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众所周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如何找“等量关系”?一、找“特征数”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不外乎相并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和倍数关系四类。所谓的“特征数”,即指上述关系中的“总和数”、“相差数”、“总数”与“倍数”。尽管复合应用题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但常常以一种为主(有人称之为“主体数量关系”),一道题的主体数量关系往往通过一些“特征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较复杂的倍数应用题是“相差”关系和一般倍数应用题的有机结合。它既是这两类应用题的发展,又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基础。这一类应用题的教学,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该类应用题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帮助学生理解“相差”和“倍”的概念,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思考方法。“相差”关系的实质是两个数进行比较,且两数存在大小关系,其思考方法是: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较小数同样大,另一部分则是比较小数大的部分;其基本数量关系是:较大数一与较小数同样大的数(较小数)=相差数。  相似文献   

3.
“相差关系”应用题就是九义教育五年制小学教学第二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建立在“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如何教学以上“相差关系”的三种形式的应用题呢?  相似文献   

4.
“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包括“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少几”三种基本类型,都是属于研究两个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弄清大数、小数与相差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关键是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这三种类型的基本概念,以便能正确地进行判断,准确地进行解答。下面是我在  相似文献   

5.
“相差关系”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此类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两大类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很广泛,同时也是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等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两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材把这两种应用题与乘、除法计算结合起来,分别编排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中应解决好下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教材是分散编排的。如能在教学中将这组应用题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可使学生掌握这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明晰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基本数量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组应用题之间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五种基本应用题,其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生难于掌握,难就难在学生不会分析其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解。首先,应弄懂什么叫“同样多”。“同样多”是两数“比多”、“比少”的基础,应着重讲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先  相似文献   

9.
我校二年级(5)班(学生未作任何挑选)在教学倍数关系应用题时作了改革的尝试,从整体着眼,组织教材,改进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实验动机和构思倍数关系简单应用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三种,它们之间有着内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师应该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尤其要熟悉小学应用题中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小学应用题有四种基本数量关系: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两数相差关系;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大数、小数与倍数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低段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其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顺叙也有逆叙的情况,对一J几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一般应用题 1.复习要点及要求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解答步骤;能独立、正确、灵活地解答稍复杂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复习建议 (1)一般应用题的复习重点是:弄清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突破找“中间问题”这个难点。 (2)对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部分数与总数”、“两效相差”、“份总”、“倍数”等数量关系。 (3)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常用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此外,还应指导学生用线段法、图示法,列表法等基本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一数量关系式,我们认为在教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时,学生易于理解。但是进入二步计算应用题学习时,就显得不如用“每份数×份数=几份数”的数量关系式好。其理由是: 1、用“每份数×份数=几份数”这一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解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看到“倍”字就用乘法计算,凭“经验”解题,这说明学生对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并没有真正理解.为此,我在“倍数关系”应用题题组教学时,认真钻研了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突出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一重点,较好地突破了怎样分析两数的倍数关系,确定正确解法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5.
当学生遇到“甲数是16,乙数是甲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和“甲数是16,甲数是乙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问题时,总出现16×4还是16÷4两式相混的情况。更有甚者,学生常有“见倍就乘”这种从表面字确定算法的错误想法,究其原因是对题目中数量关系不甚理解所致。我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1、搞清基本数量关系 在倍数关系上有三量:一倍数、倍数和几倍数,它们的关系是一倍×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几倍数÷一倍数=倍数。让学生能根据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很快求出第三个量来。 2、结合题目从数量关系角度分析后再列式。  相似文献   

16.
“倍”概念一船是随倍数应用题的教学出现的。教学中,由于没有把“倍”这个基本概念作为重点,深入讲解、练习,导致学生对“倍”的概念模糊,对三种类型的倍数关系应用题不理解,出现见“倍”字就乘的现象。尤其是在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即求一倍数)一类题时,错误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题的难教难学又几乎都与两个数的比较有关。本文拟就与两个数的比较有关的应用题的教学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一、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这类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其基本数量关系是两数相差多少,但叙述方法发生了变化,思维方向也有所变化,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学这类应用题要在变抽象为具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同样多”概念,弄清比较的双方、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结果,最后抽象出数量关系。1.数的“物化”与“同样多”数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  相似文献   

18.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进行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量率对应原则贯穿于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始终。如何寻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及已知分率对应的数量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量率对应关系总处在一定的句子里面,隐含量率对应关系的句子则称之为“关系句”。如:“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3”;“六月份捕鱼的吨数比五月份多1/4”等。学生能否准确快捷地解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快捷地找出题中的量率对应关系。因此“关系句”的分析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关系句的分…  相似文献   

19.
本册第六单元中“倍”的概念是两数倍数关系应用题中一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概念。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好“倍”的概念,才能充分运用它去理解倍数关系应用题的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安排了较充足的时间(两教时)来认识“倍”。教学中,我们注意解决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具体形  相似文献   

20.
相差、倍数关系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中较难教学的部分,分别编排在“九义”小学数学教材的第二册和第三册。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下面就怎样抓好相差、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做法。一、选准教学的突破口,注重操作实践,强化有关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