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2.
近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2010年第8期刊登了《一节“用含30°的直角三角板拼多边形”的活动课》供全国数学教师参与点评研究,并于第11期刊登了11篇研究该课例的文章.细细品味这11篇文章,对该课例的点评观点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形容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课例:幂函数》发表于本刊2011年第5期,本期的栏目内容为这个课例的读者点评的集中选登。 至截稿日期6月30日,共收到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的点评来稿46篇.栏目组认真审阅了每篇文稿.这次的支稿不仅重视对课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的赏析和学习,而且更加注重从课例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8期,本刊发表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让读者点评,至截稿日(9月30日),共收到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点评稿40余篇.参与点评的作者既有中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又有大学教授和专业研究工作者;点评多视角、多层面,既评成功,又点缺憾,比较全面和客观.限于版面,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部分来稿全文刊发,有些文稿仅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摘登,共分两期连载,以飨读者.“课例点评”是大家非常喜爱和关注的一个栏目,为进一步办好该栏目,首先需要富有点评价值(典型性、研究性、启发性)的课例,欢迎大家继续荐稿、投稿.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7.
本期我们给出文卫星老师的一节关于“幂函数”教学的课例,欢迎读者对其做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缺憾等方面的研究和点评.为了让更多的文章见刊,点评的文章请力求实在和短小.截稿日期:2011年6月30日,电子稿主题词设为“课例大家评”,以便于及时审理.  相似文献   

8.
课例大家评本刊在1999年第1~2合期刊登出两个课例,并在第5、6期分别发表了两组相应的点评文章,这是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课例大家评”的一个良好开端.本期再推出两个课例,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参与点评.来稿截止日期:1999年9月30日.课例1:...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即将举行.为配合这次活动,本期的“课例点评”栏目特推出两篇关于说课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希望能对各地开展说课研究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期的“课例大家评”有两篇课例,一篇是王坤老师、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这两篇课例的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选自本刊“2009年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择这样内容的两篇课例让大家点评,基本的思想是配合当前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引发大家对于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刊 2 0 0 0年第 7期集中发表了同一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篇课例 ,让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截止 9月 10日 ,我们已收到近百篇点评稿件 .这些来稿 ,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从各个侧面对四篇课例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与评议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稿以较大版面分两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本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四篇课例的综合评析 ;下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每一篇课例的单独评析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同一课题、不同课例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能激发广大读者对概念教学乃至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个案的分析和评议 ,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教研选题 ,人人都能上手写作 ,人人都能从中受益 .今后 ,本刊将继续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欢迎更多的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 .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课例点评”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前期特推出了“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于本刊第4期刊登了两个选题,并征集相关设计.其中选题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四个课例设计在本刊第6期刊出后,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止8月15日(原定截稿日期),我们共收到其点评稿近40篇.点评有对四个课例的综合赏析,也有对单个课例的深入品读.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了四个课例的亮点和缺憾.限于版面,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刊发,其他文章选登部分内容,供大家探讨、交流.考虑到来稿现状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原定第9期刊出全部点评,现将版面扩充,分第9、第10两期刊出,本期刊登对单个课例的点评.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课例设计的相关点评将在第11期刊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是我刊第二次开展的“命题式”课例设计及其点评征集活动.选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公布后,一线老师积极响应,截至2007年8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35篇.本期我们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篇予以发表,供大家研究并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名单见文末)表示诚挚的谢意! 课例设计的点评务必客观、翔实,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可以针对某一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针对四个课例的综合性点评.截稿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积极参与撰稿.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5.
“课例点评”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前期推出了“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于本刊第4期刊登了两个选题,并征集相关设计.其中选题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的两个课例设计在本刊第7期刊出后,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至9月30日(原定截稿日期),我们共收到点评稿20余篇.点评或品读优点,或商榷不足,观点客观、全面.限于版面,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刊发,其他文章选登部分内容或文章思路框架,供大家探讨、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拜读了黄安成老师的许多《课例》佳作,尽管数量不少,但无一雷同,深感于黄老师教学功底的扎实、教学技艺的高超、教学造诣的深厚.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3期(王老师与黄老师合作)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以下简称“反代”)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黄老师以前发表的《课例》都是以新授课为题材的,而“反代”则是以高三复习课为题材.当今的数学高三复习课,由于内容多,考题难,压力大,  相似文献   

17.
本期我们以较长篇幅给出安凤吉老师的一个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其内容分三部分:教学实录;三个预案;设计体会.欢迎一线老师及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本次“课例大家评”截稿日期:2005年9月30日,“课例大家评”文章将在2005年第11~12期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 2 0 0 0年第 1~ 2合期上 ,我们与华东师大《数学教学》杂志发出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例”的联合征稿启事 .几个月来 ,我刊收到大量的课例稿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四篇课例在本期集中发表 .应该说 ,这四篇课例并非尽善尽美 ,但各具特色 ,有着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就这几篇课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四篇课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评议 ,来进一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研究的内容 ,并对广大数学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带来一些更加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上一期我们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老师关于“对课”教学探索的长篇报道《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丁慈矿和他的“对课”》,在读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老师纷纷来信或来电话询问关于“对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为了满足老师们的需要,本期我们集中发表了丁老师的一组“对课”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本组稿件与《小学语教师》杂志联合发表。[编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一元二次方程’课例大家评”活动中 ,我的课例作为“有特色”的四篇课例之一 ,发表于该刊 2 0 0 0年第 7期 ,接着在第 1 1、1 2期又集中刊发了全国各地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四篇课例的评论文章 .所刊文章既有对课例的由衷赞美 ,又有对不足之处的中肯批评和合理建议 ;既有理论上的深入探讨 ,又有实践上的各抒己见 ;既从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所刊课例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和点评 .读之使人感到如春光般温暖 ,又如久旱甘霖般畅快 ,久久难以忘怀 .现就我个人的观点并结合大家的评论谈谈我对这次活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