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2.
一、Ca(OH)_2、Ag_2SO_4等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分子还是写离子?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分子式,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一般地说,书写有Ca(OH)_2、Ag_2SO_4等微溶物质的离子方程式,应写成分子,但若有比它们更难溶的物质参与时,则应将其写成离子了。如;AgNO_3与Na_2SO_4反应生成Ag_2SO_4的离子方  相似文献   

3.
首先,Al(OH)_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两性弱电解质。但不溶是相对的,必竟在水里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Al(OH)_3在水溶液中既存在着溶解平衡,又存在着酸式电离平衡和碱式电离平衡,这几种平衡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端基为丙烯酸酯双键的树状化合物[PAE(=)8]分别和二乙醇胺(DE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16和24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测定了多羟基树状化合物的表面张力及对苯甲酸、水杨酸、甲基红的增溶性.实验结果表明,端基为16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PAE(OH)16]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而端基为24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PAE(OH)24]不具有表面活性.对比PAE(OH)16PAE(OH)24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苯甲酸、水杨酸及甲基红等难溶客体分子的增溶性,得出增溶能力大小顺序为:PAE(OH)24>PAE(OH)16>SDS.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Al(OH)_3为两性氢氧化物,它既可溶于碱又可溶于酸。但这里所指的碱和酸必须是强碱或强酸,弱碱(例如氨水)或弱酸(例如醋酸)是不能使Al(OH)_3溶解的。这不但用实验事实可以证实,而且用计算也可说明。 一、Al(OH)_3和碱反应: Al(OH_3和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写成:  相似文献   

6.
羟基锡酸锌(ZnSn(OH)_6)属钙钛矿结构的羟基化合物.它在光催化、阻燃和抑烟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能够应用于解决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羟基锡酸锌,探究比例、温度等因素对于羟基锡酸锌的影响,用IR、XRD等方法对它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制备的羟基锡酸锌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有的教材和手册中都认为氯化铝水解产生HCl,在近几年的高考题和竞赛题中也有同种说法。本人也一直对此坚信不疑。但在做某些盐的溶解热效应研究实验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就无水氯化铝在空气中冒白烟和溶于水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成份是六氯化二铝而不是氯化氢提供了实验证据,并研究了在Al(Cl)_3溶液中存在H[Al(Cl)_4]和H[Al(OH)_2(Cl)_2]等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 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含镍(Ⅱ)双核配合物[Ni_2(EDTB)·2H_2O·(CH_3COO)_2][C_6H_4(OH)COO]_2·CH_3CH_2OH(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考点分析】考点1物质的分类[例1]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Mg(OH)2、CuSO4、H2CO3B.HNO3、KOH、NaClC.CaCO3、NaOH、H3PO4D.H2SO4、KNO3、NaOH分析:酸的构成只含有氢离子(H )和酸根离子,一般命名为“某酸”或“氢某酸”;碱的构成只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OH-),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盐的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一般命名为“某化某”或“某酸某”。[答案]B考点2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①氯化钠(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生活中用于调味、腌渍食品、医疗上的生理盐水(0…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方面比较广泛,这里举二三例供教学中探讨。一、在弱电解质电离方面的应用纯碱工业制取 NaHCO_3,从表面情况看,NaHCO_3是由钠离子(Na~ )和碳酸氢根离子(HCO_3~-)组成的,Na~ 可由食盐供给,HCO_3~-则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生成的弱酸(碳酸)电离而得。似乎往饱和食盐溶  相似文献   

11.
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生成物中必备下列条件之一,即(1)有气体放出,或(2)有沉淀析出,或(3)有水生成。否则就不能发生。其实,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也不一定能发生,因为它的发生对反应物也有一定要求。一、复分解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1.酸+碱→盐+水参加反应的酸和碱中至少有一种可溶,反应可能进行;若两种反应物都难溶于水,则反应就不能进行。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CuSO4+2H2O(不溶)Cu(OH)2+H2SiO3≠(不溶)(不溶)2.酸+盐→新酸+新盐参加反应的酸必须可溶于水;如果反应物…  相似文献   

