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 《新闻知识》2008,(4):8-10
"三农"报道,一般是指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产生的新闻资源,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各种载体的新闻报道。它主要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期刊等多种介质的媒体对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业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民农业生产的需要,广播仍然是广大农村地区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做好三农报道,记者是桥梁和纽带,是党委政府的传声筒,是服务农民的宣传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做农村新闻报道经验,就如何把握好三农报道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三农”报道也一直是新闻工作的重点。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三农”报道重点也正在实现向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等方向转变。针对“三农”报道中的新趋向,探讨新时期“三农”报道的方法和思路成为新闻业务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以数据挖掘和可视化驱动新闻生产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新华网作为"中国数据新闻开拓者",其在数据来源挖掘、报道类型拓展、可视化形态创新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报道是城市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的体现.因此,充分利用会议新闻资源,做强做活会议报道,尤其是重大会议的报道,成为了新闻业务改革的突破口.本文结合《西安日报》近两年在"两会"报道上的策划与创新实践,从业务操作层面对改进城市党报会议新闻报道从理念到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三农"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党委机关报的农业记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三农""守望者"的角色,时刻想到农民利益,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而做好这些的关键,就是要对"三农"有深厚的感情,就是带着感情写"三农".  相似文献   

7.
关注"三农"是中央对新闻媒体提出的重要要求。近年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逐步改善、新时期农民的新要求,都需要记者去深入报道。同时,广袤的农村给记者带来足够多的新闻源,也为新闻报道创优提供了一片沃土。那么如何将鲜活生动的报道奉献给农民朋友,如何在这片沃土中采写优秀的新闻作品呢?一、依托大背景,反映时代主题在国家对三农重视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要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采写反映时代主题,彰显新农村特色的报道,为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既为各级新闻媒体指明了"三农"宣传的方向,又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宣传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改进和加强对"三农"的宣传报道,如何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来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前,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机关报的"三农"报道宣传特征已经凸显,对具体农业经济信息、农业技术等主题的报道比较少,主要突出发动解放区土地革命、大生产运动和开展农民文化教育活动等宣传报道,其在新闻理念、实务操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延续至今的党报风格.  相似文献   

10.
数字,作为量化的指标,可以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尤其是来自重要信源的数字,更能够赋予新闻报道以可信性与权威性. 历年的"两会"新闻都离不开数字.因此,如何在报道中运用好数字,如何写好数字新闻,成为各家媒体在"两会"新闻竞争中角逐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两会"报道的数字运用,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三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媒体针对"三农"问题,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深入浅出解读中央文件,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等重大成就充分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树立致富典型和推广致富经验;用丰富多彩的节目、版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还对"三农"存在的问题予以极大关注,像"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这类报道振聋发聩.一些涉农类媒体,<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央视7套等更是紧盯"三农",呼唤更多人关注"三农",帮助"三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地市级党报,在新闻采编系统一般都设有农村部,专门关注"三农",做好"三农"领域的报道。面对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民生活等方面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和新亮点,"三农"报道如何才能搞得有声有色、有高度有深度、产生良好反响和重大影响力,已经成为农村部记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三农"报道,选好视角尤为关键。找到了最佳视角,我们的报道就成功了一大半。审视同一个客观存在,不同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在各类都市新闻、社会新闻、城市经济新闻充斥各种报纸版面的当下,农村版面似乎越来越不起眼,特别是沿海较发达城市的许多报纸把"三农"报道分散到要闻版、经济版或社会版中,没有开设专门的"三农"版面。事实上,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因此,作为媒体也应积极配合中心工作,搞好"三农"报道,做活、做精、做深  相似文献   

14.
一、 时政报道平民化. 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应从新闻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 同时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笔者所在的大余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大余广电"微博、"大余广电"微信公众号、"大余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新闻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成为行业焦点.为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新闻"报道优势,总结了"短视频+vlog""短视频+移动直播""短视频+动画""短视频+航拍"等四条创新发展路径.旨在助力短视频开辟新闻报道新方式,破解新闻报道创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三农新闻报道,是针对农业、农村、农民三个主体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三农新闻既承担着传递最新的惠农政策、信息;又担负着反映农村基层真实情况,提示存在问题,为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抓手。怎样才能让三农新闻报道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  相似文献   

17.
"与众不同,乃众所求."新闻报道,不仅要求新闻事件要新,同时要求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要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享受同样的新闻资源时,要做到"与众不同".<牡丹晚报>常常要求记者"要做菏泽最好的新闻".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运作过程中,在"策划"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今天,经济新闻的报道领域不断拓展:除农业和工业新闻外,还包括有关金融、对内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信息、证券、旅游服务等产业的新闻,以及科学技术、公用事业等与经济密切相关行业的新闻. 在经济新闻报道上,广播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它既没有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厚重感,也没有电视等视频媒体的直观形象,对广播来说,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日渐普遍,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给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广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日报>锐意创新,于今年4月组建"农民增收志愿服务队,旨在利用报社社会接触面广、媒体信息桥梁的优势,开展为农民增收志愿服务活动,无偿为农民增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并以此引起全市各界重视"三农"、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从而在"零距离"的服务中强化、深化"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