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光华 《今传媒》2010,18(9):20-21
在电视媒体诞生之前,文字的纪实功能很少被人怀疑过。通过文字符号的信息编码,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了广播特别是有了电视媒体后,文字的纪实就明显不及图像、音响来得直观。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  相似文献   

2.
营口人民广播电台在2009年5月1日开通了一种新的广播收听模式:打开电视听广播。就是把电台的广播节目信号传人有线电视网络,使听众在电视上收听广播,同时电视的画面还能传递出大量与同步广播节目相关的图文信息和滚动资讯。这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形式,是广播与电视、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是数字化广播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在许多情况下,既没有自觉的目的性,也不作任何的努力,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如大多数人听广播、看电视时,随意性较大:想听就听、想看就看,随看随听随聊天,或干别的事,甚至随意转换波段、频道,也许顺手将它关掉。电子  相似文献   

4.
一个电话,一次面谈,决定了一项策划. 去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朋友>栏目组负责人找到我说,他们准备为中央台的<长篇连播>节目做两期"用声音交朋友的人"的电视专题节目.我一听这个切入点心里就叫好!巧了,在"广播发展年"谈广播,有意思!这太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通过一定载体面向大众传播的、具有特定目的的宣传形式,广告自产生以来,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商业广告,最主要的载体则包括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传单以及户外广告牌等。广告发展到今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几乎可以用"我们被广告包围着"这句话来形容:看电视有电视广告,听广播有广播广告,读报纸杂志则有报刊广告,  相似文献   

6.
广播正经历着电视冲击阵痛后的新的改革时期。广播主持人节目的兴起和发展是这一改革的重要标志。有人称之为“一场革命”。全国广播主持人节目的蓬勃发展,是改革深入,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必然趋势,也是广播工作者遵循广播规律办广播所得的辛勤成果。改革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否定,要实现这种否定首先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转变领导者的观念。反过来不断丰富的改革实践,又促进了广播界领导者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广播只能听,不用看,这是它与电视、网络、报刊的最大区别,因此,也是它的最大特点。笔曾反复将广播与电视进行比较,看看听电视的效果究竟如何。比较的结果说明。电视因为有画面的优势。只是听电视不足以全面把握其信息,而且.就目前各电视台的情况而言,音响效果不如广播悦耳。但是。在现代大众传播发展史上,虽然广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篇章。可是。电视崛起后,广播的地位明显下降。不过,在中国。近年随着汽车进入城市的千家万户,广播的发展又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电视传播集多种传播符号于一体,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多种类别。一方面,它同报纸、广播一样,大量使用语言符号,如解说词、同期声、文字等,另一方面,它又和人际传播一样,有大量非语言符号介入交流,这也正是电视传播同报纸、广播传播最大的区别。传播学研究表明,在人  相似文献   

9.
广播现在遇到了对手。电视这一新兴的视听工具正以其“有声有色”的优势迅速崛起,同广播争夺着听(观)众。有资料表明:广播现在的全国人口复盖率70%,而电视也已达到了60%。农村由于电源等限制,广播仍是独占春光;但在城市,电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假目的增加与合理分布,带来了听广播、看电视群体的悄然增长。广播人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提升节目品牌,扩大广播的影响力。具体说,广播可以打出五张牌,让假日广播与传统节日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电视新闻语言的符号系统及主体性双重结构电视传播为何倍受人们青睐?因为电视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多种语言符号同时进行,电视新闻语言的声画结构,是它所拥有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综合运用的总体形式。电视新闻的声画两大部分以准为主,这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段。"主画说"列出一大堆论据,将"声音语言"吸入"解说"行列,并由此罗列出"解说词"为画面服务的"解释"、"说明"、"补充"等功能,这一说是"情节性电影观念"的产物;"主声说"则以"关掉画面也可以得到一条完整新闻"为由而轻视画面,这一说显然是报纸、广播观念衍生的理论。很明…  相似文献   

12.
从快、量、质中寻找广播新闻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担心,一旦电视机普及的程度超过收音机,受众从看电视、听广播,改成了看电视、听电视,广播怕要遭灭顶之灾。也有人乐观,刚刚开始试播的可视广播,将使广播重振雄风。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也不可守株待兔。广播还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一次──客观的调查1998年春,南京一家媒体在城市抽样调查队指导下,按科学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涉及500多户、取得5015个数据的广播市场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中的几组数据:表示每天都听广播的人占41.97%;经常听的38.33%;表示很少听(一周少于一次)只占18%。在较固定的收听时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乡镇广播原有的不少听众对“听广播”失去了兴趣,转而成了“看电视”的热心观众。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应当感到高兴,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正是我们农村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责任所在。然而高兴之后也应感到不安,因为这说明我们的广播节目与有线电视节目相比,对群众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减弱并很有可能逐步丧失。 我们能不能让群众在热衷于“看电视”的同时,仍然有兴趣“听广播”呢?我觉得办法是有的,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办法,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促进了电视节目与广播节目的融合,彰显了新时代国家电视台的新风貌,创造了"听"电视、"看"广播的崭新视听世界。深入研究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融合模式,对广播电视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广播电视综艺节目融合的现状、分析节目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融合模式,并结合中央电视台《回声嘹亮》节目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走天下》融合的节目制作实践,对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进一步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崛起报刊迅猛发展的今天,广播发展的大趋势是:一、扩大信息量的趋势:广播比电视新闻的次数多,内容广泛,听众觉得通过广播听新闻方便,这是广播工具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广播扩大信息量的趋势是顺应潮流的.  相似文献   

18.
卢宁 《新闻知识》2008,(3):12-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空前契机,也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大多数西方人了解08奥运最重要的手段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互联网等等。电视新闻以其独特的"画面语言"优势吸引着观众"眼球";而报纸媒介的新闻内容是文字符号承载的信息,"白纸黑字"式的报纸语言不及电视新闻的视觉  相似文献   

19.
任萍 《新闻传播》2010,(6):63-63
电视完全数字化已经指日可待.而广播却落在了后面。虽然绝大多数省市级的广播电台都实现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但在发射、接收这一关键环节,依然是模拟化。目前数字化广播走在前列的省份,无论是北京的1039新媒体机和听立方的接收机,还是上海的类型化广播、广东的手机电视与收费频道.还都基本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人们把报纸叫“新闻纸”,认为报纸是向人们传播新闻的最快的工具。其实,这完全是旧观念。自从无线电广播诞生以来,报纸这个“新闻纸”就变为“旧闻纸”了。当代,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主要不是靠看报纸,而是靠看电视、听广播了,在我们国家里,电视还不普及,了解国内外大事,大多数人靠听广播,或者说大多数人首先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