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主张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点,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其“自然之乐”的境界论,在内容和特征上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家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然之乐”是陈白沙心学境界论的体现。它是儒家道德境界论和道家审美境界论的综合和发展,同时实现了儒、道境界论的统一,具有超世俗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自得"是白沙心学的核心思想,它实现了白沙心学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转变。"自得"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指主体的自主、自立,强调主体的自我价值;其次是主体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强调主体的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其三是是超越功利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即自然之乐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陈白沙的“性情”说带有浓厚的心学色彩.白沙的“自然”境界就是“自得”的境界,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但白沙的“天人合一”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重视本心的作用,由于本心具有与天地同化的功能,故能达到俯仰宇宙,鸢飞鱼跃的境界.白沙的“性情”说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对明代中后期具有解放气息学术思潮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的持敬方法和“以己及人”“推己及人”之忠恕方法,以及推而至于至极的“致中和”方法。朱熹的诠释不仅推进了儒家人生哲学的发展,而且对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白沙与陶渊明以及道家思想的联系,体现于安贫乐道的节操与“自然”之旨的追求。白沙在坚守安贫乐道儒家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个性、超脱的姿态,体现了道家影响;白沙追求“自然”之旨的精神与道家的联系显而易见,但他又以“自得’’为“自然”的思想核心,并以实现圣贤境界、追求仁政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白沙自然思想围绕自然之道、自然工夫和自然境界展开,在白沙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8.
孔子认为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他的快乐观体现了从实践道德之乐到审美境界之乐,从智者之乐与仁者之乐的层次性。他将立志、修仁和善于交友作为获得人生快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白沙的自然主义将孔颜之乐与自然相结合,在"道物无对"、"物各付物"的人、物关系中彰显了人性自由,对儒家文化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刘宗周将"体"、"用"割裂,无法体验到本体自然、承体起用的奥妙,故而将陈白沙的自然主义指为"似禅非禅"。事实上,陈白沙的自然主义哲学与禅学是泾渭分明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道家对乐的出世问的超脱的描述,儒家的孔颜之乐则更强调它的人间性--"有"的一面,这种人间之俗乐对抗超脱的出世之乐是儒家对当时世人求佛老玄虚之乐的一种修正:既要求得乐的境界,又不需要出世修行,遁迹山林,即使在伦理关系中奉行社会义务的同时同样可以寻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12日,在白沙先生的故乡成功召开了“江门市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大会、陈白沙与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对陈白沙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后学研究、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探讨并取得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2.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学理困境的需要,还由于二人的时代背景与主体身份已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14.
2000年9月26-29日,“陈白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江门五邑大学召开,研讨会对陈白沙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诗学、教育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白沙之学是成就德性之知的学问。白沙治学讲涵养,贵自得,主静虚,倡静坐,而以勿忘勿助为要领。总结陈白沙独特的治学之道,对于今天读书、求学、育人,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湛甘泉是以陈白沙为代表的江门学派的无可争议的传人。他不但继承了陈白沙的学说。亦修正和发展了陈白沙的学说,把陈白沙的“心具万理万物”、“虚明静一”、“以自然为宗”的理论,修正、发展成为“万事万物莫非心”、“动静一心”、“以自然为至”。  相似文献   

17.
白沙精神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身心修养上对儒家精神的发扬,学术上对“自得”之学的提倡。前者表现为仁民爱物、发愤忘忧、行孝至谨、笃守志节等,同儒家文化进步传统一脉相承;后者表现为学贵知疑、求之吾心、以自然为宗等,凸现白沙学术精神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18.
陈白沙以主静作为自己为学的宗旨,这一宗旨是白沙以自己的行为修养加以求证的。正是这种内向观察的方式,使白沙由静坐入手得到的最终体悟具有了反求自身、个体实践、直觉顿悟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