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爱护的温暖;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因为情感因素可以从时空上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用学生能理解体会的情感因素作为媒介,催化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1.语言描述,引导体验。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兰丽仙 《语文天地》2012,(16):79-80
情感是沟通的纽带,缺少沟通、缺少情感的教学会变得枯燥、乏味。中职语文教学若不融入情感,则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一、中职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走向成熟,存在迷茫和困惑。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进行合作和探究,以此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会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  相似文献   

5.
李换庚 《学周刊C版》2013,(15):108-10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反映着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独有的、高级的客观感受。小学生也不例外,也有着更加丰富于成年人的独特情感,他们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远远超过成年人,情感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触文"生情,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中,去准确理解课文所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学生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  相似文献   

7.
郜玉秋 《中学文科》2007,(10):59-59
初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一方面情感成长的需求使得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情感内容,丰富他们的情感,使语文潜移默化地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冯艳敏 《考试周刊》2013,(19):30-30
<正>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陶冶,尤其是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用真情为学生撑起一片语文的晴空。因为在中专学校,大多数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放弃高中,来到这里纯粹是为了学一门技术,所以他们很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常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课,上课时得过且过、漫不经心,学习积极性不高。怎样  相似文献   

9.
学生不爱写作文是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教师批语简单、空洞、缺乏感情,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大原因。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发挥批语中的情感魅力,与学生真情对话,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关爱学生,形成情感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童心不泯,才能打开孩子世界的门,我们才可以理解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惟其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让孩子们的灵性尽情舒展.  相似文献   

11.
梁天虎 《陕西教育》2006,(11):26-2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地进行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就会进入课文的意境,体会到课文的乐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以及信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有效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就应该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精心地培育,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朗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朗读时表情淡漠而无法投入情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经典范文中的名人名篇及其中的人文精神嗤之以鼻……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成为语文课堂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对他们加强个性情感的培养,不但素质教育难以成就,就连基本的课堂学习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成绩,最终收到"亲其师、信其道"之功效。语文学科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质兼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教材.如何在教学中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有利于用美的 情感感染学生,充实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发掘语文 教材的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有效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就应该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精心地培育,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耳聋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而对周围世界有耳无闻,其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更加渴望得到理解、同情、爱护。然而他们又多疑、敏感,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良好品质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应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郁刚 《农村教育》2007,(10):56-57
教师挑选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优美短文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予以展示,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沿着已有的知识经高的美文,在充分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享受美文给予他们的力量,以此构筑学生文化知识的智能堡垒,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