱写了当代中国执政理念的新篇章,积累了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推动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系‘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初始形态”。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国寥的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超越以往人本主义的抽象性、虚幻性,科学地指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现实途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最新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入手,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肯定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原理的发展 ,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融合的桥梁,更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我国当今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一种理念、追求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做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概括和把握,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终极价值目标和贯穿始终的主线,以人为本已成为审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视角和新维度,这种在以人为本视域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新把握,在当代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学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历史主体基本观点构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对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坚持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论原则,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点的科学内涵,探讨了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背景,进而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金则胤  谷峰 《文教资料》2011,(8):110-111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和现代阐释,又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光辉典范。本文从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等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人的思考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力量对社会乃至世界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从新的理论视角从立足个人、放眼世界和面向未来三个层面对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进行了阐释,探讨了以人为本对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启迪,说明现实的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提升"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意义,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其中以人为本是这个理论的核心。这个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列宁的以人为本思想为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列宁的以人为本思想反映了列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8,(1):103-106
以人为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所在。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论视域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其有效性,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路线,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认为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主体,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5,(33):36-37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不单单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的理念与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进行发扬与宣传。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需求发展理论是一致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全面为学生的发展考虑。文章主要就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出发,阐述其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探讨其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继承和超越了以往的人本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