12.
以Nd(NO_3)_3·6H_2O、C_6H_5CH_2N(CH_3)_3OH和浓HNO_3为反应试剂,通过溶液挥发得到一例新型配合物[(C_6H_5CH_2)N(CH_3)_3]_3[Nd(NO_3)_6](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9.779(1)?,b=10.857(1)?,c=22.412(3)?,α=78.064(3)°,β=81.766(3)°,γ=65.596(3)°, V=2115.5(5)?3, Z=2.配合物1中Nd3, Z=2.配合物1中Nd(3+)与6个NO_3(3+)与6个NO_3-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阳离子之间通过非共价库仑力以及范德华力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药检专业无机化学教材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1- 3版 ) ]关于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有如下结论 :“对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 ,在相同温度下 ,溶度积越大 ,溶解度也越大 ,溶度积越小 ,溶解度也越小。”[1] 本文就其普遍性和考虑水解因素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化萃取-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三种季胺类磷钨钒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对其进行了红外和紫外表征,考察了各催化剂对氯乙酸和正戊醇的酯化反应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的催化酯化性能依次为[TEAPS]_5PW_(10)V_2O_(40)>[TEAPS]_6PW_9V_3O_(40)>[TEAPS]_4PW_(11)VO_(40)。在催化剂用量0.2g,带水剂用量10mL,反应温度140℃,醇酸比1.2:1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TEAPS]_5PW_(10)V_2O_(40)性能最佳,其酯化率高达98.75%,具有便于回收、重复使用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未注意物质的特殊性[例1]将5.6g CaO溶于94.4g水中.求所得溶液质量分数.[解析]错解一:仍把CaO作溶质W(CaO)=5.6g5 .69g4.4g×100%=5.6%.错解二:未考虑到Ca(OH)2是微溶物质,生成的Ca(OH)2不可能溶完,设5.6gCaO完全反应生成Ca(OH)2的质量为x.CaO H2O=Ca(OH)2567456:74=5.6g:x.5.6g x x=7.4g∴W[Ca(OH)2]=5.67g. 47g.4g×100%=57%.正解:由于通常情况下,Ca(OH)2的溶解度只有0.17g,属微溶,生成7.4gCa(OH)2未溶完,从溶液中析出,即此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0.17g0.17g 100g×100%=0.17%二、未注意化学反应的连续性[例2]含14.8gCa(O…  相似文献   

16.
在阴离子定性分析中用1%的Na2[Fe(CN)_5NO]溶液鉴定S(2-)离子,其鉴定反应如下但由于该溶液不稳定,不便存放,在光照下变质更快。笔者以Na2[Fe(CN)5NO]的制备反应[2]为依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加入适量的亚硝酸盐,可以提高Na2[Fe(CN)5NO]水溶液的稳定性。1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相同,而用量不同时,反应的产物不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亦不同.例1(1)向NaHSO_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_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在此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_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NaHSO_4溶液中的H~ 被Ba(OH)_2所提供的OH~-恰好完全中和,NaHSO_4溶液中的H~ 和SO_(4)~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Ba(OH)_2所提供的Ba~2 的物质的量只有OH~-的一半,可见此时溶液中的SO_(4)~2-只有一半被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_(4)~(2-) Ba~(2 ) 2OH~-=BaSO_(4)↓ 2H_2O  相似文献   

18.
按金属活动顺序表,Na与CuSO_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按下列进行反应: 2Na+2H_2O=2NaOH+H_2↑ 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对此现象的解释,把听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归纳为三种: “水的浓度比CuSO_4大;” “钠跟水的接触面大;” “在水溶液中的Cu~(2+)离子已形成蓝色的水合络离子[Cu(H_2O)_6]~(2+),是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如右图)。CU~(2+)离子居中心,隐蔽性大,较稳定,金属  相似文献   

19.
关于溶解与结晶的计算,初中阶段要求简单,高中教材又未涉及,而高考中出现的试题要求高,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必须对这方面内容补充与提高,加强这类题型的分析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对溶解与结晶的计算题型作如下分类解析,请读者指教。 一、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温度的推算。 1、溶解度的计算 例1.Mg(OH)_2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那部份完全电离,t°c时,Mg(OH)_2饱和溶液的pH值为11,若不考虑K_w变化,该温度下Mg(OH)_2的溶解度约为____。  相似文献   

20.
就无机化学教学中无机含氧酸的相对酸强度等问题,确立了一种含氧酸及其阴离子的相对酸强度的判据,在不知道Ka的情况下用这种判据来判断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水合Brφnsted-Lowry酸碱反应以及某些难溶盐在强酸中的溶解性等等,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