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同意“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不完全同意辩证法的所有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规律这个流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笔者认为,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变化的规律,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真正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让三大规律作这种区分,才能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揭示他们、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和内容。本文就是企图从这个基本想法出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应各有各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是同意“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不完全同意辩证法的所有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规律这个流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笔者认为,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变化的规律,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真正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让三大规律作这种区分,才能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揭示他们、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和内容.本文就是企图从这个基本想法出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观点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但是认真解读马克思的"真正原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克思是把与实践联系起来的"否定性辩证法"作为实质的。因为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三段式"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们难以用来准确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质,所以也不能把"否定性辩证法"理解为"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可从马克思的哲学观、对辩证法的成熟表述、对共产主义运动的论证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三者是同时出现、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们的关系是,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动也不存在。本文通过分别阐述歌唱中的呼吸、发声和共鸣三者间的关系,证明了只有明确并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制造出优质的人声乐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哲学运动观,只讲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讲相对的运动,并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否定了相对静止,同时也否定了绝对的运动,从而使运动观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理论上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把相对运动引进运动观,全面论述了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真理,从而进一步严密和完整了马克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哲学运动观,只讲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讲相对的运动,并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否定了相对静止,同时也否定了绝对的运动,从而使运动观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理论上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把相对运动引进运动观,全面论述了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真理,从而进一步严密和完整了马克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和第一点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只能量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句子的否定和句子的局部否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否定分为句子的否定和局部否定。否定的这两种性质取决于否定结构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否定结构处于谓语位置时是对句子的否定,否定结构处于非谓语位置时,是对句子局部的否定;否定辖域不同于否定焦点,否定辖域是就抽象的否定句而言的,否定焦点是就具体的否定句而言的,否定焦点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否定焦点的出现必须跟着对比焦点转;否定强度与否定成分、否定的类型、语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否定语素也有一定的否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推动着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思维领域是发现、发明和创新成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振动和波一章综合了运动学、动力学和能的转化等方面的知识,讨论了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这两种运动,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运动的周期性,如振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能量等都呈周期性变化;更重要的是搞清它们的区别:振动研究的是一个孤立质点的运动规律,而波动研究的是波的传播方向上参与波动的一系列质点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解构、异化和辩证法是一组非常有活力的概念,它们蕴涵着否定,又预示着发展、变化,其内涵丰富,但特征又非常鲜明。解构是一种颠覆的力量,异化是主体自身否定自身的意义,而辩证法旨在指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方式。三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十几年了,但仍然有些同志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其主要倾向是重视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是“先后论”、“自然论”和“代价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割裂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否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表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物质文明的内在需要和重要保证。同时不能因为两个文明具有内在一致性,而否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性,不能用物质文明建设的规律取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发展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神文明贵在落实,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恩格斯晚年,由于唯物史观自身原因以及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就显得格外重要;恩格斯通过对一元历史观、上层建筑独立性、历史运动规律及人的作用等问题的集中论述,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历史和实践证明,唯物史观是我们辩证看待历史发展唯一正确的理论,应该坚持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14.
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总体。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以外,同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呈显出自身所固有的属性、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性和关系的反映就是人们认识中的逻辑范畴。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的除了认识其规律以外,还必须把握它的各个方面、侧面,它的属性、联系和关系.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全貌。因此,在认识运动和逻辑思维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必须判明规律和范畴各自的特点及其共同点,判明两者的相互关系。本文除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律同基本范畴的相互关系外,也将涉及到一般规律与范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运行的主旋律,有关"发展"的科学与研究也日趋丰富.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事物本身必然的运行规律,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发展的源泉;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对个人来讲,发展意味着成长与进步;对社会来讲,发展意味着进化与提高.那么,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发展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总趋势和具体道路的规律,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然而我们过去对否定Z否定规律还研究得不够深入。为此有七。要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有关问③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稿透彻。在大学哲学教科书中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只是通过举例证明.而没有用理论来加以论证。有些人根据许多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的三个阶段不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第二…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自然界,社会和人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之所以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以类似几何级数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就在于人类社会主体——具有高度智慧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这种不停顿的自我活动,自我否定,自我发展,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创造了人类自身.创造了人类世界。创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类所独具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心理学研究,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而高中生物科目刚好在这时候开设,这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提供了最佳时机。同时,生物体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知识必然包含:①世界的物质性;②事物的普遍联系;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对立统一规律;⑤质量互变规律;⑥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方面的唯物辩证法观点。这就为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提供了最广泛的内容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在短时间内,中国政体先后经历了总统制、内阁负责制、总统制的急剧变化。与此相适应,围绕总统的产生和地位、总统的权力、总统与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先后经历了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再到《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三者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又有否定和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