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超重和失重"是高一物理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用专用"超重、失重"演示仪或弹簧秤演示时,由于实验反应较快,学生还没看明白,实验现象已结束。为了克服这一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带有自锁功能的  相似文献   

2.
1制作背景 现行高中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是以升降机为例说明,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教师理论上的推导及说明都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制作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就不一样,在该演示器中,有模拟升降机和光显模块,光显应用了发光二极管(LED),把超重和失重这一现象用具体的、生动的色光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3.
自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以来,同学们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表现出热烈向往。而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学中却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打破定式思维障碍,演示实验是关键。一般有两种演示实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1)特点:装置外形仿机器人。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转化为观察杠杆失去平衡的现象,并配以红灯或绿灯的亮与灭来加强实验演示效果的激发作用,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此演示器实验原理简明易懂,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5.
用于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器材已有多种,如弹簧秤上加触点信号电路、圆盘测力计上加记忆指针、平衡杠杆的一端挂一对折的链条等。这些装置能够演示物体曾经受到超重、失重的现象,但不能留下记录,无法演示物体完全失重现象,更不能量化失重、超重时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1特点和用途超重失重是在运动中的现象,运动停止,现象也停止。笔者利用钢丝圈挂上砝码(物体)容易发生形变,借助固定在其上的纸带是否拉断,来说明超重失重现象。实验直观、简单、可见度大。供高中物理超重失重演示。2制作材料0.3mm钢丝100cm,夹子4个,2kg砝码,传动线,支架,滑轮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思想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作加速或减速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支点上的受力增加或减小,从而使支点上受到的力大于或小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就称为超重或失重。怎样演示超重失重现象,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将单片机测力装置用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演示,既可以进行定性演示,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理想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因此无法直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简单说教和从理论到习题的“空对空”式教学法,笔者利用J2423型可拆变压器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非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分析,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功率关系了。实验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物体超、失重演示有多种方法,在自制教具中,有教师们熟悉的喷泉法、链条法、斜面小车法等。这个实验要求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超、失重现象才明显,但演示现象匆匆而过(若加速度为0.3m/s^-2,位移为1.5m,则时间仅为3s,加速度再大些,时间就更短了),教室里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演示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4岁左右,尚处于少年时期。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虽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针对这一特点,对于教材中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必须设计实验帮助理解。因此,实验设计就成了教师教学准备中的一项必做工作。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体会。 1.实验设计要紧扣教材 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如在讲《物理》第一册序言时,可以给学生做几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如演示三棱镜、放大镜、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物体惯性时,可演示“巧打鸡蛋”实验:将塑料板放在盛水的玻璃杯上,小心地把鸡蛋平稳地放在塑料板上,用棒猛击塑料扳,此时,塑料板被打飞,而鸡蛋却竖直落入杯中。或者演示“砖下  相似文献   

12.
卤化银晶体具有对光线敏感的重要性质,它作为光敏材料长期占据照相工业的统治地位。而高中化学在介绍卤化银的感光性时,没有安排合适的演示实验,学生不易理解其反应原理。鉴此,本人按照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尝试选择科学简便的方法为这个重要性质提供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配套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方案。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反应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关摩擦力的实验大多采用手拿弹簧秤在摩擦板上拖动物块的方法进行。实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拖动物块的不均匀性使弹簧秤上的读数发生抖动;另一方面在读数时间上也受到板长的限制。这些都给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课堂演示就更加不利了。针对上述缺陷,本人设计制作了如下“摩擦力演示器”。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课本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理解、掌握上,现行教材有些实验比较难做。在农村中学教学设备不完善或根本没有的情况下,教师自行设计或引导学生设计生活小实验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5.
碰撞球是演示完全弹性碰撞的一个实验。通过挖掘演示内容体现实验魅力;创设演示时机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理顺演示顺序促进学生思考;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探究问题让实验停而不止。  相似文献   

16.
压力显示器     
1制作背景在超重失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失重现象",课堂上提供实验:让两书本重叠,当自由下落时,夹在其中的纸片容易抽出,说明书本间不存在压力;装满水的瓶自由下落,观察瓶中的水未从瓶底开的小孔中流出,说明水间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化学演示实验无毒害装置初探郑代明(福建省邵武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一种实验,做好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同时可帮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使概念,原理更容易理解.在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堂实验仪器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党建伟为了弥补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局限性,我们设计了一种随堂实验仪器——实验盒。这种实验盒学生每人一盒。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实验盒中的简易元件、随同教师完成同样内容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初三化学实验教法初探(二)四川省重庆市49中学张孝华二、教师演示实验要特别注意示范性因为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好奇心和好求心强,对教师的演示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注意和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做演示实验时,不管是简单...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自己多做演示实验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 ,而且要在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结束后 ,把分析过程、实验结果留给学生讨论回答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还要在实验中有意设计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去联想 ,分析、思考后回答。1 在演示实验中以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如图 1a所示 ,问 :(1)玻璃管竖直插在水银槽里 ,管内水银下降 ,当降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 76cm时停止下降 ,为什么 ?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