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体现着其目录学的成就,其自撰《玉台新咏校正》体现着校勘学的成就。此二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并进行逐一剖析,正确评价纪昀文献学思想,有助于研究纪昀的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体现着其目录学的成就,其自撰《玉台新咏校正》体现着校勘学的成就,二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本文对此进行逐一剖析,以期正确评价纪昀文献学思想,总结研究纪昀的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所收《玉台新咏》出自纪昀家藏,向称宋本.学术界亦以宋本目之,实则是一个错误.本文通过比勘,认为原纪昀家藏然后入献内府的这部号称宋本的《玉台新咏》,实为明末赵均覆宋本,而且是赵氏覆宋本的补版后印本,在赵氏本中属于较差的版本.至于补版后印的时间,则在清初就已发生.本文还提出,纪昀既以家藏赵氏本误为宋陈玉父本,其托名其父纪容舒所撰《玉台新咏考异》所说的宋本,其实不是宋本,亦是赵均覆宋本,故凡在《考异》中称“宋本”者,大多与赵本特征符合,而不合陈玉父本,这一点是我们利用《玉台新咏考异》时一定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4.
署名纪容舒撰的《玉台新咏考异》,实乃纪昀所作而归之其父。这一点已为学界所认同。今人隽雪艳曾将纪昀之《玉台新咏校正》稿本序与《玉台新咏考异》之序对照,发现二者"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年代和署名";  相似文献   

5.
黄威 《兰台世界》2017,(6):84-86
《玉台新咏》一书共有"玉台新咏集""玉台新咏""玉台集""玉台""新咏"五种称谓。其中",玉台新咏集"是题写在全书首卷卷端的全称";玉台新咏""玉台集"则是题于卷尾处的书名简称";玉台""新咏"二名则是后人为了行文称引方便或诗文创作中追求句式与声律上的和谐而使用的书名简称,并非正式书名。  相似文献   

6.
一、徐妃为《玉台新咏》撰录者又一佐证先师詹?《〈玉台新咏〉三论》据《玉台新咏序》叙一丽人,"细考文意,知一后宫贵人失宠之后,长日寂寥,此编(指《玉台新咏》)乃为其排遣而作",我伸扬先师之论,作《〈玉台新咏〉为梁元帝徐妃所"撰录"考》,主张《玉台  相似文献   

7.
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隐晦地交待了自己遭劾免官,借编撰《玉台新咏》排遣郁结的行为。徐陵在序文中使用典故委曲表意暗示的编撰动机,在"玉台新咏"书名含义、《玉台新咏》所收诗歌中均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一、《玉台新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徐陵"撰录艳歌"为《玉台新咏》,其目的他自己在《玉台新咏序》里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这就是作为宫教读本,使后宫妇女"长循环于纤手,永对玩于书帷",藉此"微蠲愁疾","聊同弃日"。然而奇怪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却很少愿意相信徐陵说的话是事实,似乎都认为其目的决不是作为宫教读本这样简单,而是别有其用心,因此提出非要深究其背后不可。于是,本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就变得并不简单。《玉台新咏》的编纂被说得越来越神秘,大有难以猜测之感。这些号为深究其背后的研究其实也是各执己见,并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辑纪昀清代的纪昀,是一位有名的总编辑,他主编了《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为了表示自己的文治,从三十七年(1772)开始,动用了4168人,运用了巨大的物力,用了15年时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编纂成了一部规模巨大、世界有名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编辑人员将搜集到的书籍都编写了内容提要,后来,将这些提要辑成一本书,叫《四库全书总目》。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也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官。总纂官就是现在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0.
张葆全先生所著《〈玉台新咏〉译注》是迄今海内外的第一部关于《玉台新咏》的译注。通读此书,我们可以体会到张先生做学问的扎实认真,书里注释精准详明,译文准确流畅,有助于人们正确读解,领略作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玉台新咏》赵氏覆宋本、明通行本与唐写本《玉台新咏》残卷对校研究,论证赵氏覆宋本与唐写本多合,说明赵氏覆宋本最合于徐陵旧貌。后世刻本均有改动,但明通行本改动多于赵氏本,其改动的依据主要来自《文选》,尤其是李善注本《文选》。  相似文献   

