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初以来,特别是乾隆年间,广东人口增长较快。雅片战争之后,广东地区较全国其他省份,社会动荡尤剧,天灾连年不断,人口流失频繁。但是,由于康熙、乾隆年间新生人口多、基数大,所以清末广东人口仍呈缓慢发展趋势,这在全国其他省份实在少见。  相似文献   

2.
坚持立足中山、面向全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发展方向实践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办学特色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省和其他部分省份招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广东广播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2009,(5):63-63
近日,《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已经出台,“中职学生获奖可免试入读高职”的规定是今年广东高招政策最大的变化。据悉,广东今年实施的新规定在全国其他城市已有先例,但广东是比较早实施该规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4.
实现江西中部崛起与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人口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十一五”是江西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对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意义非常重大。一、江西人口文  相似文献   

5.
广东、江苏两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1999年两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广东8460亿元,江苏7700亿元)分别占全国82054亿元的10.3%、9.4%。两省的人口十分接近(广东为7143万人,江苏为7182万人),两省的农业人口也都占70%左右,但两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却有较大的差距,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办学水平的进程中,广东承担着更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河南位于中原,历史上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是我国的人口稠密区。据史料统计,早在西汉初年河南人口已达1300万,相当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以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几经战乱、自然灾害和政治、经济中心南迁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发生波动,时增时减,但至清乾隆年间人口仍维持在全国人口的7%左右。这就为河南现代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庞大的基数。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消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显示 ,广西人口达 4489万人。  根据统计公报 ,河南省人口达 92 5 6万人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山东省以 90 79万人口紧排其后。人口超过 5 0 0 0万的省份还有 :广东 ,86 42万人 ;四川 ,832 9万人 ;江苏 ,7438万人 ;河北 ,6 744万人 ;湖南 ,6 440万人 ;湖北 ,6 0 2 8万人 ;安徽 ,5 98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 ,超过 5 0 0 0万的省份没有变化 ,只是排序上有局部调整 ,其中由于重庆作为直辖市划分出去 ,四川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江苏从第四位降至第…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中课程改革于2004年率先在山东、宁夏、海南、广东开始进行试验,到2007年秋季,全国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16个省份实施高中新课改,最迟到2010年,高中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届时,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将迎来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广州消息: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广东省已向国家教育部提出申 请,广东可能成为高中学分制的全国试点省份。 据介绍,几个月前在广州召开的一次教育部会议上,与会人员就 在全国推行高中学分制和2007年后高考政策制定等问题进行研讨, 并准备高中学分制选择试点省份。广东遂拟订初步方案上报教育 部,等待批准。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泛珠江三角洲省份与香港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了探讨双边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国际上惯用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流量主要受GDP、人均GDP、人口和距离因素的影响,面积、CEPA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的绝对值来看,人均GDP〉人口〉距离〉GDP.从影响的正负来看,GDP、人口与贸易流量正相关,人均GDP差值、距离与贸易流量负相关.目前,泛珠省份与香港之间逐渐形成了产业内分工格局,广东与香港的产业内分工体系最完善.未来,泛珠省份应该探索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深化产业分工与合作,拓展泛珠省份与香港的贸易空间,实现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嘉时期江苏泰州籍戏曲家仲振履作为清中期泰州地区著名文人,其诗、书、画、曲皆精,著作众多;屡官广东多地,政绩显著;主持泰州文坛,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仲振履缺乏应有的认识与评价。依据扬州、泰州地区公私所藏相关文献,可考证出其籍贯、家世、著作、官职甚至字号、生卒年等。同时,通过一些清人著述和近年来拍卖的书画作品,可对其与乾嘉时期著名文人和清中期名臣的交往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3.
乾隆朝开发云南农业,不遗余力。根据实际,乾隆朝重农功,兴水利,鼓励云南各地开垦弃土、借帑修渠、化瘠为腴,提倡"足食为民生之本计,教稼为王政之先图",并对贫穷百姓施以救济,借给籽种以助春耕,同时关注滇省气候,心系滇农,赈恤灾黎。此外,为了增加农业劳力,乾隆朝甚至淘汰僧道,以充民力。乾隆朝对云南农业的开发,保证了云南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促进了云南人口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晚清广东客家移民历史问题。晚清是广东客家移民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东客家主要分布于广东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人数已发展到约800多万人,并出现许多新的特性。同时,在广东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乾隆十七年,为扭转满人逐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对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的维护。乾隆对满洲旧制的重视及为维护满洲旧制所采取的措施,固然较为有效地维持了满洲的民族特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满人的独立性,强化满族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湖口乡为典型之台湾客家乡镇,清乾隆开始移民从广东陆丰县来台,落脚垦拓定居,湖口首由移垦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再因时代变迁,高速公路的开辟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距离,工业区开发等因素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之进一步发展,亦由传统工商业社会蜕变成现代科技信息社会,乃为当代台湾客家社会文化变迁之历史缩影。新竹湖口客家社会变迁的案例,其实也反映了台湾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之变迁轨迹与发展样貌。  相似文献   

18.
把《瓯北集》中有关人口问题的十多首诗歌中的思想进行梳理整合,即是一篇比较成体系的“人口论”。它与洪亮吉的《治平篇》相比各有千秋。从他们的“人口论”可以看出,到了乾隆中叶至嘉庆年间人口的剧增的确已成问题,它已经引起心系天下苍生的进步士子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赵翼有关人口问题的诗歌的研究,可以看出赵翼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从中可见其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19.
阮元是清代乾嘉道时期的名臣、著名学者,于嘉庆二十二年八月(1817年)至道光六年夏(1826年)任两广总督。其间又多次兼任广东巡抚、学政以及粤海关监督等职,对清代嘉道年间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抵御英国殖民者的入侵、加强海防、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对岭南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学海堂的创立。学海堂继承两汉以来的学术传统,在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上均有许多创建,它不仅是一所"专勉实学"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发表学术成果、促进学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出版机构,对岭南地区的教育、学术文化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更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20.
根据赵翼的著述与行迹,特别是中年归隐,可见其浓重的“马少游情结”。身为乾嘉士子,他的这一情结超乎个体心态,已是乾嘉时期比较普遍的士子意识。通过对赵翼“马少游情结”分析及其成因的思考,不仅有利于研究赵翼及其诗学,而且有益于探析乾嘉士风与世风,同时还对乾嘉诗风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