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金华 《海外英语》2011,(14):331+349
《语篇隐喻》一书介绍了隐喻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其中所涉及的语篇类型包括文学语篇、政治语篇、科学语篇、教育语篇、广告语篇和心理咨询语篇。同时该书也独辟一章专门论述语料库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扩展和应用。该书涉及语篇隐喻的多个领域,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对隐喻在语篇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了始见于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的一项礼制: 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 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 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服一袭,祠以中 牢。”(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第一册225页)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一说:“‘正月’,《王贡两龚鲍传》作‘八月’。以《后书》刘平等传考之,‘八月’是也。详《王贡两龚传》。” 杨树达认为“正月”是“八月”之误,并说明有关论证将在《王贡两龚传》里展开。鉴于眼下最为通行的《汉书》校点本尚未采用杨说,而弄清“正月”是否“八月”之误的问题又有助于其他文献的整理研究,我们有必要继续探讨《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传》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隐喻研究的新趋势——真实语境中的隐喻研究。本文介绍了真实语境中的隐喻研究的研究范围,如何开展语篇隐喻研究,总结出现有的真实语境研究,并指出基于真实语境开展隐喻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面对人、为了人、丰富和提升人的本性的.但令人无比惊诧、错愕不已的是,教育却放逐了人性,教育的场景中却不见人.  相似文献   
5.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也是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语文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它与其他课程相比,内容庞杂,涵盖面广。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时事、新闻、科技、人文等内容都与其结合越来越紧密,甚至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6.
吴金华 《科技风》2011,(10):16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复杂,矛盾更突出,焦点、难点更明显,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切实解决好影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政治纪律保证。  相似文献   
7.
“内容为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为王”,曾是一面叫人激动不已的大旗。可现代传媒的风向变化实在太快了,传媒“精英”们很快扯起了一面又一面新的大旗,“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等等,甚至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叫嚷“赢利为王”。在他们带动的风云变幻中,那些还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显得冷清,甚至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这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中,采用上机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就是学生先通过教师介绍本次学习的内容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后,通告上机操作教师已设计好的步骤,达到自学教学内容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质疑等能力,以便他们将来具有自行使用新软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教学过程1.导入:导学习内容,即把本次课学习目标进行导入与说明,让学生了解将学习的内容与通过本章内容学习将达到的目标;导学法,即将本次课的学习方法———上机自学辅导法的…  相似文献   
9.
10.
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小学阶段,学生就已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同他们的品德行为(以下简称品行)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校内外的学习和生活,有良好的品德;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却不能正常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出现许多不良的品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