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媒介生态是媒介、社会和受众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文化。本文分析了新闻娱乐化这一近年来显著现象,认为传媒实力不足以逃避监督政治权力、传媒市场化运作、传媒消费主义三者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对媒介生态的消极作用,即媒介生态资源多样性面临危机;媒介生态结构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2.
媒介生态失衡的调适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代表着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和流动性的系统,任何生态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该系统中诸多因素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结果。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变动的系统,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媒体内容的多样性都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但一些传媒的发展却是以破坏传媒生态为代价。运用生态学方法,运用"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观点,可为我们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新的视界,重新去思考媒介社会责任回归的重要性,对媒介生态失衡进行调适与重建,进一步净化传媒生态空间,最终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和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背景下,传媒艺术的发展逐渐朝着多样化、新形态方向发展,尤其在媒介文化新生态语境下,对于新时期的传媒艺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媒艺术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理论的创新和完善,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现代化元素融入其中,切实推动我国的传媒艺术领域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就媒介新生态语境下如何有效推动传媒艺术的发展和理论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危机还是转机——论金融危机与媒介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波及到作为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子类的传媒产业,对整个传媒生态的影响无法避免。根据媒介生态理论,“媒介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保持动态的平衡。然而,面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媒介系统产生自适应和调整,媒介对现实生活的介入而最终能动地改变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媒介生态的视角分析影响中国IPTV产生、发展的动因.中国IPTV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一个较大的宏观环境的力量和趋势中产生、发展并逐步壮大的,尤其是社会环境、传媒技术、互动个性以及广电和电信的生存与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生态为其庇护下的各类媒介发展提供环境。但是,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却时常造成传媒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也反过来影响当地传播生态出现失衡。现代传媒研究中,媒介和地理的关系日趋复杂。针对媒介的城市集聚现象、东西部媒介发展严重失衡现状和媒介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不良传播效果问题,本文以甘肃为例,从提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受众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媒介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传播效果的几点意见,希望媒介作为大众认知社会的窗口,能充分考虑地理因素,成为传播生态平衡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8.
媒介生态观源于西方,其研究是把社会作为中心,强调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媒介环境理论。我国自引入媒介生态概念以来,对之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媒介生态理论视角是以媒介为中心,强调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媒介发展的影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生态理论。在媒介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上,中西方学者彼此做出了互为补充的研究,实际上媒介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十分广泛的学科。邵培仁教授在《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中提出媒介生态涉及五大方面,即媒介生态整体观、媒介生态互动观、媒介生态平衡观、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传媒业的新一轮变革.面对技术引发的媒介生态重塑,作为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编辑,承载了提高新环境下传媒机构生命力的使命.社会责任、专业技能、协同合作等融合意识的自觉养成有利于媒介组织的变革应对,也有利于编辑自身核心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观照处于转型期我国媒介行业和社会发展现实,本文在指出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对媒介安全性及其有关问题存在偏颇的基础上,从满足媒介使用的全员性需求,构建媒介和谐共生体系:提高"媒介效率",促进传媒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注重媒介代际正义,促进媒介价值的可持续性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媒介安全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吴可嘉 《新闻世界》2012,(4):146-14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泛滥使得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在这种注意力稀缺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之间必然会展开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激烈竞争。本文针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性,对媒介生态及媒体间注意力竞争的态势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其竞争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注意力经济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七个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媒介生态及媒介传播生态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以传媒发展、传媒市场变化为导向”的新闻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崛起对职业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传媒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一、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崛起引发媒介生态剧变当今媒介发展正在经历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型,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力量搅动媒介格局,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新媒体风生水起,媒介生态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形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权.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他一直努力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希望和灾难.  相似文献   

15.
媒介生态与现代传播体系具有可比的逻辑共性,基于媒介生态理论,现代传播的建构可以通过传媒种群的建立增强竞争力、抵御天敌;高科技生态位的开拓为媒介物种争取生存空间;绿色、多元是传媒体系的内容要求;媒介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生物钟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陈驰 《新闻前哨》2023,(5):40-41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各行各业的内外生态产生深刻影响,而作为信息枢纽环节的传媒产业自然对此有着更为突出的反应。技术赋权正在从方方面面解构和重组着传媒业,传媒业的边界开始模糊。本文立足于媒介生态学视角,从媒介技术出发,试图探析传媒行业边界逐渐模糊消失的动因,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雷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7-178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过媒介的渠道获取信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进言之,媒体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立足媒介化社会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当前不断发展的大众传媒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来探析媒介化社会新闻传媒的使用与管理,为规范我们新闻传媒的传播、加强媒体的舆论化引导做些理论研究尝试。  相似文献   

18.
传媒产业化,是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我国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入研究30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发现,传媒企业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媒介生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也有传媒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其中,受众传媒素养却始终充当着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大陆、台湾与港澳的传媒业迅猛发展,两岸三地都正在快步迈向媒介化社会.在此过程中,媒介影响越来越广泛,传播生态日益复杂多变.对此,传媒学术界必须弘扬学术关怀,深入研究、勇于批评,为两岸三地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基于这样的共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倡导并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新闻史学会与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了"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媒介转型为线索,回顾了2014年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的焦点话题,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焦虑和失范问题,以及传媒业进行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即媒介内容生产将走向开放、定制;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程度都将在融媒体的催化下进一步提升;传媒产业将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传媒失范问题的治理有赖于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