12.
校勘,《辞海》释其义为“指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或翻译书的原文相互核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错误”。古籍校勘,则是指把一种古籍的不同版本搜集起来,比较它们的文字语句的异同,审定其中的正误。校勘是古籍整理的一项专门工作,校勘古籍的目的是力求存真复原,努力恢复古籍的原来面貌,提供接近原稿的善本,它对古籍整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古籍校勘是一项非常精密且富有科学性的工作,它要求校勘者具有相当渊博的知识,否则,在校勘过程中就会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不仅达不到存真复原的目的,反而混淆了是非,贻误后人。 《玉台新咏考异》清人纪容舒所编。该书“因徐陵《玉台新咏》,自明代以来刊本不一,故参考诸书,裒合各本,引证颇为完备,考辨亦颇详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细读全书,从中可以学到非常丰富的古籍校勘知识。本文就以《玉台新咏考异》为例,具体阐述从事古籍校勘应具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与《文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玉台新咏》与《文选》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体例及著录作家作品、文学观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徐陵秉承萧纲意旨所作《玉台新咏》有意与萧统立异的事实。二书产生的时期,前后相连,与萧统、萧纲做太子的前后相承相符,显示出梁朝在两位太子主持文事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不同文风和文学观。比较中还可以看出同时期人对历史材料的不同处理态度,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文学史的原发事实。《文选》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它本身的价值有关,《玉台新咏》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乃南宋著名之目录学家,所著《直斋书录解题》(以下简称《解题》)一书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齐名,同被视为有宋一代目录学著作之双璧,故历受后人推重;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誉之不绝口,以为"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  相似文献   

15.
纪昀与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档案》2008,(4):9-11
纪昀(1728—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谥文达,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纪昀出身望族,19岁考取乾隆十九年甲戌科进士,先后官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但是,纪昀不是因官高闻名,而主要是由于他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一生致力于《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撰。  相似文献   

16.
����������ѧ�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昀是清乾隆时期官方学术领导人之一,是一位殚精竭虑整理编次数千年封建文化成果的文献学家。纪昀一生致力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该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正确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有助于研究纪的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纪昀主持办理编辑《四库全书》的长过程中,有两项成就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秘籍,使亡书复活;另一是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为导读要籍。尤其是《总目》的纂  相似文献   

18.
近年,学界关于《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刘跃进先生将现存的《玉台新咏》分为两个版本系统:一个为郑玄抚刻本系统,另一个是以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明崇祯二年冯班抄本为代表的陈玉父刻本系统。并充分肯定了第二个系统内冯班抄本之价值,云:"冯抄本于宋刻,而上述与赵本相异之处,也许宋刻即是如此,而赵刻本则有所改易也。宋  相似文献   

19.
史志龙 《档案》2012,(3):19-2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陆费墀及其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鲜有论述.当时陆费墀与纪昀、陆锡熊并驾齐驱,纪昀、陆锡熊为总纂官,而陆费墀为总校官.陆费墀之于《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均为举足轻重之功臣.他协同总裁酌定条款章程,掌管底本收发,总校誊录各本,专办《四库全书》一切事宜;亦受累于馆务,被削官夺职,籍没家产,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20.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清河间人。乾隆时进士,累进侍读学士。曾坐事戍乌鲁木齐,不久释还。官至协办大学士。四库全书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虽由王室郡王等为总裁、副总裁。而做实际工作的是总纂官,有纪昀、孙士毅、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分纂官大多是当时著名学者,纪昀还兼任集部的分纂官。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成,就由馆臣写好一篇提要放在卷首,提要简述该书的“大旨及著作源流”,列“作者之爵里”,“考本书之得失”以及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等,最后由总纂官纪昀修改、润色,并勒成一书,称《四库全书总目》。纪昀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