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书《三国志校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撰成于1987年.现在看来,书中有不少地方(包括排版印刷之误)应作订补.限于篇幅,下面订补的内容侧重于三个方面:一、立论可商者,商之;二、论据不足者,补之;三、引证有误者,改之.为便于检索,本文凡引《校诂》,均先标明该书页码.  相似文献   

2.
为了完成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三国志详注》的准备工作,笔者继《三国志校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之后,试撰《外编》十余万言,载于拙著《古文献研究丛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版131—307页).近年来,笔者闭门则重读旧藏书籍,出门则力求增益新知;如今静心地检阅《外编》,就觉得有待订补的地方不止一处.下面分别就《外篇》的立论与求证两方面补充拙见,敬请高明指教.  相似文献   

3.
被评为1994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吴金华教授,是当今潜心研究文献语言、整理古典文献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中年学者之一,他研读《三国志》多年,解决了大量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撰成《三国志校诂》一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校释力作,它对历史研究、辞书编纂、古籍整理,特别是文献语言的研究等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钱剑夫标点整理的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三国志》陈乃乾点校本、《三国志》吴金华点校本等参校,对《三国志校笺》及相关论著中存在的点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古代的文法与现在不同,尤其古笈多有传抄错简之误,所以读古书的人,就要做一番文字“校诂”工作。“校”,就是根据若干版本校正古书字句的讹误,“诂”,就是注解古书中的深文奥义,使之明顺通达。两者的关系是可以互证、互释的。我认为“校诂”的目的就在于读懂古书,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全书的脉络来认识,加以肯定。今举有关《老子》的两则“校诂”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墨子间诂》有三大特色和功绩。一是对墨学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二是校诂有间,集众家之大成。三是对墨学的源流、传授及其弟子事迹的考述,并对有关《墨经》六篇是否墨子自著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小学功底多承乾嘉学说的余韵。其《离骚解诂》《九章解诂》《天问疏证》《楚辞校补》《天问释天》《敦煌旧钞本楚辞外卷跋》等一系列的《楚辞》研究著作,征引丰富,视角独特,为文献学领域研究《楚辞》的注释、校勘、引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阮元的校勘学和编纂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阮元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其中包括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和编纂《经籍纂诂》、《畴人传》等内容,阮元在校勘古籍与编纂学上均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夫《大戴》,儒经也。其最佳之注本则为王聘珍之《大戴礼记解诂》,故中华书局刊而布之。余今所校《主言》、《哀公问五义》两篇二十则,即以中华书局印本为底本,于正文之误及《解诂》与各注之非,皆作校正,以求其是也。《主言篇》十四则 (1)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甚希矣。 (第一页第四行)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以下简称《解诂》)曰:君子,在位者之通称。《白虎  相似文献   

10.
《〈字诂〉考识》一书疏通了《字诂》难理解的词语,对《字诂》的解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字诂〉考识》作了分析:一是《〈字诂〉考识》的特点;二是《〈字诂〉考识》的意义;三是《〈字诂〉考识》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字诂)考识》一书疏通了《字诂》难理解的词语,对《字诂》的解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字诂)考识》作了分析:一是《(字诂)考识》的特点;二是《(字诂)考识》的意义;三是《(字诂)考识》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岁首,每读姜亮夫先生《敦煌学论文集》,至于夜深漏尽。该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末学荒落。难以窥其涯埃。《敦煌本毛诗传笺校录》录阮刻于上:校其异文于下。“所据皆巴黎藏本,凡七卷。”即《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伯希和劫经录》所注录也。首列《叙录》:其目录为:《唐写本毛诗诂训传郑  相似文献   

14.
清代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是一部专门收集古书注解的工具书,在书前《经籍纂诂姓氏·分纂》和《经籍篝诂补遗姓氏·补纂》两个文件中所公布的被收入《经籍饕诂》的主要训诂文献,有一部分表述不清,今对其进行考辨,并统计被收入的主要训诂文献总数。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献记录,中国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传入韩国的最早记录是韩国三国时代。小说《三国志平话》版本在高丽时代末期已传入。此外,《三国志演义》传入韩国的时期大略至少于1522年-1560年以前。从当时的传入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早就传入到了韩国。在朝鲜时代,中文版和韩文版的《三国志演义》曾几次出版过,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贯华堂第一才子书》等,其中《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本最为广泛流传。朝鲜时代《三国志演义》的翻译本有两种类型,一为翻译的坊刻本,二为翻译笔写本。《三国志演义》的翻译作品大略分为"全文翻译"、"部分翻译"、"翻案(改编)"。  相似文献   

16.
<正>章太炎于光绪十六年肄业诂经精舍,光绪二十二年底赴沪,此段时间为章太炎肄业诂经精舍时期。其主要活动为参加诂经精舍考课,因而留存课艺多篇,其中《诂经精舍课艺七集》(以下简称《七集》)中收录署名"章炳麟"之课艺17篇,《诂经精舍课艺八集》(以下简称《八集》)中收录署名"章炳麟"之课艺21篇,皆由汤志钧先生点校命名为《诂经札记》并收入《章太炎全集》。~①然章太炎诂经精舍课艺留存者不止于此,《八集》中署名"章炳业"者有8篇,亦为章太炎所作。  相似文献   

17.
崔磊  雷家宏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10-12,31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并行流行于世,由于《三国志》过于简略的缘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裴松之的注开创了史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了历史考证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与《三国志》的连动式比较来看,《三国志》的连动式结构比较复杂,不使用连词占据优势,动词组合更加多样化,语义已经大大丰富。从《三国志》连动式发展可以看出动结式在《三国志》中尚未形成,处于部分连动式向动结式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9.
《春秋左传诂》是洪亮吉的代表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以他经证此经,以别传校此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洪亮吉对杜注字词的匡正。  相似文献   

20.
《左传》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部典籍,虽历经注家董理校诂,仍存在不少疑义。这里择取襄公一朝有关条目,广参诸家故训,释疑辩难,详加阐发,以求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