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凯  王艾 《出版参考》2010,(14):14-14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信通讯技术不断地深入普及,引发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在这一技术浪潮下,传统出版业并非简单地宣告印刷时代结束、数字时代开启,而是伴随着一个纸质和电子、印刷与数字共生的过渡期。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复杂冲突、博弈共生,考验着出版人的商业洞察力、战略决断力和技术行动力,对整个行业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出版理念在新技术面前,不断地被挑战、被颠覆。  相似文献   

2.
孙博文 《出版广角》2015,(10):52-53
我国已迈入数字化时代,当今的数字化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出版严重冲击着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并凭借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出版领域.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接着论述数字出版的经济特点,最后分析数字出版对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时代虚拟现实(VR)技术与图书的碰撞让内容与增值服务充分融合,突破了传统出版的规制与界限.通过这一技术,读者(用户)可与终端实现有机互动,真实地体验虚拟空间,也可以在虚拟中感受现实的存在.然而,在这种现实与虚拟共生的状态中,编辑除了出版一个又一个精致、流畅的数字产品,为读者(用户)带来美好体验,还应该从深层次进行思考,如何在数字出版时代更有效地把控虚拟现实(VR)技术,而不是陷入虚拟的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4.
MPR多媒体印刷阅读出版是以纸质印刷载体为基础的多媒体复合数字出版技术。它将数字技术引入传统印刷出版,实现纸质出版物的有声听读,满足读者通过视听多感官、抽象化与具象化全方位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数字技术时代对出版形式的突破。文章从MPR出版物的功能和技术创新出发,探讨其发展优势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时代,传统出版越来越步履维艰,数字出版虽有急速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的盈利依然不尽如人意。新的理念和技术带来了新的出版模式——按需印刷,它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相互补充,带来新的出版和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6.
&#  &#  &# 《出版与印刷》2015,(4):52-54
《数字出版原理与技术》是一门计算机和印刷出版相交叉的研究生课程,定位于交叉性复合型人才培养,适用于数字出版、印刷工程以及传播学等印刷出版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数字出版和计算机的基本技术,受到数字出版方面的基本训练,同时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该课程将传统出版印刷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很好地结合,满足了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人看来,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风起云涌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大行其道,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在数字出版热的背后,对数字出版观念的转变、与传统出版的技术融合、体制创新与人才培养及其政策法律的支撑方面认真地审视和思考,发现我国的数字出版业还不够成熟,它的繁荣有序发展还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如今用“日新月异”来概括当今科技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传统印刷工业和印刷技术在当代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传统印刷业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印前、印刷、印后”的整个传统加工过程产生了全新的技术创新和根本性的改变.彩色桌面出版系统CTP直接制版技术,数码打样和数码印刷系统数字化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张忠月 《出版广角》2019,(13):38-4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共同引领下取得跨越式发展,出版单位的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进入新时代的新常态、新动能.技术创新、知识增值、跨界融合、产业聚集、价值引领成为新时代数字出版鲜明的特点.站在新起点上,出版融合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获得难得发展机遇,数字出版将迈入智能出版时代,出版生态格局将在数字出版助力下加快重塑,传统出版单位将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融合共生,数字出版市场秩序管理将更加包容规范.  相似文献   

10.
论数字时代的内容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流程中广泛应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界线已经消失,用技术属性定义的数字出版概念难以准确表述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新型出版业态.本文深入探讨数字出版与数字内容出版的区别,分析数字时代内容出版的本质和数字内容产品的主要形态,诠释数字内容出版的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11.
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8~10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和首届中国数字出版趋势与技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全国从事数字出版的公司、数字出版设备供应商,以及传统出版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中国印刷集团总裁沈海祥关于“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主题演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首先回顾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接着分析了我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和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并指明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最后归纳出传统出版业应如何应用数码印刷技术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选登此次演讲中涉及数码印刷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数字印前技术作为印刷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从其理论基础和应用层面看,与新媒体出版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说数字印前技术是新媒体出版的技术延伸。本文结合具体分析和实际的操作案例对新媒体出版技术与数字印前课程的整合实践进行了阐述。一、数字印前技术课程的现状数字印前技术是印刷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印刷教育机构中数字印前所包含的课程内容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与知识共同体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业与知识共同体是共生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业正在重构其发行和营销网络.在此前提下,传统的知识共同体也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出版产业的出版实践及围绕在其周围的学者和读者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个特点,并影响着当代知识共同体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2):58-61
传统的有声出版正经历着一次技术革命的洗礼,这场由数字技术带来的洗礼使有声出版获得了脱胎换骨式的新生。从"机械技术"时代的辉煌迈入到"模拟技术"时代的黄金发展期之后,有声出版沉寂了许久,也可以说是韬光养晦、厉兵秣马,终于借助数字时代的技术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此时尤其不能贪"快"求"洋",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有声出版物与视觉出版物的特点,了解数字有声出版物的媒介特征,其次必须结合汉语数字有声出版物的文化特色考量,才能营造中国数字有声出版的健康发展业态。  相似文献   

15.
面对数字出版的发展,传统出版社在内容资源的整合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数字技术、传播渠道上先天不足.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中,传统出版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弥补自身在全媒体生产、制作、融合和传播以及数字技术、传播渠道上的不足,在数字出版的合作、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带动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章征柏 《今传媒》2016,(3):107-109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不断融合,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不得不面临数字出版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出版社的编辑要转变观念、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及素质,把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融入出版的选题策划、生产流程、市场营销宣传中,以适应数字出版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时代,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出版社带来新的挑战。很多数字出版技术颠覆了传统出版印刷的经验,以CTP(脱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艺为代表的新技术给出版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出版方面的问题。比如在传统出版印刷流程中,编辑校对和印刷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新闻出版署颁布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条例》,业界人士将注意力目光更多地投到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的资源,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进行全新的立体化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方式.近年来在网络传播的新环境下,数字出版的概念更是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可见,较之传统的纸质出版,数字出版的优势、现状和未来的创新性发展都成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和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出版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之一:新媒体时代带来全新的阅读市场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不是简单的更替和置换,而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特别是主要面向年轻人的手机阅读,与传统出版基本不在一个市场平面上。事实证明,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是两个边缘交叉的圆圈,重合的部位比我们想像的要小。数字出版启动了全民阅读新浪潮,极大地扩大了国民阅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3,(4):14-16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出版印刷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技术、新设备的成熟与应用,拓展了传统出版印刷企业的观念和运作模式,伴随着CTP技术产品的日趋成熟,大幅面CTF的势头依旧强劲,数码打样、数字化拼版折手应用逐渐普及,数字快速印刷,按需印刷方兴未艾,远程校样/输出、出版印刷电子商务、跨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