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高芳 《记者摇篮》2004,(2):44-44,46
近年来,新闻、经济、交通、文艺、体育等各类节目竞相以专业频率出现,日渐丰富的节目内容将电台的收听对象逐渐细化。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广播必须求新求变,于是乎,年年改版,年年包装,可是最终坚持下来的节目往往还是很少。如何让改版获得更高的收听率并有利于长远的专业频率的形象塑造呢?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广播媒体在节目改版当中,一味地将普遍意义下的收听率作为节目裁撤的硬指标,具有片面性,缺乏科学性。就拿哈尔滨电台各频率来说,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节目进行改版或裁撤,但多年来一直是用收听率来作为衡量节目裁撤的标准。采用的办法大致有三个:一是末位淘汰制。二是纵向比较法。三是以节目的经济效益作为评判的尺度进行末位淘汰。  相似文献   

3.
收听率是由目标听众收听率加上连续收听率和游离听众收听率组成的。细心的业内人士在研读收听率报告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具有较高收听率的节目,它的连续收听率一定也比较高,存在一个较大的连续收听听众群,而收听率高的节目周围也会有几个次高收听率的节目存在,组成一个高收听率“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频率有连续收听听众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现今,收听率调查的必要性与重要程度已被广播业界所公认,国内各广播电台也广泛利用收听率数据辅助电台内部管理与考核、指导节目编排与改版、推进广告经营与创收等工作,但是对收听率数据在各方面的应用深度仍有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仍主要基于收听总量等总量性指标,对指标的分解运用以及数据的二次加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相似文献   

5.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2007年,北京电台首都生活广播推出全新策划包装的美食类节目《美酒美食》。节目播出几个月来,收听率与去年末(2006年该频率同一时段播出的是旧版的美食节目)相比有所上升,显示出节目改版后的初步成功,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下面针对《美酒美食》的特点来分析探究其中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从业人员来说,改版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曾几何时,改版被很多人认为是让节目走出困境的不二良方,然而,随着节目改版的频率越来越快,生存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们才渐渐意识到,节目衰老得快并不仅是外衣不够时尚华丽那么简单。在改版这条路上,我们到底走进了哪些误区,要想保证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最关键的问题被我们忽视掉了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级电台的收听率大战愈演愈烈,为提高收听率想尽各种办法,各显神通。确实,广播节目是要讲求收听率的,如果节目没有人听,传播效果就等于零。离开了听众的关注和参与,节目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但从各地电台的收听率竞争结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电台新闻成了花边新闻集锦,猎奇成了风尚.有的主持人节目为迎合部分听众心理,打情骂俏,港台腔屡禁不绝:有个别电台甚至走向极端,按照收听率对节目排队,收听率低的节目动辄就认为质量有问题,把收听率排在末位的节目淘汰掉。笔认为收听率的作用随意放大,直接等同于节目质量,是很不恰当的,因为收听率不是衡量节目优劣的唯一标:隹:下面试图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各媒体纷纷投入到营销媒体的运动之中,改版成了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如何使节目符合受众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一个无要的课题。作为以内容产业为主的媒体只有认真分析受众市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受众的需求引导节目改版的方向,才能提高节目的收听率,提高节目的市场份额,从而为媒体开拓更高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中国广播》2004,(8):60-61
近年来,广播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广播最终产品——节目的改革,各频率一般称其为“节目改版”,几乎是一年一小改,两年一大改。许多人认为,节目改版就是将节目改头换面,不过,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实际上,节目改版是广播体制和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节目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福建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改版时,将每天早晨6:00-6:30的综合服务性节目《阳光序曲》改版为中老年服务性节目。据省统计局调查,该节目收听率名列全台节目第四位。我对老年节目的编排艺术进行过一些思考,概括地说就是:老年节目应该按照老年朋友的收听特点、心理特点安排时间,选择内容。如老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如果能根据老年听众的心理需求精心编排节目,一定能让他们每天早晨锁定你的节目。老年朋友离开工作岗位后,仍然关心时事新闻,对如何度过晚年,如何养老,晚年婚恋等等,也都很关心。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广播节目评估体系由听众调查统计、听众反馈、专家评估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的听众调查统计属于量化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所得的收听率、占有率、满意率等数据是衡量节目质量的主要指标。在这些指标中,收听率居主导地位。但因受节目类型、播出时段、时间长度和覆盖范围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收听率只能供某个节目进行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而不能供不同节目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李晶  李波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16-117
主持人直播节目从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三十多年来,形式各异的主持人节目遍地开花,为中国的广播电视增添了新的色彩。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主持人直播节目的广泛采用,使广播的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广播节目更具表现力、更具魅力。作为革命老区的白山市,6个县市、区台(站)的广播节目全都改版为直播节目,大大提高收听率,受众面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多年以来,包括我们天津电台实施以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为导向的名牌带动战略这几年,对受众对节目的评价看的比较简单,往往与节目的收听率划等号。以为收听率高节目就好,收听率低节目就弱。其实,这种认识和理解都是传者的一种判断,并非是受众对节目的客观评价。而且,这种情况每每在全台节目的收听率调查排行榜上反映的比较典型。虽然后来也发觉这种做法不全面、客观,改为按新闻、社教、文艺等节目类别排行,并提出应考虑不同频率、功率、时段等项作加权处理,但仍未认识到受众…  相似文献   

15.
裴洁  张允 《新闻传播》2006,(9):31-32
近年来,各省市广播电台比较普遍出现了“行风热线”,并成为各频率收听率较高的热点节目。本文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广行风热线》栏目为例,分析此类节目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如今广播收听率已经成为广播行业发展竞争必不可少的衡量参照手段,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将收听率纳入管理与考核体系和节目改版的依据,广告公司广告客户也根据收听率调查结果来挑选广告品牌所投放的频率和节目。因此,广播收听数据对广播电台来说变的越来越重要和必不可少。一、广播调查公司目前被我国广播电台广泛应用并认可的广播调查公司其一是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SNR),其号称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15日,甘肃交通广播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对节目进行了改版。据北京赛力信市场调查公司对2011年4月兰州广播收听市场的收听率调查,在兰州广播市场,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六个广播频率中,甘肃交通广播表现较好,市场份额为10.78%;听众到达规模方面,甘肃交通广播市场影响力较大;在优势日播节目中,甘肃交通广播表现较好,本期有11档(22%)节目入围  相似文献   

18.
陈瑾 《声屏世界》2007,(6):41-41
时下,各地广播电台大都把对节目收听率(指数)的调查评估结果作为衡量节目质量的基本标准,虽然调查的准确率或多或少存在着争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广播以听众为导向的机制已经实实在在地显现出来。如何提高节目收听率,这是一个较大的命题,相关面很多。笔者就节目包装层面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16日。改版后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898深圳电台新闻频率正式推出.其可喜变化是除了保持原有节目外,新闻特色更加突出。从节目设置到节目内容坚持以新闻立台的总理念,努力打造出自己频率的、难以复制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20.
李绍东 《视听界》2007,(1):58-59
《新闻麻辣烫》是辽宁交通广播1998年创建的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创办伊始,就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上至省级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熟悉这档节目。8年来,节目收听率在辽沈广播二十多个频率的所有节目中,一直名列第一位,2006年,吸纳品牌广告超过一千万元,是目前辽宁广播界的第一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