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北省初中学生体质综合评价分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质综合评价分值,对湖北省初中学生1995、2000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九五”期间,湖北省初中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总体得到改善,体质综合评价分值,维持在中等水平。体质综合评价的9项指标的发展并非同步,呼吸机能肺活量的指标和体能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提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儿童少年体质。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总统体质委员会的产生   在二十世纪上叶,学校体育在美国没有得到重视。两次世界大战都报道过美国应征青年身体不良的消息,但都没有引起政府来重视体育。 1953年,美国健康、体育与娱乐协会的《月刊》上发表了克劳斯·韦伯与海西拉德的《肌肉健康与体质》的文章,作者通过比较美国与欧洲儿童的体能,讨论了美国少年儿童体质每况愈下的状况,并指出:“美国儿童在测验中的不良现象可用高度的机械化和伴随着体力劳动的缺乏来解释。”作者坚持认为美国儿童需要增加体育活动。引起了美国有识之士对民族体质的重视。费城的 J· B·…  相似文献   

3.
全国邮电高校大学生体质追踪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国邮电系统 6所高校共同对 1995年入校的 1863名本科生进行了连续四年的体质追踪测试 ,笔者按照《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全国大学生体质研究会 ( 1982 )”中的特定指标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 ,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体质变化呈屋脊型 ,一、二年级呈上升 ,二年级结束时为最佳 ,三、四年级呈下降 ,毕业前夕最差。邮电高校学生体质与 1979- 1995年全国大学生体质相比 ,身体形态处于同一水平 ,心脏功能、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及耐力素质随着三、四年级体育必修课的停止而下降 ,各项指标在毕业前夕下降明显。笔者认为 ,这些现象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管理方式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明强  王玉昕 《体育学刊》2000,(5):108-109,112
对广东省企业7632名中年职工进行了体质调查,按《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评定、分析。结果表明:我省企业职工中年人体质状况一般,以及格者居多。女性体质水平优于男性;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大多具有规律性,但女性体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标的变化值得关注。生理机能与身体素质之问无相关或弱相关。大力发展职工体育是提高企业职工整体体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生体质升级计划”的有效开展,更好地将营养健康、环境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总结交流2013年开展“学生体质升级计划”主题活动的情况,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各地经验,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的全国“学生体质升级计划”主题活动总结会议于2014年4月23~25日在厦门市召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体质和体力的范畴、比较中日在体质监测工作上的异同,认为两国在体质的概念上都强调了身心统一的观点,即都认为体质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两国在体质监测方面,日本体质检测的年龄段比我国长10年、在检测指标上所有测定项目均属于与健康有关的体力测定,在问卷方面两国都应加入与营养和卫生有关的询问指标.分析了我国部分人群身高矮于日本的原因,比较了在其它身体指标和心理指标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测量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商学院2004级362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进行了四年跟踪测试。结果发现:1)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四年中总体上表现为从“高起点”向“低收尾”发展的趋势;2)一、二年级“三自主选项课”的教学改革、将课外俱乐部活动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体育课程考核等措施,客观上满足了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起到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到了三、四年级时,课程体育要求过低、学生锻炼时间减少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过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4)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不达标”的人群主要由营养不良与肥胖学生组成,所占比例达到75%,而在采用即将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中,不迭标人群进一步扩大,由于耐力素质“不达标”而导致体质健康“不达标”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高达76.56%。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1)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能难以促进健康,并存在引入导向的失准。其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与竞争性,且测试内容可能存在强调竞技体适能指标,弱化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情况。(2)以体质健康测试主导体育中考可能造成对体质健康本质认识的失真。体质健康不仅受体育锻炼影响,不宜将体质健康水平等同于体育学、练的成果;体质健康水平并非社会主流教育价值需求,不应以此为依据划定普通学生的受教育等级。(3)体育中考过度凸显体质健康的评价功能易导致体育多元价值的失落,乃至造成学校体育趋向体能训练。提出:为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进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应实现“反馈—激励”要旨的复归,并与当下“双减”理念保持协同一致;同时,应从根本上避免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积极贯彻中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成立了关注学生健康为主题的“体育健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以此为平台,结合《标准》的实施要求及学校实际情况,于2002~2003年,先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两次体质测试的试行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和有益经验。一、测试对象与方法1. 测试对象2003年3~4月,组织北京大学近5000名学生参加体质测试,实际有效参测人数为4651人,其中男生2486人,女生2165…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45-949
目的为了解幼儿体质健康状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体质健康促进策略。方法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试方法,对2016年郑州市区3 023名3~6岁幼儿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8项指标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各项指标与2014年全国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郑州市区女性幼儿体质达标合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高于男性但总体低于全国;身高、体重反映身体形态指标优于全国;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m折返跑反映灵敏性和协调性指标优于全国;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反映肌肉爆发力、上肢与腰腹力量、柔韧性的指标均低于全国。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质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琦  王刚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102-104
采用文献资料、测试、问卷调查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的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安徽省高校研究生的体质状况总体情况处在中等水平,合格率占74.33%。女研究生的合格率较高为90.56%,但肺活量、台阶试验、10m×4往返跑、握力、纵跳等指标得分较低,特别是研究生的呼吸系统机能和心功能水平指标得分较低。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研究生的体质状况不容忽视,提出加强研究生体育意识的教育,改善其体育环境,建立体育俱乐部,加强体育心理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欣 《体育科研》2002,23(1):22-24
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确立,关系到体质测定和监测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相对于我国现行成年人体质综合评价的“平行法”,“要素法”能更好地反映出体质测定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可资借鉴的一条思路。以“要素法”观点重新审视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可以发现以往农民人群体质较差的结论并不全面。据此,本文提出制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指标上应突出重点;而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同职业人群应加强健身的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国儿童少年体质研究组统一规定的器材和测试方法,对集大体院学生的13项形态指标,4项机能指标和4项素质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统计方法,将结果同非体育院校及本院不同年段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初步掌握本院学生的体质状况寻找学生在体质,教学、训练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体质测定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体质测定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群众对体质测定有极大的需求,体质测定的组织形式与服务内容基本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体质测定服务要进一步深化.建议:丰富体质测定的内容、在体质测定当中加强健身指导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力资源,构建体质测定的测试、评价和指导健身服务体系、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联合.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随着“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规划与实施,小学生体质健康再次成为我们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或超重学生比率增长较快,近视率居高不下。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对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调研,发现了目前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外界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等。针对出现的相关现状问题,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和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我们需要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调整膳食结构,倡导健康生活和加强体育参与,重视体育锻炼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3~6岁幼儿的体质健康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上海市3~6岁幼儿体质综合评级情况较好,结合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了解上海3~6岁幼儿体质状况,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对及时发现体质健康问题并加以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3~6岁幼儿体质数据。结果:控制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后,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上海市男性幼儿体质指标成绩除坐位体前屈外整体上较女性幼儿更好(P<0.05);运动兴趣班与文艺兴趣班都参加的幼儿体质指标结果整体上优于只参加运动兴趣班、只参加文艺兴趣班或两者均不参加的幼儿(P<0.05);运动兴趣班与文艺兴趣班在多个体质指标上存在交互效应(P<0.05);居住地附近有专供幼儿使用的户外游乐设施的幼儿在部分体质指标结果上表现更优异(P<0.05)。结论:园外活动对3~6岁幼儿体质指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居住地周边的户外幼儿设施对3~6岁幼儿体质指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未来幼儿园外活动与体质指标结果的量效关系等命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近10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走向,利用Bicomb软件以及SPSS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上搜索的2006-2015年间453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1)近十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校体育教学密切相关;(2)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和“对青少年体质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的探讨”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幼儿体质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关系。方法:募集学龄前儿童4621名(36~83月龄)。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与综合评级(合格、不合格);问卷调查幼儿出生信息、育儿方式、静坐与身体活动、膳食营养、睡眠、父母情况6个一级指标下分的59个二级指标变量信息;采用IBM SPSS modeler创建CHAID决策树模型。结果:幼儿体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排序依次为周末身体活动(PA)、周末静坐行为(SB)、性别、周末中-大强度身体活动(MVPA)、上学日PA、钙、上学日SB。决策树模型显示,根节点变量周末PA“>3 h/天”(95.35%)的幼儿体质合格率与“1~3 h/天”(91.43%)、“≤0.5 h/天”(85.43%)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周末PA“>3 h/天”的第2、3层叶节点变量分别为周末SB、上学日PA,“1~3 h/天”“≤0.5 h/天”的第2层叶节点变量均为性别。其中,“1~3 h/天”的3~5层叶节点变量包括周末与上学日MVPA、上学日SB、钙等。结论:周末PA是影响幼儿体质的最关键因素。幼儿周末PA应超过3 h/天的国际推荐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周末SB时间、增加上学日PA时间。身体活动与静坐行为、性别、钙摄入等对不同层次类型幼儿的体质促进具有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传玲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1):76-78,86
对2003年枣庄市高中生体质指标进行监测,将枣庄市高中生的形态、机制和体能指标与全国同龄组进行比较,全面了解枣庄市高中生体质状况,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